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如果孩子輸在了起跑線,是不是就再也沒機會了呢?
最近一個8歲的女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就算摔倒在了起跑線,只要馬上爬起來,堅持努力不放棄,依然可以奮起直追,甚至贏得冠軍。
事情發生在2020-2021年度的北京青少年短道速滑聯賽賽場,U8組500米四分之一決賽,在最裡面一條賽道的8歲女孩馬子惠剛起跑就摔倒了。
但她絲毫沒有猶豫,而是迅速爬起來,繼續自己的比賽;
從鏡頭中可以看到,這次摔倒,讓她被對手甩下一大截;
但是她沒有放棄,依然咬牙堅持往前衝;
一圈、兩圈,這份不放棄的精神讓她與對手的距離越來越近,終於,在一個彎道時,她順利超過兩個對手,上升到第二名的位置;
她繼續努力往前衝,在又一個彎道成功超越了第一名。
當她衝到第一名的位置上後,她繼續努力地往前衝,與對手的差距越來越大。
最後她以極大的優勢甩開對手,拿到小組第一。
憑藉小組第一的成績和不放棄的精神,她順利進入決賽,並奪得了這個項目的冠軍。
因為小姑娘的堅強、積極、不放棄,這條視頻發布後,瞬間獲得了幾百萬點讚,大家都覺得她實在太勵志了。
我特別把這條視頻分享給了孩子,他看完也兩眼放光,覺得小女孩實在太了不起了。
我們感動的是小女孩摔倒了還能不放棄,不懼怕自己暫時落後,依然勇往直前,奮起直追,這才是最鼓舞人心的。
有人說,小女孩作為一名運動賽事的訓練者,有練習訓練中摔倒的經驗,摔倒了就爬起來繼續,這是她習以為常的有什麼特別?
對一個訓練者摔倒了爬起來,可能卻是不是什麼困難的事,但是在賽場,面對的氛圍、內心的焦慮和緊張都不一樣,一開場就失誤,所帶來的挫敗感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爬起來,堅定往前跑,勇往直前,實現逆襲,這才是最打動人的。
她讓我們知道,起點好不好不是那麼重要,即使在起點摔倒了,只要目標堅定,只要努力到底,堅持不放棄,都有機會出現奇蹟。
在我們的人生中,也是一樣,即使摔倒了,也依然要迅速爬起來,堅定往前衝。
把她的故事套用在娃的教育上,或許大家會有更深的感悟。一直以來,我們在教育上都很強調起點優勢,認為絕對「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於是,家長們很雞血地努力為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為他報各種補習班,讓他培養各種能力,只希望孩子能夠搶先佔據優勢。
馬子惠在賽道上的逆襲,讓我們知道,起跑線的優勢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孩子自己目標堅定,自己能夠在遇到挫折時迅速爬起來,努力往前衝更加重要。相對外部因素來說,內驅力更是驅使一個人真正成就自己的關鍵。
東方衛視《極限挑戰》曾經有一期也討論了起跑線問題。他們請來一幫高三的孩子,讓他們站在一條畫了線的跑道上。
極限男人幫將分別給孩子們提了6個問題,符合問題描述的同學,前進到下一條線;不符合的,就繼續留在原地。
6個問題分別是:
1、父母是不是都接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
2、父母是否為你請過一對一的家教
3、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且目前還保持一定水準
4、是否有過一次出國旅行的經歷
5、父母是否承諾過送你出國留學
6、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炫耀你
有的孩子跟著問題,自信滿滿地不斷往前跨越,也有的孩子一直停留在原地不動。
等六個問題全部問完,孩子們的差距已經很大了。
重新劃分了起跑線後,節目組開始讓孩子們向終點起跑,最後,贏得第一名的並不是站在第一條線的孩子,讓人印象深刻的更是一個從第四條線起跑的孩子,他明明與站在第一條起跑線上,擁有絕對優勢的孩子差距很大,卻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最終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起點領先,並不代表能贏在終點,輸在起跑線上,也可以逆襲成為人生贏家!
