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張曼玉離開銀幕已經16年了。2004年憑藉《清潔》摘得坎城影后的桂冠後,張曼玉在沒有正式宣布離開影壇的情況下,帶著一身的榮光逐步隱退了。只是,雖然她消失得無影無蹤,但留下了難以企及的光彩:兩座歐洲電影節影后、五座香港金像影后、四座臺灣金馬影后......縱觀華語影壇,唯有鞏俐的地位能與她相提並論,不過單論獲獎的數量,她還是傲視群雄。
她的人生角色:5/1爻配上31號閘門(影響力的閘門)、8號閘門(貢獻的閘門)、33號閘門(反思的閘門)、12號閘門(謹慎的表達的閘門),是極具有公眾影響力的人物,5爻有著吸引力、魅力甚至誘惑力的外形,肩負著向大眾和陌生人傳播的使命。張曼玉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形象影響力,在1983年參加「香港小姐選美大會」獲得亞軍並封為「最上鏡小姐」後,正式踏上演藝圈事業道路,在螢屏裡通過情感表達、肢體語言、真情流露,用靈魂來演繹角色,與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振共鳴,通過表演來傳播、來影響大眾,她出色的完成了傳播的使命並轉身謝幕。
像張曼玉這種最為頂級的演員,在僅僅40歲時就收斂起所有的光芒,對行業、對觀眾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遺憾和損失。可是換個角度去看,也不失為好的結果。畢竟當下資本主導、流量盛行的風氣,眾多富有盛名的演員已然忘卻了初心,開始屢接爛片,為利益折腰。而張曼玉至少沒有被那渾濁之氣所侵蝕,身上仍保持著一名演員的純粹。她是華語影壇的輝煌成就裡不可缺少的一抹風採,有著難能可貴的精神淨土,她是真正的演員!
在拍攝《警察故事》時,由於一個鏡頭始終拍不好,成龍忍不住衝她怒吼:「你知道因為你一個人,耽誤了多少的時間嗎?」拍攝完《玫瑰的故事》後,原著作者亦舒只是對她的外形有所肯定:「我不管她會不會演戲,只要她走出來,我就要看。」一連拍完十幾部作品,換來的都是媒體愈演愈烈的嘲諷:「她飾演的大多數是天真而又帶點憨味的傻妹,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看到她的演出,只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是張曼玉不夠努力嗎?並非如此,她的1爻落在身體層面,非常肯鑽研。對待每部作品都一心一意,專心到每一句臺詞都要研究透其中的意義。但她就算用盡渾身解數,在演技方面的提升也微乎其微。那時的張曼玉不過是20歲出頭的女孩,直面鋪天蓋地的刻薄評價,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憂愁之中。尤其是那頂「花瓶」的帽子,讓她不堪重負的同時,又誠惶誠恐。她內在深深的不安全感、恐懼感,我們需要走進張曼玉的人類圖中,去看一看她空白的能量中心,才能去理解她:1爻配上根部中心完全開放(有著很深的生存危機感)、薦骨中心完全開放(對成功有著極強的不安全感)、情緒中心開放(不敢真實表達自己的情緒)、意志力中心開放(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配得、不值得),其中意志力中心開放是最重要的不安全感,與1爻相互交匯產生非常重大的心理影響。她否定自己,「我知道我長得不好看,」迷茫在吞噬著她,質疑在摧毀著她,日復一日,她懷疑自己並不適合當演員。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就在這時,她演藝生涯中最重要的貴人出現了。那一年是1988年,張曼玉出道的第五年,那個貴人名叫王家衛。王家衛是何許人也?相信但凡喜歡電影的人,都一清二楚。作為華語電影史上最富有藝術造詣的導演之一,他以別樹一幟的電影觸覺、細膩的感情刻畫和標誌性的墨鏡聞名遐邇。不過,1988年的王家衛,遠沒有現在這樣的名氣。那時候的他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導演,渴望用獨立自主的姿態去探尋文藝的真諦。而在開拍首部電影《旺角卡門》的前夕,他指名道姓地邀請張曼玉出演。張曼玉心想著還能有戲可拍,便欣然前往,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人生正在悄然發生轉變。在試鏡時,王家衛和張曼玉聊的都是家庭瑣事、成長經歷,和電影相關的事宜完全沒有提及。因為他想用這樣放鬆的方式將張曼玉內心的情感呼喚出來,也因為他的電影壓根就沒有劇本。