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有錢都什麼心理特點?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裝有錢?
首卷語:
一個安靜的生命捨得丟下塵世間的一切,譬如榮譽、恩寵、權勢、奢靡以及繁華,他們因為捨得,所以淡泊,因為淡泊,所以安靜,他們無意去抵制塵世的枯燥與貧乏,只是想靜靜的享受內心中的蓬勃與豐富。
在我國古老的社會時期,人們會通過一個人的外表就可以辨別其社會地位和生活環境,舉個例子:富有的人會為了保暖會穿上絲綢製作的長筒褲,即當時稱之為「 絝」,而他們手上拿的絲絹則會被稱為「紈」,這種富貴奢華是一打眼就能看到的,所以紈絝子弟一詞也就樣油然而生。
然而,在當今社會,人們追求的名逐利也逐漸增多,任何的外表已經不能再作為判斷一個人社會地位的標準,更多的會看這個人的行為舉止和談吐氣質。
那麼,我們又如何來判斷他們是否屬於富有的人呢?心理學家為我們總結出了三個小細節,可以幫助我們判斷一個人是真的有錢,還是裝腔作勢來裝扮自己是有錢人。
1、觀察萬能的朋友圈
首先,我們可以觀察這個人的「朋友圈」,筆者認為真正的有錢人發朋友圈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情感豐富型,另種則是默默無聞型的,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首先咱們先說下情感豐富型的,這一類型的有錢人通常比較熱愛生活,他們的生活時間大部分比較充裕,偶爾會在朋友圈中發一些比較正能量的心靈雞湯,又或者發表一些生活中比較愜意的時光,這類人的朋友圈看著會比較舒服,而且回應率也是很高的,所以這類型的有錢人是不會很頻繁地發布朋友圈全,但是也不排除一些有錢人頻繁發圈,今天發一條明天發兩條的,這種人通常不是炫富就是沒有錢的把自己包裝成有錢的來博人關注。
而另一種默默無聞型則是不希望把自己的生活過多的暴露給周圍人看,而且大部分的有錢人他們的生活實際是很忙碌的,不可能會有時間去發個朋友圈或者是抽時間去翻看朋友圈,對於他們來說這樣的行為會浪費他們的時間。如果有時間看朋友圈那他們更願意選擇多抽點時間去聯繫客戶吃個飯,爭取把一單合同促成。
所以無論是平時的社交圈子還是今天的微信朋友圈,那些真正的有錢人,在朋友圈裡也充斥著上層社會的氣息,而一個普通老百姓是永遠也不可能進入這種上層圈子的,即便是擠破腦袋進去的富人圈除了讓人看到你像跳梁小丑一樣,還會讓自己就遍體鱗傷。
2、生活細節見品質
有錢人他們大部分都屬於不拘小節的那種,通過觀察他們的生活細節就能判斷出他們是否是有錢人。真正的有錢、有地位的人普遍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行為品德。而且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通常會表現為嚴格自律,無論是飲食還是生活娛樂方面,不會讓自己暴飲暴食、自我放棄的。
在對於財富觀念來說他們是不會炫富的,而且大部分的有錢人在面對是非觀念的時候也是比較有原則性的,不會因為有錢而過分的去鄙視誰。也不會因為在某種好看而不需要的東西進行衝動消費,更多的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東西。相比於現在人的衝動消費,他們是更加理智的。
有錢的人們生活看空間也會比其他人寬裕很多,他們更多的關注自己的生活品味和質感,所以我們在電視上還是生活中看到大部分的有錢人家裡的東西都比較少,而且整體的生活空間顯得很高級。
3、注重時間觀念
最後說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觀察他們的時間觀念。相比於金錢,真正的有錢的人更看重時間上的約定,老話說時間就是金錢,在他們看來,節省下來時間意味著有更多的金錢,於是,他們幾乎不會浪費時間去做沒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說你和一個有錢的人約會見面的過程中,你沒有按照約定時間到位,人家嘴上不會說什麼但是心裡對你的印象分就會減少百分之十。對於有錢人而言你所耽誤的這一小部分時間裡他可能會做很多別的安排,比如這個時間可以看書或者安排別的會議議程,而你在這一小部分的時間裡就是在趕路而已。
說到這裡大家也就該明白在時間上為什麼會有富人的時間和窮人的時間,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對於時間上的利用和想法有所不同,這裡不是想說有錢人利用時間的想法就一定好,只是通過這個話題讓我們自己能好好思考,如何合理的安排時間讓我們生活的更有意思。
現在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裝有錢人?
