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正月初五,在這個追求個人財富增長的年代,"迎財神"的風俗自然走進千家萬戶,繁華熱鬧的商業街也發起了"利是"。那麼,關於中國"迎財神"的傳統應該起源於什麼時候呢?
民間傳聞,財神有五路,不過卻演化出兩種說法:
其一是趙公明和手下的四位大將分別佔據一路,即中路財神趙公明、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利市仙官姚少司。
其二是東路財神、南路財神、西路財神、北路財神趙公明、中路財神。
不論哪種說法,都是符合中國人陰陽五行的觀念。在正月初五這個日子,五路財神會被眾人迎接到家中或者商鋪。而因為歷史變遷以及地理區位的不同,演繹出不同的傳統民俗,比如吃餃子、放鞭炮等等。
不過,聲勢浩大的迎接財神活動應該是從唐代一個人開始,這個人就是王元寶。
說起王元寶,許多人可能覺得他並不如明代的沈萬三那麼出名,但在盛唐時期卻稱得上一個富可敵國的人。
起初,王元寶不過是一個小商販,賤名王二狗,依靠販賣絲綢為生。某一次前往淄州販賣絲綢時,途中遭遇盜賊,人沒事但錢沒了。當時,王元寶感覺到了無生趣,正想尋根繩子吊死在路邊的歪脖子樹上。
冥冥中,他看見一老者,錦衣玉帶,頭戴朝冠,身穿紅袍,白臉長鬚,溫文爾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寶",據稱是高祖賜封的財帛星君李相公。星君對他說了這麼一番話:"你以後必將大富貴,怎麼可以輕生?"還給他指了一條道——淄州出琉璃,並扔給他一枚元寶,然後離去。
後來,王二狗就改名王元寶,憑藉販賣琉璃成為盛極一時的大富豪。而王元寶發達後,也是"吃水不忘打井人",在家中、商鋪等處均供奉有財神之位,每逢正月初五還舉行盛大的迎接財神的儀式。
首先,他會到自己捐資修建的財帛星君廟中上第一炷香,甚至引發當時的皇帝唐玄宗的效仿;隨後,他會組織一場聲勢浩大的財神巡遊活動。巡遊路上財神爺由和利市仙官護衛,招財童子和利市仙官還要給路人分發彩頭或利是,吸引百姓踴躍尾隨,爭搶彩頭、利是。沿街商鋪則擺上貢品,點上高香,迎接財神爺進門。財神爺路過家門時,商家要燃放鞭炮,三拜九叩,為財神爺獻上隨喜錢。
由於長安是唐王朝的首都,引得其他州縣民眾紛紛效仿,正月初五迎接財神的活動就迅速擴展到全國各地。後來的中國人根據自己的習慣或增或刪,從而形成如今約定俗成,但又略有不同的迎財神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