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環繞、林木蔥蘢、小河蜿蜒、泉水甘甜……青州市王墳鎮西股村,就處在這樣一個優美的環境中,多年來,關於村裡老人長壽的話題也越來越被當地人津津樂道。記者從濰坊市統計局了解到,目前濰坊市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共107.01萬人,其中青州市的老年撫養比(指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口數中老年部分對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達17.4%,位居各縣市區榜首。為了探究老年人長壽的秘訣,8月18日,記者來到西股村,發現在這個僅有千人的長壽村裡,有70歲以上老人百餘位,90歲以上老人7位,其中年齡最大的老人已經113歲高齡。
記者探訪
西股村依山而建,70歲以上老人有百餘人
8月18日上午,記者來到青州市王墳鎮,沿著西股路向西南而行,剛開始走的是兩側樓房林立的水泥道路,走了十幾公裡後,路兩旁的樹木逐漸多了起來,遠處青山隱現,空氣也變得清新和溼潤。
幾分鐘後,記者乘坐的汽車開始顛簸在樹木蔥鬱的山路上,同行的嚮導告訴記者,西股村到了,幾隻家狗在小石子鋪成的村中道路上你追我趕到處撒歡。望眼坡上,不少由整齊石塊砌好的院牆為這個村莊平添了幾分古意。村子緊挨著綠樹叢布的深山,大部分村戶依山而居,從村東到村西不足一公裡的路程,蜿蜒地分散了幾十戶民居。
「俺姥姥活到了90多歲,俺娘今年76歲。」西股村村支部書記李作文告訴記者,他們村可是名副其實的長壽村,「比起其他村莊的村民和城裡人,俺們村長壽的老人太多了。」
「俺們村現在有357戶,一共1054人,七八十歲的百餘人,90歲以上的有7人,其中年齡最大的113歲。」李作文說,60歲以上的老人佔了全村總人口的40%左右,「俺今年53歲,在村裡還算『小孩子』。」
西股村已經有數百年歷史了,如今,就連村裡的老人們,也很難講清楚村子的詳細歷史,但是「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就住在這」卻成為好幾代人沿承下來的說法。
唐元花今年113歲,仍清晰記得兒時趣事
在這個長壽村裡,記者找到了年齡最大的一位老人,今年113歲的唐元花。
遠遠望見唐元花,滿頭白髮的她正從屋裡推門走出來,雖然已經113歲了,但她看起來精神很不錯。見記者一行到來,唐元花熱情地邀請記者坐下。
「還記得小時候,經常自己上山剝榆樹皮,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總是忘了回家。」老人高興地回憶起年輕時的歲月,「年輕那會兒生活不好,家家沒飯吃,我有一個兒子四個閨女,餓了擼一把樹葉子就這麼填嘴裡,有時煮些地瓜蔓。」
唐元花時不時咧開嘴笑笑,記者發現她的牙齒已經差不多掉光了。「現在生活好啊,能吃飽就很滿足。」老人說道。
「我媽年紀大了,現在最喜歡的就是在小院裡溜達溜達,曬曬太陽。雖然我們這裡比較原生態,不如城裡精彩,但是大家都挺知足的!」坐在一旁的大女兒李作貞已經70歲了,她時不時幫母親捋一捋頭髮,「村裡的老一輩人都經歷過飢腸轆轆的年代,我媽常說有飯吃、能吃飽就是好生活,可能這也是我們村老人特別長壽的秘訣之一吧。」
