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變成大公雞能打贏蠍子精嗎?你看昴日星官怎麼說

2021-01-08 瀟湘客讀名著
女兒國國王和蠍子精

文/瀟湘客

師徒一行人來到西梁女兒國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那就是花容月貌的女兒國國王要召唐僧為夫君,並且情願用整個國家當作彩禮,這一下子財、色、權三收的好事倘若發生在我們普通人身上,那肯定是半夜做夢都會笑醒,但唐長老不愧是觀音指派的取經人,他心志堅定前往西天取經,並沒有受到半分誘惑。

但為了倒換官文,他假意順從了國王,等到官文蓋好,師徒一行人便想著逃離,然而這個時候意外發生了,一個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妖精將唐僧擄走,徒弟們看到師父再次遭難,就心慌了,急忙跟著妖風前去追趕,這一追來到了一座妖洞前。

唐僧和蠍子精

這個妖洞叫做琵琶洞,坐落在毒敵山內,唐僧就是被毒敵山琵琶洞的一隻蠍子精抓了去,蠍子精本來是一個女流之輩,經過多方交手之後悟空發現她的武藝也不怎麼樣,但有一件暗器十分厲害,叫做倒馬毒樁,孫悟空和豬八戒都被這暗器擺過一道,疼痛難忍無法戰鬥。

正在危難之際,觀音菩薩駕著祥雲來了,對悟空說了這妖精的來歷,說她本來在雷音寺聽佛講經,如來見了用手推了她一下,結果反被她蟄傷,也是疼痛難忍。觀音又說這妖精十分厲害,就是自己也近不得她身。

孫悟空一聽急了,心想你們這兩位都打不贏蠍子精,還有誰能降服呢?觀音告訴他去請天上的昴日星官前來可以降服。昴日星官居住在光明宮內,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可是在大鬧天宮之時二十八星宿被自己揍過好幾次,這次連自己都不是對手的妖精,二十八星宿之一的他能行嗎?

懷著將信將疑的態度,孫悟空請來了星官,沒想到星官真有辦法,見到妖精後就變成了一隻大公雞,對著妖精叫了一聲,妖精就現出了蠍子精的本相,再叫一聲那蠍子精渾身酥軟就死在山坡下。

昴日星官

公雞能降服蜈蚣和蠍子,這是自然界的常識,作者在此無非就是玩了一手天敵克制的把戲,那麼在這裡有朋友可能要拋出一個問題,如果孫悟空變成大公雞,能降服蠍子精嗎?

答案是顯然不可能的,這倒不是說孫悟空心高氣傲,不願變成公雞,畢竟他之前和二郎神鬥法可是變過花鴇這種下賤的鳥類,變成公雞對他來說並不算什麼,這也不是說他不明白這點常識,其實通過讀原著會發現,孫悟空明白的道理和常識要比唐僧多得多,經常還教導唐僧修行,所以說孫悟空不可能連這點常識都不懂,那為何筆者要說不可能呢?因為在這裡昴日星官降服蠍子精並不完全是因為相互克制的作用,而是因為昴日星官還有一件法寶。

