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深部電刺激(DBS)治療12種疾病的最新進展

2020-11-24 焦紅亮鄭大一附院

DBS腦深部電極刺激術,俗稱「腦起搏器「,在神經、精神疾病領域的應用探究有十餘種疾病,目前FDA批准DBS的適應症是3種: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和原發性震顫,本文著重就DBS的臨床應用現狀和挑戰進行闡述。該文內容節選自2019年發表的綜述《Deep brain stimulation: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見於Nature Reviews Neurology (影響因子IF:20.257),其文章的指導者是世界立體定向與功能神經外科主席JoachimK. Krauss教授, 其著有專著《Deep brain stimulation》等書。在過去的二十年中,腦深部電極刺激術(DBS)的臨床使用是臨床神經科學領域最重要的進展之一。作為一種外科手術工具,DBS可以直接測量病理性腦活動,並可以提供可調節的刺激,以治療與電路功能異常相關的神經和精神疾病。DBS是一種神經外科手術,涉及將電極植入大腦內的特定位置,並從植入的電池電源中提供恆定或間斷的電流。全球有超過160,000名因各種神經系統疾病和非神經系統疾病而接受過DBS的患者,並且這一數字每年都在增加。作為一種科學工具,DBS可用於研究腦功能障礙的生理基礎,從而能夠識別和糾正病理性神經元信號,並有助於推動技術創新並提高安全性和臨床效果。此外,作為高度集中的具有典型毫米級解剖學靶點的幹預措施,DBS證明了局部功能障礙和幹預措施可對全腦網絡產生深遠影響。 DBS作為大腦電路的探針和調節劑的這種雙重性導致人們研究了DBS在各種疾病中的治療潛力,包括影響運動,邊緣,記憶和認知功能的疾病。

