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大型低軌星座測運控軟體系統順利通過驗收

2020-11-15 天極網資訊

  【天極網家電頻道】2019年9月19日上午,航天科工三院在北京組織召開了我國首個面向商業航天領域大型低軌星座測運控軟體系統項目驗收會。該軟體由航天科工三院和清華大學聯合成立的「衛星技術與應用創新聯合研究中心」組織,圍繞「虹雲」和「行雲」星座,面向商業航天領域大型低軌星座開發,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會議邀請了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北京航天飛控中心、中電54所、航天科工空間工程公司、航天行雲科技公司等國內相關領域知名專家,航天科工集團副總經理張紅文、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院士等領導出席了會議。


蒞臨專家聽取項目組匯報項目

  與會專家對該星座測運控軟體系統高度評價,認為該軟體作為我國首個大型低軌星座測運控軟體具備了普適性遙測處理、星座態勢監視、星座保持以及基於網際網路的信息匯聚分發等多種新功能,實現了測運控一體化管理,並對後續發展提出了寶貴意見。

  航天科工集團副總經理張紅文對出席會議的各位領導和專家表示熱烈歡迎,並向各位專家介紹了航天科工集團「五雲一車」商業航天的基本情況,對校企合作的創新模式表示讚揚,並希望與各單位一道共同努力,深入交流,切實合作,為商業航天事業的發展做貢獻。


航天科工集團副總經理張紅文講話

  尤政院士對中心研製的星座測運控軟體系統這類大型軟體豐富的軟體平臺功能表示了肯定,對校企合作、助推行業、打造生態的共贏共創方式表示高度讚揚。


清華大學尤政院士講話

  由聯合研究中心研製的星座測運控軟體系統是我國首個面向商業航天領域實現地面測運控管理的大型軟體系統平臺,其將面向多星、多站、多中心構建測控與運控一體化管理,設計星座管理能力超過300顆,是航天科工衛星運營中心進行衛星地面測運控管理的核心能力之一,是集團天基網絡地面服務平臺中測運控雲服務的主要實現載體,也是校企合作共同推進商業航天事業的首個重要裡程碑。

  該軟體平臺的研製成功不僅標誌著航天科工三院作為國內首家具備了實現大型低軌星座測運控一體化的能力,還將為後續「虹雲」、「行雲」等其他大型衛星星座提供技術支持,不斷形成商業航天技術領域的新局面,助力我院在商業航天領域譜寫新的輝煌。

