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人以自己獨特的人生觀創造出古埃及文化,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世界文化寶庫,而且為後世西方文化的發端和繁榮提供了寶貴的借鑑。但古埃及文化的光輝成就,不是在孤立環境下取得的,而是在與周邊文明的交往中吸收了不少有益的養分,得以豐富、充實和壯大的結果。這一過程促使埃及文化的外向輻射與傳播。
古埃及字母
古埃及文化和思想是通過腓尼基人傳遍東地中海沿岸各國和島嶼的。早在前王朝時期,埃及與腓尼基就有經濟和文化接觸。為了進口建造神龕和宗教建築必需的木材等原料,古埃及人加強了同腓尼基人的往來。他們在比布魯斯修建起自己的神廟,發展與該城的貿易關係,這樣,埃及的文化與思想首先傳給了腓尼基人。在人類文化史上有著巨大意義的腓尼基字母,是在埃及象形文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埃及的24個輔音字母,經喜克索斯人的再創造成為26個輔音符號構成的字母文字。
喜克索斯人雖未完成這種文字改進的工作,卻「對西亞腓尼基字母的產生發生過重大的影響」。腓尼基南部地區創造了由22個字母構成的字母表,腓尼基北部地區創造了以楔形文字為基礎的29個字母,最後南部佔了優勢,由22個字母構成的字母表通行全國。用這種文字書寫的文獻中,摻和有埃及的象形文字,這說明,在創造字母的過程中,腓尼基人立了頭功,但若沒有埃及人打下的基礎,他們難以成功。後來,腓尼基字母成為希臘字母、拉丁字母以及現代西方文字系統的基礎和來源。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影響顯而易見。
建築及手工製品
古埃及政治和軍事上擴張,使它與東地中海的敘利亞、巴勒斯坦等的商業交流不斷擴大。商業交流促進了文化聯繫,從拉斯舍姆拉、蓋特奈和美吉索等敘利業和巴勒斯坦遺址出土的雕像、獅身人面像和裝飾圖案,都表現出了埃及的藝術風格,就是一個很好的印證。考古方面的發掘和分析表明,公元前3150,前3000年埃及文化對巴勒斯坦的影響巨大。在巴勒斯坦發現的古埃及陶製品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定居於此的埃及人製作的一些廚房器皿,其中有完全埃及風格和埃、巴混合式等風格;另一種是從埃及進口的器皿,如帶有波狀花紋和手柄的圓柱形容器。埃及人還把他們的建築技術帶到巴勒斯坦。安拜索爾泰爾哈裡夫和阿什克倫等遺址的磚質建築物,都是埃及文化影響下的產物。另外,埃及的一些手工製品,如調色板、陶器、石質工具、雕刻品也傳到巴勒斯坦的泰爾,裡什坡、泰裡寇等地。
古埃及文化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古埃及文化對西方古典文化的形成也具有孕育作用,在保存、傳播西方文化遺產以及世界文化遺產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希臘文字是在腓尼基字母的直接影響下發展起來的,也可以說是在埃及24個象形符號的間接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希臘的許多偉大哲學家、科學家和史學家都曾到過埃及,有的還在那裡學習過,吸收了當地的文化成就,總結出自己的成果。一些著名哲學家和科學家,如畢達哥拉斯、德謨克裡特、柏拉圖等都到過埃及。泰勒斯認為萬物始於水,復歸於水,這與古埃及關於宇宙為水神的宗教傳統有相似之處。
「歷史之父」希羅多德遍遊埃及,搜集了大量史料,寫下名著《歷史》,最為可貴的是他能不帶民族偏見地被埃及文化的輝煌成就所打動,實事求是地分析古埃及文化對希臘文化的影響。他指出,希臘人的一些宗教崇拜,如對酒神狄奧尼蘇斯的崇拜、宗教儀式中用犧牲佔卜、節日集會、遊行行列等都是從古埃及人那裡學來的。希臘人還從埃及人那裡學會了量地法和幾何學。梭倫立法中規定每個公民必須從事一種手藝的條文,也是從埃及法老阿瑪西斯立法中學來的。