01帕金森綜合症(Parkinson disease)丘腦底核 STN是功能障礙與PD症狀相關的關鍵核團,也是過去10年來DBS最常用的目標。 蒼白球內側核GPi也是一個共同的目標,STN和GPi之間的選擇通常是由多學科團隊中的討論所決定,並由患者的臨床情況和需求決定。 儘管隨機研究表明,與GPi刺激相比,STN刺激對運動症狀和多巴胺能藥物減少的影響可能更大,但在STN刺激後,不良的認知和情緒影響可能更普遍。 大量研究還表明,在STN上的 DBS手術,即使在術後5或10年也能持續改善症狀,儘管由於潛在的退行性疾病的無情發展可能導致認知和步態下降。 在帕金森的治療中,DBS被稱為「第二次蜜月」(多巴胺能治療是第一次)。長遠來說,特別是步態問題,變得很重要和棘手的問題,尤其在疾病的晚期很難解決。有學者提出了以腦橋核為靶目標的DBS手術,以改善結冰和姿勢不穩定性,以減少其相關的跌倒的發生,但是選擇合適的患者和證明客觀益處的難度已成為該方法廣泛使用的主要障礙。02運動障礙(Movement disorders)在過去的25年中,DBS已成為治療難治性運動迴路疾病患者(最常見的是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和原發性震顫)的治療標準。DBS在控制運動症狀方面非常有效,但迄今為止DBS的使用常僅限於高收入國家,儘管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使用正在上升。對2002年至2011年美國出院資料庫的分析表明,在此期間進行了30,000多例DBS手術。同期,關於DBS相關的論文和著作的數量也急劇增加,1991年至2014年間出版了7,000份。在過去的5年中,DBS 在帕金森治療方面的出版物數量下降,可能代表了學術上的逐漸接受,由此完善或改進設備或程序的研究數量超過了其評估初始療效的報告總數。03肌張力障礙(Dystonia)用於肌張力障礙的DBS手術治療,比其在PD中的應用落後了大約十年。 幾項以盲法延遲發作刺激進行的假手術隨機對照試驗現已證明,蒼白球的DBS對廣泛性和節段性原發性(遺傳性和特發性)肌張力障礙和宮頸肌張力障礙的治療有效,並證明DBS在肌張力障礙的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 例如,如今在一些兒童期肌張力障礙中,蒼白球的DBS手術被認為是一線治療。已確定手術年齡和肌張力障礙持續時間是最重要的預後指標。 遺傳背景也被認為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與DYT6肌張力障礙患者相比,DYT1肌張力障礙患者的獲益可能更好。 結果,有人建議對可能接受DBS的肌張力障礙患者進行基因檢測,以鑑定最有可能從該程序中受益的患者。 後腹外側GPi已成為肌張力障礙中DBS最確定的目標。 GPi刺激可顯著改善肌張力障礙的許多表現,且不良反應的發生頻率較低。 然而,在節段性肌張力障礙的患者(尤其是成年人)中發現對DBS的反應良好的運動遲緩和步態問題。 這種現象尚未被完全理解,但是它為基底神經節的功能開闢了新的觀點。正在針對肌張力障礙進行研究的DBS的其他目標包括STN和丘腦。 然而,儘管STN的 DBS手術初步結果令人鼓舞,但迄今為止其臨床應用仍然受到限制。 另一個有趣的靶標是感覺運動性丘腦核團,在射頻損傷時代,它被認為是肌張力障礙的標準靶目標。 未來研究的挑戰之一是確定腹側丘腦核團中的哪個區域將是DBS的理想目標-前部(即Hassler所說的Voa),後部(Vim)或中間區域(以前稱為Vop的區域) )。04震顫(Tremor)原發性震顫是DBS在1997年被FDA批准使用的第一個運動障礙適應症,並且在眾多研究中證明其功效後,它已成為常規治療方法。 在長期隨訪中,部分患者的生活習慣,諸如構音障礙(dysarthria)和步態共濟失調 (gaitataxia)之類的長期不良反應的出現,仍然是DBS治療原發性震顫患者的挑戰。刺激丘腦底核或直接瞄準該區域的纖維束是否會提供更好的長期改善仍不清楚。儘管DBS是安全有效的,但也經常考慮使用諸如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放射外科以及越來越多的磁共振引導聚焦超聲等病灶療法。丘腦DBS也已用於其他類型的震顫,包括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對此,一項隨機盲法試驗驗證了其巨大的臨床益處。

05抽動穢語症候群(Tourette Syndrome)用於抽動穢語症候群的DBS最早是在1990年代末期引入的。然而,與DBS在其他運動障礙中的發展相比,這種治療方式在抽動穢語症候群中的傳播緩慢。迄今為止,全球接受過DBS的Tourette症候群患者人數估計少於300。在該患者組中,DBS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症狀的複雜性,其包括各種抽搐(tics)和精神障礙,例如人格障礙,焦慮,抑鬱,濫用藥物等。關於靶目標的選擇的不確定性反映了對如何最佳地利用DBS治療的疑慮,其中包括運動和邊緣迴路中涉及的基底神經節和丘腦的子區域。

06疼痛(Pain)

慢性疼痛DBS的第一個適應症,幾十年前才被認為是運動障礙的常規治療方法。但是,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由於各種原因(包括招募患者的時間長久)而停止了兩項大規模研究後,DBS止痛藥未能獲得廣泛普及,其使用僅限於全球的一些專門中心。 由於疼痛的自我評估具有主觀性,因此對疼痛患者的DBS結果評估本質上比運動障礙患者更加困難。 儘管通常可以通過鴉片劑治療很好地控制傷害性疼痛,但對於重度難治性神經性疼痛患者,應考慮丘腦或扣帶回為靶目標的DBS治療。

07癲癇(Epilepsy)

