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寶寶睡夢中去世,爸爸發現時已沒了呼吸!醫生痛心:這樣吃真的很...

2021-01-11 健康界

最近,一個3歲多的「小網紅」佩琪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因為她的體重實在太誇張了。據女孩媽媽社交帳號視頻記錄:2年前,當時一歲半的佩琪圓滾滾粉嘟嘟,胖的不算誇張;1年前,當時兩歲半的佩琪體重達50斤;三個月前,三歲的佩琪體重超過60斤;最近,三歲多的佩琪已經達70斤!更讓人不忍直視的是,佩琪爸媽非但不急,還越餵越多,興奮宣布:馬上突破100斤!

看到這一幕,想告訴更多的家長朋友們:肥胖的危害遠非大家想那樣簡單,甚至可以要了孩子的命!下面分享2個讓人痛心的病例。

浙大兒院內分泌科副主任吳蔚主任醫師說:「這樣的吃法,很危險!」 重度肥胖,會引起全身代謝問題。孩子一直暴飲暴食,這樣體內胰島素會一直保持較高水平,長期發展下去,會引起高胰島素血症、胰島素抵抗、糖尿病甚至心血管疾病、痛風等等,可能危及生命。

此前還有過一個4歲7個月大的孩子,腰圍已經達到95公分,快趕上成年人了,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5,屬於重度肥胖。這個孩子不僅有各種肥胖引起的代謝性疾病,還有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晚上睡覺的時候鼾聲如雷。這個孩子在睡夢中突然去世,當他爸爸發現時已經沒了呼吸。

目前在我國發達地區的大城市,5個孩子當中,就有一個孩子過重或肥胖,這非常值得引起重視。孩子太胖容易引發多種代謝性疾病,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等都會找上門。太胖還容易引起性早熟、性發育不良。

比方說一個男孩子,三個月時間裡胖了10斤,才9歲5個月的孩子,骨齡檢測結果卻顯示為12.5歲,孩子的睪丸發育也已經有6毫升。

從醫學上來說,睪丸發育超過4毫升,就已屬於性早熟,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孩子肥胖還會引起脂肪肝,如果炎症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時間長了以後肝臟也會發生纖維化,這些孩子未來發生肝癌的概率也會比一般孩子要高得多。

深圳市兒童醫院曾介紹過一個病例,7歲的小敏(化名)有些反常,她經常口渴,300ml的一杯水,咕嘟咕嘟幾口就喝完了。喝水多,難免去廁所也多。有幾次,她竟然還尿床了。精神也不太好,即使看到愛吃的紅燒魚,也沒有食慾,人很快就瘦下來了。

起初,父母以為她感冒了,沒有太在意。可是,過了十多天,小敏的「感冒」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糟糕:她的呼吸急促,時不時還頭暈、胸悶。一張嘴說話,還有一股爛蘋果味。

於是,父母帶著她到當地醫院做了檢查。拿到檢查結果,小敏父母愣住了,有點不敢相信。他們趕緊帶著孩子,去深圳市兒童醫院複查。沒想到,還沒到醫院,孩子的意識就有些模糊,還說起胡話。

一到醫院,小敏就被送進重症監護病房(ICU)搶救。拿到病危通知書,夫妻倆還有點懵:「怎麼會這樣?孩子明明好好的?!」

診斷結果顯示:小敏血糖水平竟然達到了45.8mmol/L(毫摩爾/升),比正常範圍高出近10倍!更嚴重的是,尿糖和尿酮體也呈陽性。這意味著,孩子出現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孩子好好的

為啥會得糖尿病?


人吃東西後,食物經消化、吸收會產生能量,能量在身體裡會轉化成葡萄糖。進入血液後,血糖會增高。為使血糖保持一定範圍,機體會分泌一種具有降糖作用的物質,這就是「胰島素」


由於某些原因,有些人進食後胰島素「罷工」了(不能正常分泌或分泌不足),又或者胰島素在「工作」,但是機體不care(也就是胰島素不起作用)。


這時,體內血糖增高、糖代謝紊亂,會引起一系列症狀。久而久之,就得了糖尿病。

兒童糖尿病,分為2種類型👇

1型糖尿病:

兒童及青少年患者中,1型糖尿病所佔比例為80%~90%。這類患兒由於缺乏胰島素,血糖很高,發病較急。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患兒可能因高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導致死亡。

1型糖尿病孩子,需要終生打胰島素治療。



2型糖尿病:

這類患兒,大多是胃口很好的肥仔。肥仔們大吃大喝的時候,腸胃吸收的糖太多,胰島素就得玩命兒的幹。

漸漸地,生產胰島素的胰島ß細胞不堪重負、功能受損,最終血糖升高,發生2型糖尿病。

過去認為,兒童糖尿病主要為1型,而2型則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但現在,隨著「小胖墩」越來越多,兒童的2型糖尿病也在迅速增長。

📣 粑粑麻麻們注意了!

