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豪(右一)在他的書畫工作室創作
「建豪這孩子有出息啦,1個月能掙1萬多塊!」昨日,太康縣五裡口鄉五西村68歲的村作協主席盧全鵬,說起23歲村民盧建豪誇讚不已。在五西村,像盧建豪一樣靠文藝吃飯的不在少數。作為全省首家成立的村級文聯,自去年6月村文聯掛牌以來,「放下鋤頭,拿起筆頭」的五西村民,正牽著文藝「牛鼻子」,迸發出鄉村振興的「牛力量」。
在盧建豪書畫工作室,村書協主席席玉明向記者介紹,建豪自幼習書,書法冊頁長卷如《千字文》《金剛經》等遠銷東南沿海,供不應求。每卷本最低5000元,他每月至少寫兩本,加上中堂、條幅等作品,月收入1.5萬元左右。
建豪工作室斜對面,是50歲村支書盧全禮的書畫工作室,盧全禮書畫兼擅,還會武術、木刻、耍武獅子,是附近有名的才子。記者看到,他為太康第二屆農民豐收節創作的中國畫《黃土地的心聲》,以該村嗩吶藝人幸福而誇張的演出情景,歌頌農村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果,極具鄉土氣息。在他的畫室,滿身文藝範兒的五西村村民執筆齊描畫,一時鶴鳴九皋,翩翩欲飛。他們正以新時代松鶴延年吉祥農民畫,齊心打造「中原畫鶴第一村」。
不僅是書畫,五西村文聯五大協會書協、民協、作協、美協、舞協,會員五路出擊,各顯其能。如民協旗下的嗩吶隊、舞獅隊、舞龍隊,為村民送去歡樂的同時,在脫貧致富路上也如魚得水。每一場舞獅或舞龍收入5000元以上,還排不上隊。而100多名嗩吶手更是鄉村紅白喜事的搶手藝人,吹吹打打,幾個人一場能掙兩三千元。
「五西村共有2896人,位於太康、淮陽、西華三縣接壤處,民間藝術傳承百年不衰,是太康縣文藝基礎最好的村子,適合成立村級文聯,為鄉村振興發力。」縣文聯主席安義斌介紹說。「五西村是我們五裡口鄉的紅旗村,村風好,藝術氛圍濃厚,幹部帶動力強!」五裡口鄉黨委書記韓鳳娥和縣文聯一拍即合。五西村文聯5個協會現擁有217名會員,其中省級以上各類會員34人。在開展「文藝為民,文藝惠民,文藝樂民」和文藝振興鄉村的道路上,「文藝」這個推動鄉村振興的「牛鼻子」,顯示出撬動鄉村振興的巨大力量。
眼下,投資500萬元的村藝術學校即將向村民開放,五西村第一部農民詩集即將出版。村支書兼村文聯主席盧全禮信心滿懷:「將努力把五西村建成特色文旅小村和中原文藝興村的一面旗子。」(周口日報周道客戶端記者 劉彥章 梁照曾)
【來源:周口日報官方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