幾十年來,癲癇外科治療的主要手段一直是切除手術,對於不適合病灶手術切除的患者,可以選擇採用DBS。刺激的目標包括丘腦核,如丘腦前核ANT中央核束旁核複合體(centromedian–parafascicular complex)和海馬。人們對以DBS為癲癇治療為中心策略的早期期望被削弱(或者被病灶切除術取代),在ANT靶目標的DBS研究證明了DBS的療效,但也清楚地表明多數患者術後不會再無癲癇發作。閉環刺激(Closed-loopstimulation),可以通過傳感電極檢測癲癇發作活動並提供電刺激以防止癲癇發作,這是一項有前途的技術,需要進一步探索。

08阿爾茨海默氏病(Alzheimer Diesease)

阿爾茨海默氏病(AD)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特徵是記憶力和認知功能的逐漸下降。儘管在過去的三十年中,我們在組織學,遺傳學和放射學上對AD的病理學標誌的理解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是在治療上幾乎沒有取得進展。當前的治療策略旨在提高乙醯膽鹼的利用率,逆轉已知的生化和代謝紊亂或清除或防止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沉積。DBS影響關鍵邊緣迴路傳導活動中的能力推動了其在AD中的研究。最初的研究報告說,對海馬外流途徑(hippocampaloutflow pathway)的刺激導致一些患者代謝不良和認知能力下降。已經提出了幾種針對AD的DBS靶目標,包括穹隆前部,內嗅皮層和Meynert基底核(NBM)的區域。

迄今為止,大多數報告都是前瞻性的,並且已經表明,記憶傳導通路中的DBS可能會導致生理性的、全網絡範圍的代謝作用,並影響記憶功能的某些方面。 一項針對輕度AD的穹隆DBS的隨機雙盲II期研究中,在12個月的主要認知結局指標中,並未發現主動刺激與假刺激之間的顯著差異。 這項研究確實顯示了患者年齡和治療結果之間的統計學顯著相互作用,超過65歲的患者在術後12個月時表現出記憶力和腦代謝改善的趨勢。因此術前確定哪些AD患者可能是對DBS敏感的,哪些患者不宜積極DBS手術。 確實,影響結果的因素是DBS臨床應用固有的挑戰,這些因素包括神經解剖學基質,手術技術、導線放置、目標人群和結果測量的選擇。

08精神性疾病(Psychiatric disorder)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我們在最常見的神經系統和精神疾病的病理基礎方面有了飛速發展。 為了治療難治性精神病症狀,已經進行了一些前瞻性試驗來確定離散解剖靶目標處的局灶性破壞是否會影響整個電路和整個網絡的變化。精神病是高度異質的狀況,會影響多個重疊傳導通路。這些情況很少(如果有的話)的生物標誌物來指導治療或結果,缺乏關於最佳測量結果的共識。所有這些因素阻礙了嚴格設計的臨床試驗的發展。此外,手術試驗的執行受到招募方面的重大挑戰的阻礙。

09重度抑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重度抑鬱是一種常見且具有挑戰性的疾病,可能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日常功能以及最終預期壽命。目前正在研究DBS的幾種大腦靶點,以治療抑鬱症,包括與舌下扣帶皮層(SCC)中的Brodmann區域25相鄰的白質,內囊前肢(ALIC),腹側尾狀核(ventral caudate),韁外側核(lateralhabenula)和前腦內側束(slMFB)的上外側分支。迄今為止,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事實證明這些目標比其他目標更有效,且有一些研究人員建議所有這些領域都代表同一情感調節迴路中的關鍵節點。在所有這些領域中,迄今為止,SCC的為靶目標患者數量最多。 但是,在抑鬱症中的兩項針對在SCC或ALIC 靶點的DBS手術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均未成功。