人生來就是不公平的,我們總認為,所有人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開跑的,但實際上,我們的人生早就因為父母的不同選擇而一層層分化出了不同的位置。
父母的文化程度、經濟狀況、眼界、對待教育的方式,看待孩子的態度等都會在無形中給孩子創造不同的人生起點。
為人父母的,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更公平的環境,於是,家長們拼命努力,即使自己吃苦耐勞,也要想方設法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讓孩子多一份選擇,現實的殘酷在於,我們自己為孩子創造的起跑線早已讓孩子劃分了不同的起點……
我們總覺得孩子如果起點就落後了,人生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但是馬子惠的經歷讓我們知道,僅僅擁有起跑線的優勢是沒有意義的。人生總是起起伏伏,高高低低,自己目標堅定,這遇到困難的時候,依然堅持不放棄,就有機會實現逆襲。
我的一位朋友是交大的博士,現在是一個上市公司的老闆,不管從學歷,還是收入,他都可以說是人生贏家。但他卻是實實在在的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
他老家是窮山溝,直到前兩年才剛剛通公路。他上學時,每天要步行幾個小時去上學。父母一字不識,根本沒有辦法給他的學習提供任何幫助,但是他就是依靠自己的努力,闖出了一片天地。
去年,我朋友對口扶貧的小村落,也有一個孩子考入了北大,朋友說,他們家特別貧困,孩子一出生就已經落後了一大截,家裡也沒有任何能力給孩子上額外的補習班,孩子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考進了北大。
努力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讓孩子更有眼界是需要的,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我們當然可以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但擁有得足夠多,並不等於孩子的人生就一定會更優秀!最後,還是需要孩子自己努力。
現在也有很多孩子,因為家庭條件太好,反而不想上學,人生缺乏目標和方向。我認識的一個孩子,他們家在上海有幾十套房子,孩子完全不想學習,他說自己長大後,憑藉租金,一個月就能過得很舒坦了,為什麼還要苦哈哈的學習呢?
「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冬日的嚴寒,我們怎麼可能感受到梅花的美麗呢?身處逆境時,還能堅持到底不放棄,目標堅定,不斷努力,這樣的人生才更值得尊敬。
或許我們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馬子惠那樣,在起跑線摔倒了爬起來,還能超過對手實現逆襲,但是只要能爬起來,不放棄,堅持到終點,不給自己留遺憾,這也是很美麗的。
認真的去體會那個摔倒了爬起來的過程,去感受自己還能繼續堅持到底的精神,就算沒有取得名次,但這種堅韌的意志和決心本身也是感動!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積累起來,一次又一次的堅持不斷累積,量的積累必然帶來質的飛躍,有一天回望這些經歷,發現這些積累早已結滿累累果實,幫助自己的人生實現了突破。
在馬子惠的這段視頻中,還有一個很讓人感動的,就是她的家人和教練的態度。從馬子惠摔倒的那一刻開始,她們就一直在為馬子惠加油鼓勁,即使馬子惠落後對手很多,她們也依然為她加油鼓勁,沒有抱怨,沒有責備,只有鼓勵,這是馬子惠能夠堅定往前衝的最大動力。
試想一下,如果馬子惠摔倒了,教練只會罵她或是責備她,她還有動力往前衝嗎?或者她摔倒後,沒有人鼓勵她,只有她自己默默地爬起來,繼續往前衝,她能迅速調整好情緒嗎?
教練的鼓勵,大聲加油,就像一劑強心針,是鼓勵馬子惠往前衝的巨大動力。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鼓勵,都需要家人的支持,尤其在他經歷挫敗,表現糟糕時,家人的鼓勵和支持更是他們能夠迅速爬起來,繼續向前的動力。這份鼓勵能更好的激發孩子的潛力,讓孩子更有信心往前衝。
我的另外一位朋友,她的女兒從小也沒有上過任何補習班,小升初時,第一次摸底考,她是全年級最後一名,但是朋友鼓勵女兒不要擔心,勇往直前往前追,小朋友沒有放棄,到初一結束時,孩子的成績就追到了年級的中段。又經過了半年努力,孩子躋身全年級前列。現在孩子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讀博,成績非常優秀。
所以,成功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也需要父母態度正確、用對方法。如果只會挖苦諷刺對孩子不滿,孩子摔倒了要爬起來就要經歷內心更大的痛苦和掙扎。
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人生有無限可能,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創造孩子,而是要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給予他適合的養分,幫助孩子找到人生的目標方向,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業,讓孩子願意為了自己喜歡的事刻苦耐勞,堅持不懈的付出與努力,即使無數次失敗也依然能像黃渤一樣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這樣讓生命之花從內而外的綻放過程才真正是享受。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努力的過程,起跑得再早,沒有努力,也會輸給自己。起跑得再晚,當盡情享受過程,真正去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業努力努力再努力時,也能看到目標在不斷地實現。
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就已經輸了。希望孩子贏在起點,也不代表孩子不會輸在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