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梅拉是個了不起的人。
就拿包餃子這件事來說,前幾天,這位來自美國的洋大媽從遙遠的大洋彼岸度假歸來,時差還沒倒,就應邀去朋友家包餃子了。提起餃子帕梅拉總是很興奮,特別是今年得知餃子還能搭配硬幣和花生,她當下就擼起了袖子。當然,這還是因為遇上了一位北京當地大小夥兒——不會包餃子的李飛。怒其不爭,帕梅拉決定好好帶帶他。
操著一口純正的德克薩斯腔英語,帕梅拉一口氣描述了一隻餃子的製作過程,餃子皮的薄厚大小在她看來都馬虎不得。聽得小夥子拍案叫絕,直呼沒有聽懂。
帕梅拉今年快六十了,本名帕梅拉·託比(Pamela Tobey),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叫潘梅。4年前和丈夫一起來到中國。她的丈夫任職於清華大學,帕梅拉曾經是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平面設計師。
對於帕梅拉來說,今年有點兒特殊。除了即將迎來六十大壽,豬年還是她的本命年。為此,帕梅拉提前為春節忙活了起來。
一副英文春聯
帕梅拉用毛筆書寫的英文單詞。
設計師出身,帕梅拉對中國書法一見如故,為此特地報了書法班。
「書法是我在中國學的第一門課,是從正確握毛筆開始學的。老師總會給我們放好聽的中國傳統音樂,非常舒緩。音樂會幫人集中注意力,你不會去想其他的事情,而是拿著畫筆,蘸一點墨汁,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筆上,很能磨性子。」
每年春節,帕梅拉都會自己動手寫春聯。第一年是篆書,第二年是行書,去年寫了甲骨文,今年還嘗試了英文春聯。
「但似乎看起來不太好。」
除了每年變換春聯筆法,帕梅拉還和中國朋友學會了「福」字裡的講究。把福字倒著貼到門上,寓意「福到了」。於是帕梅拉每年都會按照中國的習俗張貼福字。
兩隻小粉豬
帕梅拉展示她為一對小豬公仔製作的外套。
帕梅拉享受生活中的儀式感。恰逢本命年她準備為這個新年做點什麼,也不枉自己對中國生肖的了解。
「小時候去美國的中餐館,每張桌子都有中國十二生肖圖,可以找到自己的生肖。孩子們總喜歡把動物和性格聯繫在一起,挺有意思的。」
帕梅拉屬豬,丈夫屬猴。她總說自己更像猴子,因為猴子又聰明又快樂。
當然對於可愛而又有福氣的小豬們,帕梅拉也是愛不釋手。豬年將近,她從市場淘回來的兩隻小粉豬——兩隻豬公仔。
一大早,帕梅拉就又忍不住展示了自己的又一技能——縫紉。
三下五除二的功夫,就給倆只小豬置辦好了豬年的新衣服。開襟的暗花情侶外套,藍色碎花小錢包外加褐色波點小領帶,精巧細緻。
說起縫紉這件事,帕梅拉也頗有感慨。曾經她也有一個當服裝設計師的夢想,陰差陽錯的做了幾年記者,最終成了一名平面設計師。
沒能成為服裝設計的帕梅拉把它當成了生活的調味品。兩年前她從淘寶花800元買了一臺縫紉機。給老公做外套,設計製作家居用品,還不忘感嘆中國快遞的速度。
「在美國亞馬遜買點兒東西,兩三天到了都覺得快。在中國好多東西當天就能到。縫紉機就是第二天收到的,從上海寄來的。」
「把中國的價值觀帶回去」
豬年對於帕梅拉來說非常特別,但她的儀式感從來不只屬於豬年。在帕梅拉看來,每一天都有新意,都要好好去生活。
如果你覺得一個外國人會包餃子已屬不易,那麼會做豆腐的她可能還會帶來更大的驚喜。除了書法,帕梅拉還喜歡中國的水墨畫,這些不僅是她節日的裝飾品,也是日常的消遣和娛樂。
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帕梅拉也的確把生活經營成了一門藝術。烹飪、旅行、音樂、瑜伽、太極,樣樣在行。去年他們夫妻兩人從西安買了一對兵馬俑複製品,遠渡重洋花大價錢把他們運回美國,放在家裡。夫妻二人有時候在那兒看看電視,聊聊天。
「兵馬俑成了守衛我家電視的戰士。」聽起來還挺浪漫。
此外,帕梅拉經常騎著小電動車、戴著小頭盔,小心翼翼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這是她在同事們眼中的樣子。
帕梅拉騎電動車經過清華園。
帕梅拉平常就喜歡騎車溜達,去三裡屯看人拍照。
「我去了三裡屯,用北京話說是三裡屯兒。坐在靠近商場的地方看攝影師拍那些好看的情侶相當有意思。他們都非常時髦。」
「來之前我沒想到是這樣,以為中國只有中山裝。但是來之後,我認為中國女性很時尚。他們讓我想起了法國女人,穿著經典款時裝,搭配各種配飾。我的許多同事都是配飾女王,絲巾女王。他們只是搭配一條絲巾就可以讓整套裝扮看起來不一樣。」
「中國人總是壓抑自己的情感。」這是帕梅拉對中國的初印象。「但事實是人們慷慨、開放且友好。即使你不懂這裡的語言,他們也總是樂於提供幫助。我覺得這裡也更安全,犯罪率要低得多。」
4年了,有些誤解親眼見證了自然就明白了。還有一些差異,特別是文化上的差異,她表示理解和欣賞。比如,相比美國,中國社會聯繫更加緊密。歷史上,人們就為了集體、社會和國家的利益而共同努力。她說:「現在我看到的也還是這樣。」
「中國人把家庭擺在重要的位置。老年人會因為智慧和經驗而受到尊重,得到照顧。但美國不是這樣的。」
中國人講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到了這個年紀,帕梅拉也更加理解了文化對人的影響。她認為重要的是「欣賞文化間的差異」。
帕梅拉學打太極。
「即使我的生活與此不同,我也會去理解和欣賞中國人的生活觀。而且我希望有一天我回家的時候,能將更多的中國價值觀融入我的生活。」
帕梅拉說,中國人很會調整心態,他們更冷靜,可以通過打太極、沉思等方式讓自己平靜下來。她說她喜歡這裡的老人, 喜歡在公園裡跳舞的大媽們。有朝一日,她想把這樣的價值觀傳達給自己美國的親朋好友。
今年過年帕梅拉不回家,但未來她還是會回到美國。她說:「未來也會遺憾吧,那時候我就不得不離開一群可愛的朋友和這個有趣的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