10雙向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患有雙向情感障礙的患者會在不同的時間出現極端強烈的情緒狀態, 這些疾病的發生頻率不及嚴重抑鬱症低,但會使人衰弱,並增加自殺風險。很少有患者被納入重度抑鬱症的DBS研究中,但是沒有證據表明DBS在雙相抑鬱症中的療效不及在單相抑鬱症中。DBS到SCC,伏隔核和slMFB似乎與雙相情感障礙的治療效果相關,但尚未完成隨機,假對照試驗。11 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強迫症(OCD)是一種破壞性的精神疾病,其特徵是嚴重的性慾減退性強迫症和焦慮症。儘管可以使用對許多患者有效的心理藥物和心理治療策略,但多達三分之一的患者對標準的指導一致的治療無反應。在1999年,有人提議採用ALIC刺激術替代不可逆囊切開術(Capsulotomy)來治療強迫症,這是DBS最早的精神適應症之一。早期結果導致靶標重新定義為ALIC腹側區域(腹膜和腹側紋狀體)和/或伏隔核。在過去的幾年中,有學者將靶點向後移動,以終末皮層的核團為目標。與抑鬱症一樣,已經提出了多種治療DBS的強迫症的靶標,目前大多數處於研究階段。在北美,歐洲和其他地方,有關這些應用的研究正在進行中。12 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神經性厭食症是一種常見,普遍且極具挑戰性的疾病,是任何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儘管疾病的身體表現(即嚴重的消瘦和營養不良)通常是最明顯的,但越來越多的文獻已經認識到邊緣和情緒迴路在觸發和維持疾病中的關鍵作用。一些公開的,前瞻性的案例系列已經發表,以研究DBS在神經性厭食症中的作用。在迄今為止最大的系列研究中,有16名患者接受了SCC 為靶點的DBS手術,並在臨床和影像學上接受了1年的監測。 DBS與抑鬱症和焦慮症的統計學上顯著改善相關,並且還與通過PET檢查測得的與疾病相關的關鍵結構中腦葡萄糖代謝的持續變化有關。在治療開始後的幾個月,患者開始顯示出體重的逐步改善,這被認為與改善對情緒調節的控制以及增加對神經性厭食症特有的強化治療的參與有關。這些結果(除其他外)表明,DBS在複雜情況下(如神經性厭食症)的作用可能是高度難治患者綜合和多方面治療中的輔助手段。

結論:DBS是一種功能強大的工具,可用於治療腦部疾病並研究其潛在的病理生理學。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DBS的飛速發展使得DBS成為神經傳導通路障礙的治療手段,從許多方面來看,DBS臨床應用仍在不斷發展,技術創新將集中在實用性的改善上,包括延長電池壽命,設計更小的設備以及開發除無線技術集成之外的更具針對性和適應性的刺激。但目標始終如一,即儘可能安全有效地治療腦部疾病。