毗藍婆菩薩

在黃花觀降服蜈蚣精時孫悟空請來了毗藍婆菩薩,很巧的是毗藍婆菩薩是昴日星官的母親,本相是一隻老母雞,但毗藍婆菩薩降伏蜈蚣精時用了一根繡花針,而這繡花針無巧不巧是從昴日星官眼睛裡煉出來的,既然毗藍婆用此能降伏蜈蚣精,那昴日星官拿它去降服蠍子精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所以說,這兩處章節降伏妖怪雖然有相互克制的作用,但主要還是靠了昴日星官的法寶,因此《西遊記》中到底還是法寶的世界,武藝和法力就算再強,沒有法寶照樣被小妖追著打,孫悟空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中的昴日星官為何那麼厲害?你看他師父是誰,就明白了
    而在孫悟空所搬的救兵中,有一位神仙特別引人注目,他就是天庭的昴日星官。昴日星官第一次出場是在《西遊記》第五十五回,當時唐僧師徒正在西梁女國。孫悟空好不容易哄的女兒國國王在通關文牒上蓋了大印,結果唐僧卻又落入了蠍子精之手。要說這蠍子精也是個刺頭人物,當年在西天雷音寺聽佛祖講經,因為如來推了她一把,她就轉過倒馬毒樁扎了如來佛祖一下。這也是如來佛祖唯一一次金身被破,氣得如來召集金剛拿她。
  • 沒有昴日星官蠍子精會不會無敵?天上還有兩個人可以打敗她!
    看到這裡,熟悉的小夥伴就會猜到了,這個妖怪就是蠍子精。沒有昴日星官蠍子精會不會無敵?天上還有兩個人可以打敗她!說起來他的實力,那可是十分的厲害,豬八戒和孫悟空聯手都打不過他。不過想想我們也就知道了,他當初在靈山蟄了如來的時候,在高手如雲嗯雷音寺都可以逃跑,何況是豬八戒和孫悟空聯手了。在西遊世界裡面,除了蠍子精,別的妖怪都沒有辦過這樣的事,可是蠍子精這麼厲害,為何會被昴日星官殺死呢?
  • 昴日星官是妖還是仙?經歷與孫悟空相反,得出三點啟發發人深思
    昴日星官是具有妖怪外表的神仙,也是得道後,由妖怪升級為神仙,類似於現代臨時工轉正成正式有編制的體制內人員。得出三點啟發發人深思。昴日星官看到這張圖,大家可能想笑。因為昂日星官從外貌看,就是一隻大公雞,也具有大公雞的特殊技能,會打鳴,還會降服蠍子精。但是從名稱上分析,又像一個神仙,帶著一個官字,說明是天上的神仙。
  • 小浣熊西遊記卡——多聞,如意真仙,西梁女王,蠍子精,昴日星官
    悟空定計逃脫卻被蠍子精劫走了唐僧,唐僧潔身自律,嚴守清規戒律,後成為一代高僧。蠍子精卡 蠍子精貌美如花,修行多年,武藝高強,她使用一柄三股鋼叉,鼻中噴火,口中吐煙,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她先前在雷音寺聽佛講經,如來隨手推了她一把,她就轉過倒馬毒樁扎了如來佛祖一下,如來疼痛難禁,急著金剛拿她。唐僧師徒路經女兒國時,她用旋風捲走唐僧。蠍子精驍勇善戰,武力高超。
  • 《西遊記》原著中,昴日星官本相是大公雞,那他是神仙還是妖怪?
    當然,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有些妖怪有些特殊的技能,連聰明絕頂的孫悟空遇到了也是毫無辦法,只能四處搬救兵尋求解救之道。在這其中,有一位天神就兩次幫助了唐僧師徒度過劫難,這位天神就是昴日星官,也叫昴日星君。
  • 蠍子精的倒馬毒樁到底是什麼武功?為啥如來孫悟空觀音都幹不過她
    話說蠍子精把唐僧一陣風擄走,猴豬沙三兄弟緊隨其後追趕而至,兄弟們按落雲霧,找路尋訪,忽見一壁廂,青石光明,卻似個屏風模樣。三人牽著馬轉過石屏,石屏後有兩扇石門,門上六個大字,乃是「毒敵山琵琶洞」。青石屏風和兩扇石門象徵什麼,小編賣個關子。孫悟空變成蜜蜂鑽進琵琶洞,正好看到蠍子精調戲唐三藏。
  • 昴日星官的本相是大公雞,那麼他到底是神仙,還是妖怪呢?