本來就不怎麼會演戲的張曼玉,因此變得更加無所適從,根本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結果王家衛的一席話,頓時給她醍醐灌頂的感覺:「如果你男朋友要離開你,你會是什麼反應?是什麼反應,那你就怎麼演。」那一刻,張曼玉猛地意識到:表演不僅僅是一種陳述,是要發自內心,需要整個身心的投入,而不是光靠臉部或眼睛。在這種覺醒的意識操縱下,《旺角卡門》上映後,大眾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張曼玉。柔情取代了空洞,豐富代替了呆滯,她所飾演的阿娥,讓每個觀眾都滋生出滿滿的保護欲。尤其是在影片中,她與劉德華離別的那個片段,只見她眉眼低垂、悲從中來,淚水流過臉龐,表情依舊克制,我見猶憐。
憑藉著這部電影,張曼玉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女演員的提名。雖然遺憾未能當選,但她獲得了認可,成功洗刷掉「花瓶」的稱號。這次成功的合作,不僅讓張曼玉煥然一新,也讓王家衛名聲大噪,躍居最頂尖的導演之列。從那往後十多年的時間裡,二人便緊密聯繫在一起,一個導、一個演,一同創造華語影壇的絢爛篇章。
在王家衛的鏡頭中,張曼玉是那個萬種風情、無可比擬的蘇麗珍。既可以在《阿飛正傳》中痴情到死:「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因為我而記住那一分鐘,但我一直都記住這個人。」也可以在《花樣年華》中愛而不得:「如果我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最終在《2046》中黯然謝幕:「去2046的乘客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找回失去的記憶,因為在2046,一切事物永不改變。」
王家衛的三部曲,蘇麗珍的三生三世,在營造出的光影中,張曼玉將典雅嫵媚的氣質揮灑的淋漓盡致。兼具東方的素靜神韻和西方的明豔光彩,流露著迷人的內在美感,好似一束光,美得通透圓潤。那份神韻,是清純的、是妖嬈的、是含蓄的,在一人千面中,令世人傾倒。
韓愈曾寫下: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很顯然,張曼玉就是那匹千裡馬,王家衛就是那位伯樂。在王家衛的慧眼識珠下,張曼玉實現了從花瓶到影后的飛躍,在張曼玉的精彩絕倫中,王家衛從香港走向了世界。
王家衛:「很多人都說張曼玉是花瓶,但我卻看到了她成為影后的潛質和決心。」
張曼玉:「在王家衛之前,做演員對我而言就意味著做反應,毫無原因地狂喊,像孩子一樣哭、蹦蹦跳跳,而拍《旺角卡門》時,我要尋找感情的深入點。」
張曼玉是幸運的投射者,遇到了賞識她、挖掘她表演造詣的伯樂。張曼玉和王家衛,他們的相遇,是屬於電影圈最美的相逢。她之所以能打開當演員的任督二脈,是王家衛的功勞,這一點毋庸置疑。
1991年初,關錦鵬在拍攝《阮玲玉》時,原定梅豔芳出演。但由於梅豔芳不願意遠赴上海拍戲,張曼玉才作為備胎獲得了機會。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張曼玉和阮玲玉的名字中都帶有「玉」字,她們也都深受感情之害。阮玲玉因私事被前男友公之於眾,被大眾誤認為是輾轉在男人群中的蕩婦,面對外界的口誅筆伐,她留下一句人言可畏,選擇自殺。而張曼玉在開拍前,前男友漢克將情書和合影出售給了媒體,曝光了諸多秘事,讓張曼玉在一夜之間淪為了笑柄。不過不同於阮玲玉的含恨而終,張曼玉選擇堅強應對一切嘲諷。
她信誓旦旦地做出聲明:我不會怕他們,錯的又不是我,他們想讓我悲傷,想殺死一個演員,我連一絲不開心的表情都不會讓他們拍到。話畢,她便帶著憤怒和不甘的情緒,全情投入到拍攝中。生命的意義是全然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中,去服務、去奉獻、身體力行的影響他人,她在演藝圈裡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這是28號閘門(生命意義的閘門)給我們的啟示。
有一天,張曼玉在片場醞釀情緒,一旁的攝影師靈機一動說道:「阮玲玉就在你旁邊。」張曼玉聽到後,立即用虔誠的心,跨越陰陽界限對阮玲玉說:「如果你真的在,你一定要保佑我演好一點,我演得好一點,你也好,我也好」。那一刻,仿佛阮玲玉就是張曼玉,張曼玉就是阮玲玉,不同的是,阮玲玉倒下了,張曼玉挺住了。張曼玉把阮玲玉一生的跌宕起伏演繹的活靈活現,「阮玲玉」這個角色情感的細膩表達震撼了很多觀眾和影迷,她把1-8通道(啟迪的通道)天賦才華層面通過這樣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面前,張曼玉那種全然的創造和獨特表達,啟迪著我們、震撼著我們。