相關焦點

  • 我國低軌物聯網星座初成,「萬物互聯」再添關鍵一環
    天啟6號衛星是「天啟星座」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星座也將是我國首個投入運營的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隨著我國低軌物聯網星座建設不斷推進,「萬物互聯」再添關鍵一環。專家認為,通過衛星連結,可以有效避免因為各類地形、空氣品質等問題所引起的信號傳輸難題。因此,衛星物聯網成為世界各國物聯網發展的重要部分。我國首個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天啟星座」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國電高科)建設運營。整個天啟星座將由38顆衛星組成,計劃於2021年底完成部署。
  • 【獨家】低軌通信星座發展的思考
    目前,我國多個單位已經提出了低軌星座計劃,包括「鴻雁」星座、「虹雲」工程等。本文針對我國低軌通信星座發展,從頻率、應用定位以及系統實用性等方面探討了總體設計應關注的問題;提出了以移動通信為主、多功能綜合、兼顧寬帶通信、規模逐步擴展的低軌星座發展建議,並給出了空間組網、全球服務、頻譜感知、頻率共用、寬窄結合、協同應用的總體設計思路。
  • 我國首個衛星物聯網完成第一階段建設,超越SpaceX「星鏈」還有多遠?
    近日,我國首個衛星物聯網——「行雲工程」完成第一階段建設的消息成為了一大焦點。「行雲工程」,由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於5月12日發射成功,預計明年研製和發射12顆衛星,並將於2023年前後建設完成由百餘顆衛星組成的「物聯網星座」。2025年形成「設計—製造—運營—應用—服務」五位一體的天基物聯網產業生態,為全球用戶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天基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
  • 基於「鴻雁」星座的全球導航增強系統
    「鴻雁」系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推出的一個低軌移動通信及寬帶網際網路星座,該星座將融合導航增強功能,期望通過低軌導航增強,使得高性能導航服務從行業用戶進入大眾市場。   經充分挖掘「鴻雁」低軌星座在導航定位中的應用潛力,結合我國國家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建設需求,「鴻雁」系統將配置導航增強功能。
  • 商用航天測運控標準化產業聯盟成立大會在我市舉行
    12月28日下午,商用航天測運控標準化產業聯盟成立大會在我市舉行。市長李智遠致辭。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吳延旗主持。副市長宋桂合、中央網信辦信息化局原局長徐愈等出席。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張新明講話。
  • CEO論道|展望低軌星座寬帶衛星通信系統
    現在,人們購買商品、出行打車、餐館排隊、購買機票乃至醫院掛號都可以通過手機行動網路來解決。很難想像,現代人離開移動網際網路將怎樣生活。然而,移動網際網路從誕生到現在全面滲透人類生活僅僅只用了十年的時間。令人感慨的是,儘管衛星通信系統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誕生,然而,目前絕大多數人們的生活與衛星通信系統構建的衛星網絡並無關聯。
  • 上海天馬望遠鏡通過總體驗收 綜合性能位列世界前三
    原標題:上海天馬望遠鏡通過總體驗收 綜合性能位列世界前三,大幅提升我國射電天文觀測能力  東方網10月28日消息:今天,正好是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天馬望遠鏡)落成5周年的日子。昨天,天馬望遠鏡接受了一次特殊「體檢」——項目總體驗收。
  • 全球低軌衛星星座計劃與進展
    衛星通信、地面通信競爭與融合交織,低軌衛星星座建設必要性和可行性升級,有望帶來衛星通信商用新氣象。衛星通信從誕生開始就處於與地面通信的競爭局面,地面通信的發展快速壓制著衛星通信的發展步伐。現階段,我國地面通信處於全球領先水平,逐步將重心轉移到打造天基通信系統。Space X等巨頭穩定發射衛星,已經逐步證明了巨型低軌通信衛星星座的可行性和優越性。
  • 世紀空間回復第五輪科創板問詢:修改自主運控衛星星座核心描述
    4、空間信息綜合應用服務中軟體應用服務的自主軟體服務是指面向特定領域的直接使用終端用戶,利用公司自主研發的應用系統開發平臺,就某一項與遙感和空間信息應用相關的具體業務,根據用戶業務管理需求,定製形成應用軟體系統產品  5、空間信息綜合應用服務中綜合應用服務的空間大數據應用服務主要面向各部委及各省
  • 華睿2號晶片通過「核高基」驗收
    5月14日,由中國電科14所耗時4年牽頭研製的華睿2號DSP(數位訊號處理器)晶片順利通過「核高基」課題正式驗收,成為國家「十二五」核高基重大專項高端晶片中首個通過驗收的DSP項目。 打造強大「中國芯」,速度超越國際主流產品華睿2號晶片通過「核高基」驗收  南報網訊(通訊員  石汝佳  記者  張希)我國自主晶片譜系增加濃墨重彩的一筆。
  • DARPA發布「黑傑克」項目公告 尋求發展低軌小衛星星座