兒童糖尿病,在兩個年齡段高發:

🌟 學齡前期(4~6歲)

🌟 青春期早期(10~14歲)

以兒童最常見的1型糖尿病為例,約50%的患兒,是在10歲以前發病。所以,粑粑麻麻們不要掉以輕心啊!

1型糖尿病發病機制複雜,可能有:

2型糖尿病,一般有家族遺傳傾向。如果孩子的父母、叔伯、姑舅、姨媽之中,有人是糖尿病患者,那麼孩子得糖尿病的機率更大。

如果孩子超重或肥胖,同時家族親屬有糖尿病患者,或者母親懷孕時有糖尿病,一定要高度注意。


孩子出現這6種徵兆

可能就是「小糖人」

如果孩子有上述症狀,一定要去醫院測血糖。如果檢測結果是:

那就更不妙了,孩子可能就是得了糖尿病!當然,如果孩子空腹血糖在5.6~6.9mmol/L之間,也說明孩子的糖尿病風險增加,要及時去內分泌科就診。

還有更嚴重的:如果孩子有以下症狀,還可能是酮症酸中毒,要立刻去醫院——

酮症酸中毒典型症狀👇


4、病程早期的孩子,可能會食慾增加。病情加重後,會出現厭食、噁心、嘔吐和腹痛。

別心懷僥倖!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嚴重的急性併發症之一,也是導致糖尿病兒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2型糖尿病的出現與飲食、運動有著直接關係。關於合理飲食和適當運動,在後面有詳細介紹,主要想提醒家長朋友的是小胖墩們要定期進行身高、體重、血壓、血脂、血糖的檢查,以求早期發現異常,及時進行幹預治療。

對於已經確診的「小糖人」出院後應參照住院時的食譜嚴格安排飲食、按醫囑注射胰島素,定期監測血糖。還要適度運動。


——千萬別拿孩子肥胖不當回事,小時候胖,長大也會胖

有的家長想著小時候胖點沒關係,只要身高不影響,長大後減肥就可以了。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對的,很多人的肥胖問題就是從小時候開始的,小時候體重有問題的孩子,在成年後也更容易出現體重問題,即使減肥減下來,也很容易反彈回去。

有研究數據表明,10%-20%的肥胖嬰兒將成為肥胖兒童,40%的肥胖兒童將成為肥胖青少年,75%-80%的肥胖青少年將成為肥胖成人。同時,肥胖時間越長,肥胖程度越重,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也越大。因此,重視肥胖要從嬰幼兒期開始,儘早對小兒肥胖進行幹預。

臨床上醫生會用到體塊指數(BMI)更精確地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肥胖,體塊指數就是用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和成人的BMI不同,兒童的BMI要分年齡段。

此外,醫學上還會用到腰圍身高比,用於辨別是否有中心性肥胖,如果該比例超過0.48就應當高度警惕中心性肥胖及其帶來的併發症。

在兒童期不宜使用減肥藥物或過度節食來控制體重,應選擇科學的方法改善飲食,包括控制熱卡、合理的葷素搭配及健康的烹飪方式,結合運動,增加機體消耗,使孩子能夠有計劃地健康減肥。

說了這麼多,小胖墩們怎樣做才能控制體重?教你16字真言:平衡膳食、合理三餐、改變生活、增加運動。

油脂純糖嚴控制;牛奶豆類不多天天有;肉禽魚蛋多樣化;蔬菜水果一斤加一隻;五穀雜糧是基礎;粗糧薯類米麵交換吃。

限制糖果、奶油蛋糕、肥肉、巧克力、甜飲料等,多喝白開水、偶爾喝茶水。

為不使兒童產生飢餓感,控制飲食時注意選擇體積大、熱量少的食品,如芹菜、蘿蔔等蔬菜,以及蘋果、梨、橙子等水果,可保證維生素供給。

早餐要吃好、午餐別太飽、晚餐儘量早。制定每天、每餐的進食量,進食速度要慢,每餐進食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內,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時應注意什麼?少吃多餐,細嚼慢咽,進食20分鐘以上,睡前不能進食。

零食是肥胖兒童的「寶貝」,大部分孩子控制不住,我們應該為孩子正確選擇及安排零食。

零食最佳時間放學後、晚餐前1-2小時,每天少於3次,量少。

以下是「零食紅綠燈」表格:多選綠燈食物、少選黃燈食物、避免紅燈食物。

改變生活習慣,提倡不乘電梯、多爬樓梯;少乘車、多步行;鼓勵孩子做家務;多陪孩子一起進行戶外活動,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多玩耍跑動。

