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縣鬥姥閣,縣城屈指可數的景點之一,地圖上不一定找得到,從雲南到閒逛的古村的路上經過了雲龍縣城市,相機和無人機都沒電了,就找畢江旁邊的一家餐廳吃飯,和老闆商量,商量給他所在的地方充電,等設備充電的時候要做點事,抬頭看到畢江對面的山坡上有一座奇特的塔,反正不遠,咱們走吧。
手機上有高德和百度兩個地圖應用程式,高德地圖稱這裡為「頭外角」,百度地圖上沒有標明,全縣旅遊景點屈指可數,兩個外角是當地人日常休閒健身的地方,但是路過的遊客只能通過雙眼發現,並不是只有地圖才能找到的地方。
兩個外角是山半山腰的道教建築,侍奉「兩個外院君」,又稱「兩個武元君」,是北鬥七星的母親,有八隻手和四隻頭,每頭有三隻眼睛,雖然在道教有著很高的地位,但對於不信仰宗教的人卻不太了解,簡單地說,兩個外角主要是求得健康和兒子。
兩個蔥角再往上一點的話,就在造型獨特的塔文筆塔的位置上,看起來很遠,但實際走幾分鐘就能到,如果把鬥破閣看成公園,文筆塔基本上是公園最高的地方,站在塔旁邊可以看到雲龍縣全景,文筆塔主要用於治理邪惡,治理水災,維護平安。
文筆塔可以從這裡繼續上山,也可以走另一條路,這段時間在山上也沒什麼可看的,所以我想下山下山的路看起來像公園。
我下山的這邊屬於鬥山之間的峽谷地帶,峽谷外有一個「幽谷房」,牌坊裡「彎路幽深」這句話很貼切,樹綠草綠,花開得很安靜。
「兩個外角公園」江旁邊有一條約500米的走廊,走廊上有很多關於雲龍縣當地服裝、建築、文化、風俗的介紹,仔細一看,當地的服裝、節日、風俗、戲曲等都很有特色,歷史悠久,因為這裡是2 100年前西漢和愛玉國的爭奪對象。
在這條走廊裡,特別吸引我的是在必江沿岸有著悠久歷史的橋,例如,有安蘭橋、靈陣橋、陽春橋、通經橋等,樸素又很有特色,時間多了可以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