相關焦點

  • 美敦力DBS特刊 | 專訪新醫大一附院郝玉軍 姜磊:多學科聯合應用...
    原標題:美敦力DBS特刊 | 專訪新醫大一附院郝玉軍 姜磊:多學科聯合應用丘腦底核電刺激治療帕金森病經驗 神外前沿訊,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新醫大一附院」)是新疆區域內收治帕金森病患者數量最多的醫院,自2012年以來在新疆地區率先開展腦起搏器手術,也是新疆腦深部電刺激(DBS)植入數量最多的醫院以及西北地區排名前列的帕金森病診療中心
  • AI控制深腦刺激開始人體測試,為治療嚴重精神疾病提供新方法
    該結果將最終為治療排斥現行療法的嚴重精神疾病提供新的方法。它也引起了棘手的道德問題,因為這項技術將會讓研究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實時獲取一個人的內在情緒。被稱為深腦刺激的一般方法是使用大腦植入物來傳遞控制神經活動的電脈衝。它常被用來治療如帕金森氏症等運動障礙疾病,但是在檢測情緒障礙疾病上卻很少成功。
  • 擠眉弄眼、歪鼻斜嘴,梅傑症候群如何治療?
    梅傑症候群,又稱梅傑氏病,是一種特發性的節段性肌張力障礙疾病,主要表現為顏面部或者頸部的肌肉不受控制的異常收縮,引起特殊的表情和姿勢。症狀明顯者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還會引發患者的睡眠障礙和精神焦慮。「愛美之心,人人皆有「。
  • 懷化女子被怪病困擾12年!四肢扭曲行為怪異,是什麼給她新生?
    湖南懷化27歲的小顏被一種怪病困擾了整整12年,她脖子控制不住地往左邊偏移,走路也只能彎著腰,四肢扭曲,行動怪異…… 疾病不僅斷送了她的學業,也讓她的第一段婚姻早早結束,為了扭轉人生,她來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尋求專家幫助。 經過楊治權教授仔細檢查,他判斷小顏所患的是一種名為「扭轉痙攣」的疾病。
  • 基因手段治療遺傳性耳聾獲進展
    原標題:基因手段治療遺傳性耳聾獲進展  新華社東京4月11日電 (記者藍建中)日本順天堂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利用基因治療手段,成功地使患有遺傳性耳聾的實驗鼠恢復聽力。   在遺傳因素導致的聽力障礙中,約30%至50%的病例與GJB2基因缺陷有關。
  • 傳說可以氣死醫生的按摩手穴治療疾病法
    中醫認為手部經絡穴位豐富,既有手三陽經、手三陰經及其穴位循環與分布,又有十四經的溝通聯繫,眾多經外奇穴的分布,手穴能治療全身疾病。通過按摩手上的穴位,自己給自己治一些常見病,是一件方便、經濟而又無副作用的事!手是一個全息元,刺激相應的穴位可調整相應組織器官的功能,改善其病理狀態,從而起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作用。
  • 每天一個小妙招 | 8個穴位治療8種常見慢性疾病!
    舉報   全國招募合作夥伴、新模式、超省心、高回報  每個人的體內有8個實用的養生穴位,可治8種常見急慢性疾病
  • 兩表搞定|眼瞼痙攣/半面痙攣的藥物治療策略有哪些?
    導讀:半面痙攣(HFS)和眼瞼痙攣的治療需要恰當地臨床診斷。如果藥物治療失敗,可以考慮手術治療。由於手術相關風險較大,因此必須慎重權衡其利弊。本文重點總結治療這兩種疾病的藥物方法。患者不能直視對話者,不能閱讀或看電視,不能駕駛,多數患者甚至出現功能性失明,嚴重影響生活。
  • 逆轉女性脫髮~治療方法及進展
    藥物是女性脫髮的最常用療法 米諾地爾:最初是用來治療高血壓,但是服用這種藥物的人發現脫髮區域有新的頭發生長。後來經研究證實,米諾地爾直接應用於頭皮可以刺激頭發生長。FDA批准了2%米諾地爾治療女性脫髮。但是,當需要增強療效時,也可以使用5%的。
  • 8月28日,馬斯克將發布腦機接口最新進展,生化人時代開啟?
    特斯拉和SpaceX公司創始人馬斯克周四在推特上宣布,8月28日將發布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的最新進展情況。但他這條消息卻是在回復另一條更刺激的消息時寫的,這就讓人遐想連篇了,難道馬斯克真的要繼特斯拉、可重複使用火箭、天基網際網路之後,發布第四個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產品了嗎?
  • 健康| 耳朵壓丸小操作,治療疾病大健康!
    也叫反應點、刺激點。當人體內臟或軀體有病時,往往會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現局部反應,如壓痛、結節、變色、導電性能等。利用這一現象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參考,或刺激這些反應點(耳穴)來防治疾病。耳與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係。各臟腑組織在耳廓均有相應的反應區(耳穴)。刺激耳穴,對相應的臟腑有一定的調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針刺、埋針、放血、耳穴貼壓、磁療、按摩等。
