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陳曉麗 實習生張澤文
這兩天,「7歲男孩誤食毒蘑菇在重症監護室搶救多天,急需AB型血救命」的消息一直牽動著大家的心。山東省血液中心發布緊急招募愛心血液的公告後,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迅速發布相關消息,大量愛心人士立刻行動起來,紛紛到山東省血液中心的獻血點獻血,還有的愛心人士自發組團包車從外地趕來濟南獻血。
不到兩天時間就捐獻AB型血液152200毫升。
這就是7歲男孩誤食的毒蘑菇。
425人捐獻AB型
血液152200毫升
7日下午,山東省血液中心發布公告,其中表示:7歲男孩誤食毒蘑菇,急需AB型血漿搶救。消息發布後,無數愛心人士關心著孩子的安危,他們連夜趕到獻血點無償獻血。9月6日—7日14:00,已有989人在山東省血液中心各獻血點捐獻血液共計322200毫升,其中425位AB型獻血者捐獻血液152200毫升。感謝每一位獻血英雄的真情大愛、無私奉獻。
目前,山東省血液中心AB型血液庫存已達到高預警線,可以保障臨床用血需要,由於紅細胞保存期最長為35天,請AB型血愛心人士暫緩兩周後獻血。目前O、A、B型血液庫存仍需補充,請廣大愛心人士持續關注「山東獻血」微信公眾號,查詢附近獻血點,就近參加無償獻血。
公告發布後,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淚目了,給大濟南愛心人士點讚」「有愛的山東人」「這就是中國力量」「這樣的消息看了有種溫暖的感覺」「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這大概是最溫情的一個公告,大愛山東人,一次性獻滿整個血庫」。
誤食的是肉褐鱗環柄菇
會造成急性肝損害
7日下午,記者在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山東省每年都會有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發生。近年來監測發現的食物中毒死亡病例,基本都是因為誤食毒蘑菇導致的。
根據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的食源性疾病監測結果,2018年山東省因為誤食毒蘑菇導致死亡的有2人,2019年因為誤食毒蘑菇導致死亡的有5人。
「這次的7歲兒童誤食毒蘑菇事件是今年我們監測到的多起誤食毒蘑菇事件之一。」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與營養所所長趙金山介紹,雖然山東並不是誤食毒蘑菇導致中毒的高發地區,但是每年都會發生幾起類似事件,尤其是在雨水較多的夏秋季節,山林、公園、綠化帶、草地等都可能發現毒蘑菇。
男孩的哥哥告訴記者,經過鑑定,弟弟誤食的毒蘑菇屬於肉褐鱗環柄菇。針對肉褐鱗環柄菇,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大家,這是我國北方最為常見的劇毒蘑菇之一,分布時間為4月下旬至9月中旬。
這種蘑菇與劇毒的鵝膏菌一樣可以造成急性肝損害,但是個頭明顯比鵝膏菌小,是名副其實的「小個子大『魔』王」。肉褐鱗環柄菇多生長在針葉樹林地上,以松樹下最為常見,在雲杉、冷杉等樹下也有發現。它最大的特徵就是:「小個子,頭長草(鱗片),腿長毛(鱗片),松杉樹下常見到!」肉褐鱗環柄菇是一種含鵝膏毒肽蘑菇。含鵝膏毒肽蘑菇中毒表現多出現在進食蘑菇6小時後,首發症狀多為胃腸道症狀或/和肝功能異常。含鵝膏毒肽蘑菇中毒多有典型的自然病程,潛伏期、急性胃腸炎期、假愈期、肝功能衰竭期依次出現,攝入量影響各期的時長和病情嚴重程度,部分重症患者假愈期不明顯。
□延伸閱讀
常見鑑定方法不靠譜現在還沒有特效藥
「除了肉褐鱗環柄菇,有毒的野蘑菇還有很多種。」趙金山表示,目前常見的毒蘑菇有100多種,所含的毒素種類各不相同,不同的毒素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不同,作用的靶器官不同,引起效應類型和程度也不同。
同時,一種蘑菇可含有多種毒素,一種毒素也可存在於多種蘑菇中。同一種蘑菇的不同生長階段、不同部位的毒素含量也不盡相同。以上特點就使得蘑菇中毒臨床表現多樣,導致的健康危害結果也大不相同。有些可表現為上吐下瀉的胃腸炎症狀,有些則會導致口唇發麻、妄語等神經毒性,還有些則表現為溶血型和多臟器損害型。
趙金山表示,即便對於專業人士,毒蘑菇的分辨也是一件非常複雜和困難的事情,要經過形態觀察、基因提取、分子鑑定等多個流程才能夠識別,「對於許多流傳的通過顏色、生長地帶、形狀、蟲咬痕跡、大蒜測試等方法判斷蘑菇是否有毒,都是不科學、不準確的。」趙金山提醒大家,有毒的蘑菇經冷凍、幹制以及煎炒煮燉等加工都不能消除其毒性,不採摘、不食用野生蘑菇是避免蘑菇中毒的關鍵。
趙金山表示,到目前為止,對蘑菇中毒的治療尚無特效藥。如果不慎食用了毒蘑菇,要立即進行催吐。同時,應立即呼叫救護車送往醫院。「共同食用過同類蘑菇者,無論是否發病,都要立即到醫院就診。另外,要注意留存剩餘蘑菇樣本,以備檢驗查明病因,有助於進行針對性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