在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耳鳴的經歷,它是一種在沒有外界聲、電刺激的條件下,耳朵主觀感受到的聲音。雖然耳鳴不是什麼大毛病,但是經常出現的話也會讓人十分苦惱。有時會感覺為低音的轟鳴或是嗡嗡聲,有時又高調如蟬鳴。其聲調、音量及強度波動不定,有的是陣發性的,有的又是持續性的。
有人可能就會疑惑,耳鳴是一種疾病嗎?目前從醫學的角度來看,耳鳴只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疾病。雖然在醫學上不把耳鳴當成一種疾病,但是有這種情況的人常常會伴有聽力下降、睡眠障礙、注意力無法集中等不良的心理反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而在現代生活中,各種環境和噪音的汙染,讓耳鳴的發生率也在逐年增加。
出現耳鳴,其實是多種發病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噪聲,很容易讓我們的耳蝸發生病變,從而引發耳鳴。還有一些身體健康的人,在安靜時也會出現這種現象,通常會很快適應,但若伴隨著不良情緒的出現,這種情況就會被強化從而持續很長時間。
然而,不論是間歇性的耳鳴,還是持續不斷的耳鳴,都給人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那麼,用什麼方法可以擺脫呢?以下這份耳鳴的「解救指南」,你或許很需要。
1.習服治療
也就是適應耳鳴,使用的主要工具是耳鳴掩蔽器,這種機器會在我們能聽到耳鳴的基礎上,添加一些柔和的、輕柔的嗡嗡聲,讓其變成令人愉快的,類似於海浪輕輕拍打岸邊的聲音。
2.心理諮詢和調適
有些人經常性的耳鳴是來自於心理的壓力,這類人可以通過心理治療來進行改善。醫生會在找到原因後消除患者的擔心,讓患者置身於聲音充實的環境中,主動感受外界的聲音,做到與耳鳴共處。同時儘可能減小耳鳴導致的不良反應,抑制負面情緒。
3.藥物治療
急性耳鳴的治療是通過藥物來改善血液循環,提高器官特別是內耳的供氧量。但是,根據不同的耳鳴情況,藥物的選擇也會有所不同。
【本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原創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冷曦,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