雖然沒什麼大病,但由於年紀太大,唐元花從今年開始,也有些犯糊塗了。「前兩年身體還算好,今年情況就差一些了,腦筋也不清楚,有時候明明是白天卻問我半夜三更在搗鼓什麼。」李作貞希望不論母親多老,以後每天都能像現在這樣樂呵呵的,「最好能再活三十年!」
90歲吉寶先談長壽,啥事兒都別往心裡去
「沒在屋裡啊,肯定又出去遛彎了。」隨後,記者跟隨李作文來到另一位高齡老人吉寶先家中,正說著,只見一位身材瘦高、精神矍鑠的老人從門外大步邁進來。「這就是吉寶先,今年90歲了,你看,身體多硬朗!」李作文對記者說。
當記者提出要給他拍照時,老人有些激動,接著認真地做出了自己認為最標準的姿勢,直到拍完照,才放鬆下來招呼大家進屋坐。「這麼個年紀了,眼睛還很好使,大老遠就能認出人來,不過耳朵是有些背了。」吉寶先70歲的大兒子「老吉」成了老人的「發言人」,只要跟老人聊天,老人總是不好意思地指指身旁的兒子。
「老爹前兩年還上山掰香椿,這兩年不乾重活了,早上吃了飯遛彎,中午吃了飯休息一會再遛彎,晚上吃了飯也得出去遛一趟。」「老吉」說,父親什麼愁事都不放在心上,「可能剛開始還有點怨氣,但吃完飯,自己出去走一圈,跟大家聊聊天,誰家需要幫忙的上前幫幫忙,回來就什麼事都沒了。俺爹心寬,這麼多年,一直都樂呵呵的。」
「沒跟別人吵過架,沒啥好計較的,山裡人,本本分分幹好自己的活就行了。」聊到這,吉寶先禁不住插了話,「心裡不裝事兒才能長壽啊,鄉裡鄉親的這麼多年了,關係好,別人開心自己也不生氣。」
十幾歲開始擔水,65歲李作玉仍然在堅持
臨近中午,家住村中的李作玉正在西股老井打水。扁擔的一頭勾住水桶在老井裡左一蕩再右一蕩,一桶水就打滿了。兩隻白色的塑料桶沉甸甸地壓在扁擔兩頭,李作玉挑著往家走。從十幾歲開始擔水,今年已經65歲的李作玉依舊是家中擔水的「主力軍」。
身材瘦削、頭髮短有些發白,怎麼看擔水這活也不像60多歲的老人該幹的,不過,李作玉卻不以為然。「這算什麼,俺村裡70歲的都能擔水,80歲的老人還能穿針引線。」李作玉一臉自豪地掰扯著村中人的輝煌「戰績」。
「俺爺今年83歲了,整天往山上跑,現在抓的金蟬比我都多。」「俺們村村北有一家,今年97歲的老爺子前兩年還要下地幹活呢,不過今年幹不了了。」聽李作玉開了話頭,正在擔水的其餘幾位村民也紛紛嘮了起來。記者採訪得知,這些擔水的村民中年齡最小的50多歲,最大的今年已經68歲了。
村民故事
談及秘訣,遠離汙染心態很好
李作文告訴記者,村裡出過多名百歲老人,在他記憶中,從小到大認識的90歲以上老人就有近百名。一直以來,長壽村的秘密為當地許多人津津樂道,更有千奇百怪的傳聞流傳開來,比如西股村的水營養成分特別高,村民遺傳了能夠長壽的基因等等。
據了解,村中有泉名「母豬泉」,有水源豐富、綿延不絕之意。李作文說,「母豬泉」是村民飲水的主要來源,像「香水泉」、「西股古井」等都是其餘脈。記者沿著西股村村前的石子路一路爬坡西行,山腳下「香水泉」初現眼底。「這邊只有10戶人家,都從這個泉子打水喝,東邊山下的村民靠的是『西股古井』,其實都是一個脈。」順著李作文指的方向看去,這處泉眼已經被人為改造過,用一根管將泉水通出來,下方放著一個水桶,一邊的高石上還有幾位坐等接水的村民。
「俺們村又叫『燕子窩』,說得是水好;村民們整天上山勞作身體好;這邊沒有什麼工業汙染,環境好;沒事的時候,村民們打牌、遛彎、嘮家常,心情好。」李作文指著遠處的群山告訴記者,只有東面通往市區的方向沒有山脈,他們村是一個遠離繁華的村落,村民們繼續著各自的快樂,滿足著各自的收入,就靠著樂觀和勤勞,生活了一年又一年。
抓「唔嚶哇」,一斤能賣百餘元
耕地少,糧食蔬菜大部分僅能自足,這個村子的經濟來源是什麼?