    為了能夠持久監視地球上的情況,這類衛星向來都是部署在地球同步軌道,但在對抗日益激烈的太空,這些昂貴且龐大的系統很容易成為攻擊目標,如果遭到幹擾或破壞,可能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才能補換。而且,這些系統研發時間長,很難甚至無法快速應對新的威脅。但隨著商業航天的發展,低軌寬帶網際網路通信衛星成為可能,而且在成本上還具有規模效應。
  • 從「星鏈」計劃看低軌星座的優勢與風險
    多顆低軌衛星以一定排列方式共同協作,可實現對全球(或一定區域)的連續無縫覆蓋。「星鏈」是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於2014年提出的低軌星座計劃,其目標是建設一個全球覆蓋、高速度、大容量和低時延的天基全球通信系統,提供面向全球的高速寬帶接入服務。「星鏈」計劃共規劃3期星座系統,總計4.2萬顆衛星,將提供可比擬地面光纖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時延低至50毫秒。
  • 衛星行業深度報告:低軌網際網路星座熱潮興起
    2018 年 12 月 29 日,鴻雁星座發射首顆試驗星,標誌著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網際網路系統的建設全 面啟動。首發星是鴻雁星座的試驗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生產,配置有 L/Ka 頻段的通信載荷、導航增強 載荷、航空監視載荷,可實現鴻雁星座關鍵技術在軌試驗。
  • 鴻雁通信衛星星座系統首顆試驗星12月將發射升空
    【環球網科技 記者 樊俊卿】第十二屆珠海航展期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正式宣布,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的鴻雁通信衛星星座系統首顆試驗星定於今年12月發射升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言人表示,預計到2020年陸續發射30餘顆衛星,重點覆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地區,初步建設示範系統,實現「一帶一路」區域商業運營。同時,到2022年完成系統一期60顆衛星的組網完和運營,成為中國首個滿足基本衛星數據通信需求的系統,並在太空中構建出一條四通八達、覆蓋全球的信息絲綢之路。
  • 新興低軌衛星通信星座發展
    摘要  SpaceX、OneWeb等公司計劃建造大型低軌衛星通信星座,以提供全球寬帶接入。蜂窩基站由於高度很低,其波束覆蓋範圍較小,例如在城市地區1km2內安裝三個5G基站,每個基站通過天線陣列產生15個波束,則每個波束的覆蓋範圍約1/45km2。  低軌星座的容量密度較低,導致其難以滿足城鎮地區的傳輸需求,而更適合農村地區。世界主要城市的人口密度普遍在1000人/km2以上,假設平均每個用戶需要10 Mbps容量,那麼需要的容量密度在10Gbps/km2上。
  • Telesat、OneWeb及SpaceX三個全球寬帶低軌衛星星座系統的技術對比
    Crawleyc,編譯 劉帥軍、胡月梅(中科院軟體所),36氪經授權發布。 本文比較了三個代表性大型低軌衛星星座,即4425顆衛星且使用Ku-Ka波段的SpaceX衛星系統、720顆衛星且使用Ku-Ka波段的OneWeb系統和117顆衛星且使用Ka波段的Telesat衛星系統。 首先,本文依據2018年9月提交至FCC的文件對每個星座的系統架構進行介紹,並強調了這三個系統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
  • ...十四五」建言丨中國工程院院士於全:探尋發展電磁感知低軌星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瞄準空天科技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衛星系統被廣泛應用於通信、監測、勘探、導航、科學研究等各個領域,與國家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息息相關,一直是空天科技的重要發展方向。
  • 低軌網際網路星座成競爭焦點
    這也是中國首個民營衛星研發製造工廠。隨著今年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範圍,資本及產業迅速跟進。2020年也被業界稱為衛星網際網路「元年」。低軌網際網路星座成競爭焦點因SpaceX進入大眾視野的衛星網際網路其實並不新鮮。航天專家黃志澄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衛星網際網路是繼有線互聯、無線互聯之後的第三代網際網路基礎設施。
  • 【智庫聲音】美國商用低軌衛星的軍事借鑑
    相較於軍事衛星,商用低軌衛星不僅成本低廉,而且能更快地實現在軌能力,並可以在更多的衛星上分配威懾和彈性能力,進而增加了敵方潛在目標的數量和種類。另外,新技術還可以通過低軌衛星的更新迭代,不斷被納入空間系統。研究並分析美國商用低軌衛星可供軍方借鑑的關鍵技術和發展趨勢,並結合商用低軌衛星的發展動向總結值得軍方借鑑的經驗教訓,也能同時為我國不斷增長的空間軍事應用需求提供借鑑方法。
  • 繼美國之後,歐洲也要建設自己的低軌衛星網際網路寬帶星座
    12月16日,歐盟委員會向彭博社稱,歐洲將耗資73億美元建設自己的低軌衛星網際網路寬帶星座系統。隨後在聖誕前夕慷慨地贈予出一份價值710萬歐元的合同,並且組建了全明星陣容,計劃用一年的時間對歐洲低軌寬帶衛星星座的可行性進行研究。標誌著歐洲航天工業界對歐洲低軌寬帶星座項目的推動終於迎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