《阮玲玉》一經上映,不僅席捲港臺兩地,更讓張曼玉在國際上名揚四海。在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中,張曼玉拿下影后殊榮,成為第一位獲此榮光的中國女演員。她在電影中回眸的那一幕,足以載入史冊,凜冽、決絕、無畏,儼然是在和這個骯髒的世界做抵抗。如果說是王家衛教會了張曼玉如何做演員,那麼《阮玲玉》則讓她真正成為了演員。電影的大獲成功,讓她的自信心增長到爆棚,她發覺自己不是一塊不可雕的朽木,而是一塊經得起雕琢的璞玉。
當一位1爻全然的活出自己陽光面時,在2號閘門(高我的方向閘門)指引下:她已然找到了自己熱愛的方向、在這個領域裡通過長時間的鑽研,成為這個領域的標杆性人物,她自信、她篤定、她光芒萬丈、她願意不斷創造更多「靈魂角色」。
後來的故事,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聽說了。隨著遊刃有餘的演技,張曼玉留下了一個個驚豔時光的角色。再到最後讓她加冕坎城影后的《清潔》,在她40歲那年,她用了20年的時間成全了自己,也開始走上了覺醒的道路,在當下愛自己、做自己。她退出影壇,玩起了音樂,享受著創作的過程,在49歲時登上上海草莓音樂節現場,以歌手的身份演唱了一首《甜蜜蜜》,但受到了媒體的冷嘲熱諷和抨擊。2天後,她再次出現在北京草莓音樂節,站在舞臺上,她說:我從小有個夢想就是要唱歌,我演了20部電影還被說成花瓶,唱歌也請給我20次機會。我希望擁有粗糙但強大的力量,勝過虛偽的美麗。」寫到這裡,我深吸一口氣,由衷敬佩女神如此強大的內心力量,看著她人類圖中10-20通道(靈性覺醒的通道),我真真實實看到了她在做自己、愛自己,她的生命狀態依然是飽滿、鮮活的在躍動著。轉身看看和她同齡的女性的生命狀態,我陷入了沉思和反思,生命不僅僅是柴米油鹽,不僅僅是為了活著,生命的意義值得我們每一位去反思、去探索。
誠然,她從來都不是最賣座的女演員,也不是最吸睛的存在,甚至所塑造出的角色也比不上林青霞、朱茵那樣深入人心。但她就是華語女演員的極致標杆,也許有人不認同,但實績擺在那裡:「張曼玉是中國影史上首位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佳演員,是迄今唯一問鼎三大國際電影節雙料影后(柏林、坎城)的亞洲演員,曾擔任全部三大國際電影節評委,並以全球十個國際電影節的個人榮譽、五座金像影后、四座金馬影后及十餘項其他演員榮譽保持華人演員獎項最高紀錄。其主演的影片共獲全球二十餘個最佳電影獎,保持金像獎和金馬獎的獎項最高記錄,提名奧斯卡獎和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四次提名金熊獎和金棕櫚獎。」
演員都是比上限,沒人比下限。不然賈樟柯也不會做出這樣的評價:「對演員宿命的認同,讓她好像靈魂附體,她有無限的可能創造奇蹟,我把她當做中國所有天才女演員的結合體。」「曼神」的稱號,不是隨隨便便得來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張曼玉這個名字逐漸變得久遠,越來越少的人會記得她。也許終究會有一天,她只能存在於歷史中,不會再在大眾輿論中出現。但是,在這個時代,至少在當下,我們需要張曼玉,更準確的說,是需要張曼玉這樣的演員。在她從影二十年的時間裡,一直生活在片場中,有過低谷、受到過質疑,最終憑美貌迷倒眾生、靠演技一騎絕塵,從花瓶擺設晉升到華人之巔,驚豔了花樣年華,也顛覆了滾滾紅塵。
(註:關於名人人類圖生成所需的出生信息均來源於網絡,內容的解析也基於由此生成的人類圖,如因出生信息有誤而產生解讀的內容有所偏頗,敬請見諒,望讀者更多關注人類圖中揭示的信息所帶來的啟發,謝謝!)
方穎
從事臨床工作經驗5年,後從事行政管理工作;18年開始學習心理學,參加過張德芬、武志紅、曾奇峰老師的課程學習;線下參加《當我遇見一個人》李雪老師開展的工作坊;鼎心人類圖線上課程一期畢業生。一個充滿熱情的5/1爻投射者,親和、有洞見、願意陪伴和見證你成長的賦能者。歡迎添加鼎心人類圖助理的微信:
回復「進入社群」, 加入鼎心人類圖公益學習交流社群,與數千名人類圖愛好者/學習者一起每天學習人類圖乾貨和個人成長的知識。房鼎容老師會解答你提出的問題。
人類圖個案解讀及療愈
親密關係/親子關係解讀
企業戰略人才配置諮詢
職業規劃/個人創富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