    昴日星官幫助孫悟空制服了蠍子精,是因為星官的原型本相是雙冠子大公雞。雞原本就是蠍子的剋星,就算蠍子精再厲害,碰上了二十八星宿之一的昴日星官也只能是現了原形,被八戒釘耙打死。昴日星官的本相是大公雞,那麼他是神仙還是妖怪呢?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要明白神仙體系是怎麼建立起來的?
  • 《西遊記》中昴日星官母親是毗藍婆菩薩,那他父親是哪位仙神?
    而且,越研究深入,你越會發現,有非常多亂入的神話故事和神話人物,你說它們是打醬油吧,可卻又那麼深入人心,可是,要說不是,那各個體系都放不進去,無來源,無後續交待,就那麼懸空著,就這麼糾結。 一、想了解昴日星官的父親是誰,得在中國二元神話體系基礎上來講。
  • 多次求助菩薩和天庭,所以孫悟空戰鬥力弱了?
    西天取經的路上,一共就40多個大妖怪,孫悟空求助次數居然有22次,每兩個妖怪就得求助一次。看起來孫悟空確實很弱,至少不如大鬧天宮時那麼厲害了。但是,求助他人不一定就是說孫悟空打不過妖怪。再來看看孫悟空對付妖怪孫悟空多次求助天庭和觀音菩薩,是因為他弄不過妖怪嗎?可以這麼說,但不能全部這麼說。
  • 這位天神能擊敗連如來都怕的蠍子精,為何會屢次敗給孫悟空?
    五十五回觀音菩薩對孫悟空說道:「這妖精十分厲害,連我也不敢近身,她那三股叉是兩隻鉗腳生成的。能扎人痛額,是尾巴上的鉤子,叫做倒馬毒。她本身是個蠍子精。之前在雷音寺聽佛談經,如來發現了,覺得影響課堂紀律,就不以為然的用手推她一把,妖精竟然轉過鉤子,把如來左手中指上扎了一下,如來也疼痛難禁。」連如來都能傷得了的妖怪,應該很厲害了。
  • 蠍子精為何專刺他左手中拇指?
    (蝸牛看西遊第2231期)文/牽著蝸牛散步相信大家對上圖中如來的手勢一定不陌生,不過這代表什麼意思呢?可能知道的就不多了!有一個笑話,有人和如來猜拳,輸了就讓對方彈一下腦袋,結果那人總是贏,如來被彈得滿頭包。
  • 別再被謠言所誤導,原著中孫悟空實力有多強,取經路上幾乎無敵手
    有人說,取經路上孫悟空打不過神仙的坐騎、童子等妖怪,所以孫悟空大鬧天宮時神仙放水,孫悟空真正實力並不高。那麼我們來看看取經路上不用法寶、單憑實力有幾人能打得過孫悟空。
  • 蠍子精為何不敢動女兒國國王,看看她背後是誰就知道了!
    啥女兒國國王、萬聖公主、玉面狐狸、玉兔精、嫦娥,一個比一個漂亮,當時的我們咋就只顧著看「潑猴大戰妖精」呢?要知道這倆妖精,連孫悟空都打不過,按理說他們想佔領女兒國稱帝,簡直輕而易舉,那麼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蠍子精和鯉魚精的來頭。
  • 蔑視孫悟空,不把如來佛和觀音菩薩放眼裡,毒敵山蠍子精師父是誰
    西遊中最是毒辣囂張,敢挑釁如來佛和觀音菩薩,蠍子精的師父是誰西天靈山大雷音寺裡,如來佛祖正在給三千諸佛、無邊菩薩、五百羅漢、八大金剛等講經說法,在一旁聽課的蠍子精,或許是調皮搞怪,或許是上課打了瞌睡,沒有集中精力聽講,犯了課堂紀律。如來佛祖看到,便用手輕輕地拍了下「小蠍同學」,示意他要專心聽講,靜心學習。
  • 如此簡單:蜈蚣精黑夜傷人,孫悟空用的啥破法?此動物其實最常見
    在《新白娘子傳奇》、《鬼吹燈》和《倩女幽魂》等神話或懸疑文學作品中,常能見到蜈蚣精的劇情出現。而僅在《西遊記》中,蜈蚣精就至少出現過兩次。在天竺國,孫悟空師兄弟們降服玉兔精時,一波三折,費了不少麻煩,最後還是驚動了太陰星君和嫦娥仙子等月宮神仙。
  • 這些西遊記名詞你讀對了幾個?
    今天,應讀者要求,挑一些常錯的西遊名詞,看大家能讀對幾個。1、唵嘛呢叭咪吽錯誤讀音:俺麻你把你哄正確讀音: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唵嘛呢叭咪吽,稱為六字真言,又稱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陀羅尼、六字箴言、嘛呢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