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行業「正規軍」就要進場了。
近年來,我國電競產業規模日益壯大,一座座「電競之都」正在崛起,新業態呼喚新人才。2016年9月,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高校應在體育類項目中增加「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今年夏天,2017年入學的我國首批電競專業學生即將畢業,面臨就業的大考。
上海電子競技運動協會:產業發展拉大人才缺口,企業青睞綜合性人才
「電競之都」是上海為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正在著力打造的一張名片。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秘書長朱沁沁在接受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採訪時介紹,目前上海市體育局、文旅局與各區政府正在相互配合,通過推動「電競職業運動員註冊制」等規範化制度、專業裁判員培訓與輸送、場館評級、崗前培訓等措施,扶植原本野蠻生長的電競行業,「完善整個賽事的生態系統」。
朱沁沁表示,行業發展使得人才缺口不斷擴大,部分會員企業曾向協會表示,行業需要更多專項對口的高端人才。「他們其實是挺缺人的一個狀態,」朱沁沁說。目前,上海共有十一所覆蓋中職、高職和本科的院校開設了電競相關專業,部分學生將於今年下半年起與企業接軌,進入市場期。此外,上海電子競技運動協會、網路遊戲行業協會、市教委三方將牽頭組建人才交流平臺,「建立人才交流資料庫」,促進人才的整合與對接。
朱沁沁說,高素質的電競人才需要綜合掌握經濟學、管理學、傳媒、計算機編程等領域的知識,為滿足一些企業拓展海外市場,「遊戲出海」的需要還要具有較強的外語能力。朱沁沁指出,目前不少青少年對電競業存在很大誤區,產生「對很多遊戲平臺熟悉則天然適合從事電競事業」的簡單化認識,殊不知大部分從業者的每日工作與遊戲本身沒有發生直接聯繫。「青少年如果想進入到這一行業,我希望他對自己要有更長遠的職業規劃和清晰的認識,知識的積累是要非常充分的。」朱沁沁說。
知名電競解說:電競行業尚在開荒,熱愛與堅持比能力更重要
頭部電競解說靈兒在接受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時表示,電競行業仍處於「開荒」狀態,專業和能力外,從事這一行業「更多需要的是一份熱愛和堅持。」
主持賽事活動的靈兒(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靈兒2018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專業,院校提供的面向電競解說的轉業訓練讓她自覺擁有甩開其他電競主播的核心競爭力。「鏡頭表達、控場能力和採訪能力對電競解說很有幫助。但身邊也有很多半路出家的從業者,我的一些搭檔和同事,他們憑著自己對電競的喜歡選擇這份行業,是進入行業後後天學習的。」靈兒說。靈兒認為,電競解說是隱形的傳聲筒,在遊戲畫面之外,將整個流程通過聲音串連起來,讓它變得更加豐富多採。
靈兒表示,電競行業的開荒狀態導致其在現階段需要複合型人才,「許多工作人員需要經過漫長的輪崗才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崗位。」這個過程「其實還是挺累的,比想像中困難,」靈兒說,「但是好玩也是真的比較好玩,有趣,它給你帶來的驚喜會很多。」
電競專業相關院校:電競產業分上中下遊,高校培養須有所聚焦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曾誕生出經典桌面遊戲《三國殺》,學院又於2017年開設了「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娛樂方向)」專業,培養電競產業人才。陳京煒作為該院副院長,在接受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採訪時指出,電競產業分為上、中、下遊,一所學院的教學資源不可能對其實現全覆蓋,而應「有所聚焦」。
陳京煒說,中傳動院所聚焦的正是上、中遊的遊戲設計與賽事轉播,由遊戲技術和遊戲藝術兩個學科為支撐。陳京煒認為,上遊而言,遊戲是電子競技的素材,開發遊戲需要同學們思考什麼遊戲適合電競,中遊而言,電競直播又需要思考如何完美地將賽事進行表達和傳遞,讓玩家和觀眾滿意。要「理解遊戲是什麼樣的東西,理解它的原理和吸引人的地方,理解它的規則。」陳京煒說。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的同學在轉播中,探索使用攜帶式攝像頭拍攝選手手部特寫畫面,為觀眾呈現職業選手操作方式(央廣網發 來源:公眾號CUC數字娛樂專業/受訪者供圖)
陳京煒介紹,相關專業的同學在中傳接受了來自業內人士的專業授課,且與量子體育進行合作,享有就業保障。「願意做上遊的同學的會進入一些遊戲研發的崗位去做實習,」陳京煒說,此外,行業老師也為同學們的論文提供了指導與實地調研的機會。陳京煒叮囑畢業生注重時間的積累,「想法不能短時間產生效益,對於有同學來說,需要積累經驗,把團隊的配合做得更好。」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