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想過我的錢能追回來!」昨日,80歲的高奶奶接過錢時,激動地哭了。在市公安局舉行的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攔截資金返還儀式上,15名來自各地的被騙群眾現場收到被追回的資金580餘萬元。
據了解,市公安局2015年以來打擊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攔截的10億元,第一批將返還上億元,其餘資金最終將陸續返還受騙群眾。這是國內集中返還資金數額最大、涉及受害群眾最多的一次。
真警察截住了假警察騙走的錢
錢女士去年11月接到一個自稱是天津公安局民警的電話,稱她涉嫌一起金融詐騙案件,需要配合調查。錢女士按照對方要求,將近幾年的所有積蓄21萬元,分四次全部轉到所謂的「安全帳戶」內接受資金審查。發現被騙後,錢女士的精神幾乎崩潰,在朋友和家人的鼓勵下才慢慢地回歸正常生活。當警方通知她找回了錢款時,錢女士起初還以為又是騙局。
辦案民警衣德智介紹,在錢女士的案件中,警方根據錢女士在報案時提供的涉案銀行卡號,及時開展工作,直接攔截了騙子使用的多張銀行卡,追回了錢女士的第二筆匯款16.8萬元。
查控中心9個月截住十個億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巡視員陳士渠介紹,2015年下半年,公安部授權北京市公安局成立了打擊防範電信網絡新型犯罪查控中心,與全國各金融機構建立了快速查詢、止付、攔截通道,實現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受理、查詢、處置一體化,為全國打擊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提供資金流查控等服務。
記者了解到,查控中心成立前,公安機關要想凍結一個帳戶需要經過複雜的手續,現在接到報警後輸入帳號就可以直接攔截,追回錢的機率大大提高了。
2015年11月,市公安局組織開展「抽薪行動」,通過警銀聯動工作機制,強化對犯罪資金流的查控,推進涉案資金流的攔截止付。
截至今年4月底,警方共攔截涉案帳戶35餘萬個,資金10億餘元。今年前4個月,本市發生的境外實施的電信詐騙案件發案同比下降40.35%,群眾經濟損失同比下降64.29%。
市公安局對2015年以來攔截的涉案資金按流向進行溯源,形成完整的金流圖,對流向明確的涉案攔截資金,5月18日起陸續分批返還。第一批將陸續返還上億元,涉及全國數百名受害群眾。
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副總隊長臧學民提示市民,冒充公檢法類詐騙案件較為高發,公安民警在聯繫事主辦理手續時,不會要求事主匯款和繳納所謂的保證金、押金、手續費等任何費用。而且,辦案民警會與事主當面進行核對,辦理相關手續。
報案越及時追回錢款機率越大
在市公安局刑偵總隊5層的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平臺,有一群追蹤疑似詐騙的電話號碼、與騙子「賽跑」的人,他們是專業攔截電信詐騙工作室的民警,他們每贏一次,就是拯救一個家庭。「您好,我是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民警,您剛才接的電話是詐騙電話,您被騙了,給對方匯錢了嗎?」這樣的對話內容在平臺每天重複上百次。
辦案民警衣德智介紹,嫌疑人在行騙過程中一般以保密為由,要求事主不能掛斷電話,反詐騙民警就要不停撥打電話直到打通為止。最近有一位事主接到電話後就哭了,說已發給對方一個網銀綁定手機的簡訊驗證碼,正要發第二個匯款驗證碼時,剛好接到了民警打來的電話,才沒有發送成功,當時事主卡裡有400萬元,差一點兒就被詐騙嫌疑人轉走了。
如果遇到長時間打不通事主電話的情況,民警還會上門攔截。今年年初,得知房山區李先生(化名)正在被騙,電話打不通後,專業攔截辦公室的民警迅速通過市局勤務指揮部,派警前去攔截。民警趕到李先生家中發現無人便立即聯繫其家人,大夥分頭到附近的銀行和ATM機尋找,最終在他家附近的一家銀行內發現正在匯款的李先生,在家人和民警的勸說下,李先生保住了卡中的百萬元。
衣德智介紹,受害群眾報案越及時,警方通過快速止付機制攔截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群眾在被騙後,一定要第一時間報案。
短評
追回贓款才是圓滿的「破案」
過去,公安機關破獲了一批又一批侵財類案件,但一些受害群眾仍然不滿意,究其原因就在於沒有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問題。群眾心裡的「破案標準」與公安機關不一樣——抓到人,固定好證據,移送起訴,這是公安的「破案」;可對於老百姓來說,只有追回了錢,東西回到手中,案子才算真正破了。
眾所周知,追贓比追捕更難,解決這「最後一公裡」往往需要民警跋涉數百上千公裡,既需要勇氣,更需要策略。北京警方開展的「抽薪行動」正是迎難而上,通過警銀聯動及時凍結涉案帳戶,最大限度挽回被騙群眾損失,理所當然會受到群眾的肯定。「破案必追贓」的理念要在案件偵破過程中得到固化,既看重破案,也要把追贓作為重要指標。
當然,群眾也應該反思,為什麼電信詐騙防範宣傳開展這麼多年,受騙金額仍有如此之巨?在民警拼命與詐騙嫌疑人「賽跑」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時刻繃緊防騙這根弦。
警方提醒
以下「八個凡是」都是詐騙,切勿上當:
1、凡是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
2、凡是叫你匯款到「安全帳戶」的;
3、凡是通知中獎、領取補貼要你先交錢的;
4、凡是通知「家屬出事」要先匯款的;
5、凡是索要個人和銀行卡信息及簡訊驗證碼的;
6、凡是要你開通網銀接受檢查的;
7、凡是自稱領導(老闆)要求打款的;
8、凡是陌生網站(連結)要求登記銀行卡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