  • 綜述:神經精神性狼瘡研究進展
    Hanly綜述了有關NPSLE的重要研究進展,並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礎。一、NPSLE的臨床表現1.分類1999年美國風溼病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針對19種SLE神經精神病症狀給出了標準化的命名和定義。
  • 專家:有可能是淚道疾病建議及時治療
    秋冬季節,許多人都有遇冷風淚的經歷,這種多是因為淚腺受刺激反射性增加分泌,而淚道(淚小點、淚小管)遇冷收縮,一時不能把過多的眼淚排出去,即產生了流淚,這種屬於生理現象,傷心流淚原因與此有相似之處。荊文濤說,但如果遇冷流淚特別多,則可能是由於慢性炎症、外傷等引起淚道狹窄(變細),排淚功能降低造成,如果這樣的話就需要治療了。
  • 2019年3月14日世界腎臟日,腎臟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基於此,小編針對近年來,腎臟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當他們接受第二次腎移植時,皮膚癌發病率升高到術前的12.8倍。3.JACC:慢性腎病影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再生!5.NEJM:複合藥物療法可用於治療晚期腎癌doi:10.1056/NEJMoa1816047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一種雙藥物組合療法可能成為轉移性腎癌患者的新標準一線治療方案。具體而言,接受免疫治療藥物avelumab加axitinib(一種靶向藥物)的患者與接受舒尼替尼(Sutent)的患者相比,在無進展生存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 要小心是這3種疾病在作怪
    關節痛是特別常見的疾病,比如膝蓋痛、大拇指指節痛等。關節痛最初的症狀並不明顯,因此很容易被人忽略,事實上關節痛有時會是某些疾病的徵兆,患者應該對有所重視才行。大拇指指節痛是哪些疾病的預兆?其次,它還有經常反覆發作的特點、紅腫、劇烈疼痛的特點,隨著病情的進展,還可能逐漸出現關節軟骨和骨破壞,甚至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3、大拇指腱鞘炎大拇指腱鞘炎也有大拇指指節痛的症狀。患者會表現出拇指不能彎曲以及痛感劇烈等症狀,這種病症不是真菌感染的炎症,通常情況下,使用對症藥物即可。
  • 肌張力障礙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肌張力障礙|共識|障礙|治療|...
    有經驗的治療師採用制動治療[3] 、感覺訓練[4] 等治療方法,對於手部肌張力障礙有一定療效。 多項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的研究發現低 頻、針對特定皮質如運動前區的多次治療,可以改 善功能,但療效持續時間短,可以用於輔助治療[5] 。生物反饋治療、脊髓刺激治療也有助於減輕症狀,改善功能。可選擇或結合應用理療、體療和祖國傳 統醫學等行之有效的方法。
  • 科研人員在甲亢突眼疾病早期診斷上獲突破性進展
    >11月5日,國際知名期刊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在線發表了西安交大一附院施秉銀教授團隊在甲狀腺疾病領域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證實了在甲亢初發病人群體中使用患者外周血中T細胞抗原受體(TCR)信號特徵能夠預測到疾病進展為甲亢突眼的發生。該團隊研究者創新性地設計了一個表徵TCR生物學特徵的指數,並通過生物信息學方法成功實現了對甲亢進展為甲亢突眼的預測,這一成果使得突眼的臨床早期診斷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明確重度疾病28種,輕疾3種,險企...
    終審稿明確重度疾病28種 輕疾3種在重大疾病保險條款的相關規定一欄中,《終審稿》明確表示,重度疾病主要包括惡性腫瘤——重度、較重急性心肌梗死、嚴重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或稱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嚴重慢性腎衰竭、多個肢體缺失、急性重症肝炎或亞急性重症肝炎、嚴重潰瘍性結腸炎等28種;輕度疾病主要包括惡性腫瘤
  • 腦科專家侯增欣講解小腦萎縮的成因、治療、康復訓練及預防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8日電  針對中國小腦萎縮病人趨於增多的情況,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侯增欣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