喜歡裝有錢人的心理大部分是因為虛榮心在作祟。他們主要表現為喜歡盲目攀比、好大喜功、非常強烈的自我表現欲以及過分在意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其實虛榮心是人類的一種正常心理狀態,但是不能過分的虛榮,巴菲特曾說過「競爭不是推動人類前進的動力,嫉妒才是」,由此可見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虛榮心理,只是有些人掩飾得比較成功罷了。
隨著現代社會網際網路的發達,抖音、ins、微博等各類社交平臺的迅速崛起,在虛榮心的慫恿之下,很多人會購買一些在自己消費能力之外的商品。像「大學生裸貸、賣腎買iPhone、節食買包」的這些生活上的例子並不在少數,這樣的新聞也是屢見不鮮,其中就體現的衰敗、糜爛攀比的社會風氣讓人不寒而慄,這種虛偽而又奢靡的方式正在一步步的侵蝕現代年輕人的心理。
其實與虛榮心並行的還有不自信的自卑心理,在這兩者的結合下,許多人希望把自己包裝得符合大眾視野從而加以掩藏自卑心理,包裝出來所謂的有錢人也就不在少數。
然而,真正的有錢人並不是就沒有虛榮心與自卑情緒,只是他們大多可以跳脫自身的物質需求,換句話來說,他們追逐的是更高層次的精神上的虛榮和心裡滿足。名垂青史文藝青年的莎士比亞最會賺錢的同時也曾試圖為他的家族爭取一枚盾徽以光宗耀祖,這就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
對自身重視度的渴求!
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曾說,「人性中最深層的動力是對重視的渴求。」
事實也的確如此,反觀當下那些賣得最好的商品,其廣告的核心內容是離不開「重視」二字,同時也在暗示觀眾只要擁有這樣的產品便可以得到很多人的關注。
這不禁讓人想擁有最新潮的時裝、最奪目的車、在外人面前誇耀子女的聰慧。這種強烈渴求成就感,強烈渴求被需要、被關注也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
威廉·詹姆斯曾斷言「人性的根源深處,強烈渴求著他人的欣賞。」
強烈渴求這樣直接的詞彙卻對應著人類最根本的欲望。多少年輕的人們不務正業,妄圖通過捷徑想成為受到萬人捧的對象,而這種想法源自於自身的心靈扭曲和觀念偏差。
很多的大牌服裝、鞋包、化妝品總會第一時間的引人注意,同等的效應下,人們只想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想法雖然沒錯但真實的自己才是人與人關係發展的基石。名牌的標籤是裝有錢人最容易的途徑,不過那過度的對重視渴求的模樣卻是任何衣裝也掩蓋不了的。
相對比之下,真正的有錢人早已經涉足學術、政治,在精神層面上已經上升到了其他高度,從而渴求在人類史上的豐功偉業,有錢與否是不難看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表象,與此同時也讓有學識修養的人覺得滑稽無聊甚至覺得可笑。知識才是最值得投資的東西,豐富的學識才能讓我們的靈魂深度做到無堅不摧。
結語
人生的富有與貧瘠也許在我們一生下來是改變不了的,不管目前的自己是窮人也好富人也罷,自己都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到底,而硬著頭皮闖到部屬於自己的圈子裡只會讓你更加的貧窮。從物質上到精神上雖然你獲得了別人的羨慕眼光那又如何呢?真正的灰頭土臉只有自己知道是什麼樣子的,與其有時間想著如何偽裝成有錢人不如想辦法豐富自己變成一個低調的有錢人,這才是你最後要追尋的生活方式。
作者|布丁庸子
編輯|布丁庸子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心理學導論:行為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