村中央的小商鋪前,記者遇到了手提綠色網兜的李輝。網兜裡時不時傳出類似「唔嚶哇」的聲音,走近一看是類似於蟬一樣的生物,不過個頭比蟬稍小,身體呈現墨黑色。「這是『唔嚶哇』,俺們賺錢的門道。」李輝樂呵呵地說。
村中近2000畝的香椿給村民們帶來了無盡的寶藏。「天氣轉暖時樹底下的香椿芽可以採,四五月份的時候掰樹上的香椿芽賣,現在這個時候就到香椿樹上抓『唔嚶哇』,一斤能賣一百多元。」李輝說,他們一家三口每天晚上都會打著手電筒上山抓「唔嚶哇」,一個小時左右時間,一家三口就能抓一袋子。20天下來,能收入一萬多元。
問起家裡一年的收入,李輝笑呵呵地說「沒數」,「夠吃夠喝」是這裡村民的最大滿足。
靠山吃山絕對是西股村村民生存的真實寫照,除了香椿樹,村民們閒來無事還要進山刨藥、抓蠍子;山楂熟了,要忙著收山楂、曬山楂幹;柿子熟了的時候,要忙著摘柿子、曬柿餅……一年到頭總也閒不著。
「老婆子,趕緊吃吧」讓人羨慕
山裡的生活總是與山外格格不入,王墳鎮西股村的生活更是如此。中午已至,記者來到一對老夫婦家中「蹭飯」。
「這是去山裡採的木耳,黃瓜是自家種的;這個絲瓜剛從院裡摘的,你多吃點啊……」熱情好客,是西股村村民最大的特點。本來準備吃水餃的老夫婦,聽聞記者到訪,趕緊拌黃瓜、摘絲瓜,忙活起來。不一會,簡單的四菜就端上桌了。「你嘗嘗這個水餃,純韭菜餡兒的,沒有肉也不知道你吃得慣嗎?」「孩子啊,你咋吃這麼點兒,快快,這還有吶!」老兩口熱情招呼著。
菜雖簡單,但是味道卻很獨到。少了重油重鹽的北方特色,多了幾分青澀的味道。「這邊也有煤氣,但是做飯不好吃,我們都到山上去背木柴,木柴飯最香了。」李老太對自己做飯的講究和手藝很是自豪。「現在日子真是太好了,能吃飽還能吃好,這就是最好的。」
李老夫婦同歲,今年76歲,從十幾歲成家到現在已經攜手走過了近60個年頭。「老婆子,你別忙活了,趕緊吃吧,這一碗是你的。」雖是老兩口間一句簡單的話語,外人聽起來卻是溫馨得很,讓人羨慕得很。
◎花絮
西股村給了患癌症畫家創作靈感
西股村藉助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往。當天,記者遇到了畫家張淑卉。「前兩年得了癌症,這兩年每到暑假我就找小村子來窩著,養生、寫生。」開著摩託車轉遍了沂山、五蓮山後,張淑卉決定在西股村暫居。「有些地方的水不行,喝了腸胃不舒服,西股村的水好哇,每天我都出門提兩桶,甘甜甘甜的。」談起暫居西股村的感受,張淑卉關不上話匣子,除了對山好水好的感慨,更多的是對當地淳樸民風的欣賞。「這邊的老農太好了,蒸了饅頭給我送來,院裡的菜讓我自己摘著吃,真是一個讓人舒服的村子。」
房間的桌子上擺了一張大大的山水畫《空山新雨後》,張淑卉說,這是西股村給她的創作靈感。畫上有山有水,還有色彩豔麗的人。
◎連結
中國百歲老人去年突破五萬大關
2013年10月16日,中國老年學學會在海南省萬寧市公布最新的百歲老人統計數據,截至2013年7月1日,中國31個省區市健在的百歲老人達到54166人,這是中國百歲老人數量首次突破5萬人大關。
其中,十大壽星平均年齡119.2歲,主要分布在新疆、湖南、雲南、山東、廣西、四川等6個省區。來自新疆疏勒縣、生於1886年6月25日的維吾爾族女壽星阿麗米罕·色依提位居十大壽星榜首。
中國老年學學會會長李本公介紹說,此次統計發現,百歲老人中女性數量明顯多於男性,健在的百歲老人中,男性有11307人,佔總數的20.87%;而女性有42859人,佔總數的79.13%。從城鄉比例看,城鎮健在的百歲老人有13983人,佔總數的25.82%;而鄉村健在的百歲老人有40183人,佔74.18%。
中國老年學學會副秘書長王峰表示,連續幾屆的百歲老人調查發現,長壽老人普遍具有心態平和、飲食節制、終身勞作、家庭和諧、居住地生態環境良好的共同特徵,這是值得所有老年人借鑑的「長壽密碼」。記者 賈慧 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