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低到中等強度的持續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爬山、遊泳、慢速跳繩等。儘可能選擇孩子感興趣的1-2種運動,每周3次,每次45分鐘,最好家長進行陪練、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切記:不能因運動量增加而飯量大增,否則將前功盡棄。

文章轉自:三甲傳真

相關焦點

  • 痛心!跟父母同睡一床,剛滿月的男嬰沒了呼吸 千萬別這樣做了
    「醫生,快救救我的孩子!」2月26日一對年輕的父母抱著剛滿月的男嬰奔向寧波寧海縣婦保院急診室醫生檢查發現懷裡的孩子已是口唇青紫、全身冰冷,不哭不鬧也不動。縣婦保院立即開通綠色通道,啟動搶救小組進行搶救。
  • 奶奶在屋內獨自去世,她說:在睡夢中死去好有福氣!
    編者按:近日港媒爆料,香港女星王馨平89歲的「奶奶」在屋內獨自去世。王馨平心懷感傷,並聲稱:「奶奶在睡夢中死去好有福氣!」針對這一言論,有感而發。先來說一說王馨平,她英文叫做Linda。職業是華語歌手及演員。曾經有人表示:「王馨平長得很像王祖賢」。
  • 男孩睡夢中被狗咬傷 目前已進入穩定康復期
    男孩睡夢中被狗咬傷經醫生精心救治目前已進入穩定康復期醫護人員照料小星星蘭州晚報訊近日,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收治了一位來自張掖的6歲小朋友星星,小星星被自家所養的狗咬傷,入院時處於休克狀態,面部、四肢多處被咬。
  • 5歲寶寶突發抽搐,媽媽這樣處理卻害慘孩子!醫生:家長做法普遍錯誤!
    5歲寶寶突發抽搐,媽媽這樣處理卻害慘孩子!醫生:家長做法普遍錯誤!(化名)突然發燒抽搐君君媽情急之下按照「江湖老規矩」給孩子做了應急處理可不料這一招卻把娃給害慘了自製「壓舌板」防咬君君媽媽發現君君發燒後給他吃了退燒藥 但燒沒退下來接著突發抽搐
  • 81歲著名舞蹈家因胃癌去世,發現時已是晚期!醫生有幾句掏心話,一定...
    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11月21日凌晨因病去世,享年81歲。據中新網報導,陳愛蓮女兒透露此前陳愛蓮發現患胃癌,病程發展很快,查到時已是晚期,並發生骨轉移。胃每天都要消化食物,吃對了、吃好了,真的很重要。
  • 為啥寶寶睡覺時會突然大哭?不是故意在磨人,而是「有苦難言」
    寶媽不相信這種說法,但排除了晚上出去的原因,暫且沒考慮這個事情。後來她在寶媽群裡面問其他人,發現大多數寶媽都有類似的經歷,而且很多婆婆和媽媽最先想到的原因也和她家老人一致。其實寶寶在睡夢中突然哭泣,原因並沒有人們相傳的那麼神奇,而且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一類孩子大多是在2歲之前的階段,尤其是剛出生幾個月的寶寶。家長不要只聽那些虛有的原因,要找到對應的情況解決孩子哭鬧問題。
  • 剛滿月的男嬰跟父母同床睡窒息!醫生:別這樣做了
    「醫生,快救救我的孩子!」2月26日,一對年輕的父母抱著剛滿月的男嬰奔向寧波寧海縣婦保院急診室,醫生檢查發現懷裡的孩子已經口唇青紫、全身冰冷,不哭不鬧也不動……縣婦保院立即開通綠色通道,啟動搶救小組進行搶救。
  • 寶寶鼻塞、枕禿、腹瀉、吐奶、腸絞痛、睡不安穩,怎麼辦?
    2、寶寶一吃就拉很多媽媽一定有這樣的經驗,寶寶奶一喝進去,馬上就大便,尤其喝配方奶的寶寶,更容易出現這樣的狀況。這是正常的,寶寶腸道神經發育不完整,腸道極易被激惹,寶寶的吸吮動作喝吸進的奶液,都可能成為刺激源,刺激腸道蠕動加強、加快,結果就會一吃就拉。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住院19天花12萬爸爸還沒有醒來
    19天了,符志傑一直睡在儋州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走道邊上,等待父親醒來。天氣寒冷時,他便蜷縮著身子睡在椅子上,常常被凍醒。  元旦當晚,父親病倒了  今年1月1日,符志傑的父親因為腦出血住進了重症醫學科,從此再也沒有醒來。「10年前媽媽就去世了,那時我才9歲,弟弟6歲,這些年爸爸任勞任怨,獨自一人拉扯我們哥倆長大,沒想到……」回憶起父親的艱苦歲月,符志傑泣不成聲。
  • 周潤發母親夢中離世 享年98歲喪事低調