在文學方面,古埃及的文學不論是在題材上或體裁上,都長期影響著古希臘文學,也影響了歐洲近現代文學。在古埃及文學的啟發下,希臘人在詩歌和散文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由於古埃及文學對《舊約》文學的影響,而後《舊約》文學又極大地影響了現代西方文學。在藝術方面,早期古希臘雕刻大都與埃及雕刻一樣,是呆板的正面造型,如在提洛島發現的阿黛密絲女神像,在薩摩斯出土的赫拉女神像,在特爾非和阿提下發現的阿波羅男雕像等,無論在造型、動作、表情、髮式等方面都與埃及的作品相似。
莎(suo一聲)草紙
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發明了莎草紙,它與傳統材料相比具有很多優點,如質輕、便宜、易造、耐用、可卷折和便於運輸等,於是得以大批量生產,作為壟斷產品向地中海國家出口,在近4000年的時間內,是最受歡迎的書寫材料。古代,埃及是生產莎草紙的唯一國家。由於埃及氣候乾燥,文件不易腐爛,有的至今還能在沙漠裡找到。近100年來發現的莎草紙中有前2700,公元900年用十幾種文字書寫的文件,其中有希臘文、阿拉伯文、埃及文、科普特文、拉丁文、阿拉米文和希伯來文等。埃及是我們今天了解的記載最豐富的古代文明,這要歸功於莎草紙,它不僅傳下來了埃及文明本身,而且保持了其他文明。
吸收外來文化
古埃及人不僅把自己的文化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人類,也善於吸收外來文化成果,如閃族世界的多元文化要素、希臘文化等。當古希臘文化趨於衰落時,亞歷山大城成了希臘思想和文化的中心,是它把希臘文化傳播給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再把它傳到西方世界。如果沒有埃及,很難設想希臘文化遺產能夠保存下來。託勒密王朝統治之初,埃及人吸收希臘文化十分緩慢,儘管希臘文比埃及文易寫,但從考古發現的紙草書中看到,用古埃及世俗體寫的和用希臘文寫的幾乎一樣多。希臘法律反映到埃及的法律文件中的進程也很慢,但埃及文化遺產卻利用希臘文這一新的語言媒介得以傳播。
以後,在藝術等其他領域,埃及接受希臘文化的影響很突出,埃及的劇院、雕刻藝術品等與希臘作品相似。如亞歷山大的頭像,它屬希臘利西普斯流派的傳統,但也有革新,即用光線的明暗來表現面部輪廓,而不太注意表現頭髮和面頰。在繪畫方面,亞歷山大城既有埃及風格,也有希臘風格,如安富希的一個陵墓就有兩種風格的繪畫,這座陵墓主墓室的建築式樣和壁畫,都混合著埃及和希臘兩種風格。在科學技術方面,亞歷山大城是當時的學術中心,雲集了世界一流學者,創立了許多新的學說。執教於亞歷山大城的歐幾裡德寫下的《幾何學原理》,奠定了古典幾何學的基礎。阿基米德早年遊歷埃及,在亞歷山大從事學術研究,結識並受業於許多知名學者,他這位數學家和力學家,不但發明了多種機械,而且創立了「阿基米德定理」,這些成就既是希臘的也是埃及的,並由埃及得以保存和傳播。
基督教出現後,埃及接受了它的一個支派,成為基礎穩固的科普特教派的傳播地。這一教派把基督教嫁接在古典文化上,從而得以繼承希臘和羅馬的文明,這是埃及對新生的基督教所做出的最重要貢獻。埃及人創立的修道院制度,是對基督教的又一貢獻,後來這一套制度在中世紀的歐洲得到進一步發展。伊斯蘭教出現後,傳入埃及。古埃及文化又接受了新興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繼續發揮著亞歷山大學派的傳統作用。古埃及人相信「靈魂」不滅,死後永生,將屍體用防腐劑和香料製成「木乃伊」保存,並修建豪華墳墓,留下祭祀基金,創作祈禱文和「死亡書」。「古埃及人的這種來世觀念對猶太教和基督教曾產生過重要影響。
綜上所述,古埃及絕非一具孤立、封閉、沉寂、枯朽的「木乃伊」,它不僅傳播和擴展了其豐富多彩的文化,而且吸收、融合併創新了外來文化,進而保存與延續了人類文化。
我不編造故事,我只是歷史的搬運工。關注我的ID:大黃扯點歷史,不斷更新原創文章,期待與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