    北京時間3月8日消息,據香港媒體報導,周潤發(發哥)母親陳麗芳2月13日在睡夢中離世,享年98歲。周潤發低調為母親辦喪禮,前天(3月6日)在沙田寶福山設靈,昨天晨(3月7日)舉殯,遺體隨即移奉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
  • 寶寶睡到半夜總醒,不睡整覺,是怎麼回事?醫生:支你2招,管用
    很多新手媽媽都會跟醫生抱怨,自從生了娃,再也沒有睡過整夜覺,寶寶總是夜醒,一個晚上鬧騰好幾次,嚴重影響大人和孩子的睡眠。想要告訴各位媽媽們,寶寶半夜總醒是有原因的,家長要及時發現,幫寶寶改善,不然寶寶就會一直醒來,一直哭。
  • 不滿半歲的寶寶,出現這三種睡姿時一定要糾正,比睡扁頭還坑娃
    在寶寶還沒出生之前,婆婆就張羅著給娃睡扁頭,還特意帶來了一個用糧食填充的小枕頭。想到自己就是平平的扁頭,扎辮子一點都不好看,小鈺說什麼都不要給閨女睡扁頭了。可即便沒給娃用枕頭,寶寶的頭型也逐漸發扁,小鈺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一次嫂子來做客,被學醫的嫂子一針見血地指出,孩子的睡姿有問題。
  • 打著呼嚕,人就去世了!有這些症狀的人一定要看看
    打呼嚕的人很多,甚至一度還被認為是睡得香的表現。其實打呼嚕不光是聽著吵人,對身體也很有影響!最近在抖音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馬國偉醫生分享了自己患者的案例,因為睡覺打呼嚕,醫生讓患者規範治療,結果患者並沒有治療,最終在睡夢中猝死。
  • 寶寶出生時「幾斤幾兩」,暗示孩子智商高低?真相是這樣的
    其次,這是能夠判斷寶寶是否健康的依據。很多父母們都會了解到,一些早產兒或者病兒他們的體重可能是不同尋常的,可能非常的體瘦弱小。通過健康新生兒體重的比例,醫生就可以根據相應的依據去判斷這個孩子是否健康,並且就能夠及時的進行對症治療。體重過輕的孩子可能會產生一些呼吸或者身體機能受損的危險,這個時候醫生就會讓孩子留院治療。
  • 寶寶齙牙、蛀牙、大小臉、八字腿、含胸駝背竟是這樣造成的,毀顏值!
    0-6歲寶寶牙齒口腔護理指南來了!》。用口代替鼻子呼吸,嚴重影響面部的正常發育,如果不想寶寶長大變醜,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寶寶張嘴呼吸的壞習慣!我們來看看一組照片:這對小姐妹都曾有張嘴呼吸的問題,但只有左邊的姐姐聽話改掉。
  • 夢中夢存在嗎?人真的能一直在睡夢中不醒嗎?來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夢中夢,說起這個詞想必看到美國的一部電影的人都應該有了解,《盜夢k間》中的男主角女主角就是這樣,一直深深的陷入在多重夢境之中。多次都認為自己已經從睡夢中醒來,但是卻發現自己還是在另一個夢之中。藝術靈感來源於生活,電影自然也是如此,在生活中也經常會有人經歷過夢中夢這樣的事情。
  • 4歲寶寶脾胃衰竭,醫生:父母過度寵愛,這樣餵養等於「投毒」
    現在家家戶戶條件都很好,對於吃和穿方面從不吝嗇,孩子喜歡吃啥就買啥,其實父母這樣過分寵愛,對孩子的身體發育並不好。好朋友家的女兒豆豆今年4歲了,朋友結婚比較的晚,在35歲的時候才生的寶寶,所以夫妻倆對孩子很偏愛,只要寶寶喜歡吃的東西,都會儘可能給她買,有時候還會給孩子買方便麵,辣條,罐頭等。豆豆平時不喜歡吃飯,就喜歡吃這些小零食。
  • 痛心!歌劇名家在滬去世,享年88歲
    小時候的她,夢想是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任桂珍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來幫助父親,幫助那些為國爭光的戰士。 不過這種想法在她後來目睹的一個場面被推翻。
  • 寶寶長得胖=養得好?小心寶寶生命有危險!
    最近有什麼寶寶比賽嗎?原來,「遛娃」時寶媽們最常做的事就是——看看誰家的娃養得好,要怎麼比呢?看體重呀!似乎誰家的娃更肉乎一些就養的更好一些,寶媽也更驕傲一些,而那些個頭沒那麼大、看著也沒那麼肉的寶寶家長紛紛「躺槍」——一定是寶媽照顧得不好、媽媽奶水不養人。
  • 4月寶寶睡成植物人 不同睡姿各有利弊
    4月寶寶睡成植物人小貝的降臨,給全家帶來了不少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