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醫療故事,講述醫學知識
我是心血管內科醫生亮哥,擅長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壓等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並非常有耐心為網友解答問題,如果您有相關問題請留言,有意義的留言一一答覆。
今天醫療故事的主人公是白大姐,今年46歲,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不吸菸、不喝酒,月經正常,並沒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平時運動、幹活都沒有什麼問題,10天前不知道什麼緣故突然出現前胸後背痛,自己感覺就是後背和前胸的酸痛感,因為本來就有頸椎病好幾年了,所以也沒有太在意,用了一些風溼止痛膏,疼痛也有所好轉。
又過了3天還沒亮,白大姐忽然覺得氣短,仍然有前胸後背痛,疼痛位置不固定,但是感覺和從前不一樣,於是她便和女兒來了到醫院。查一個心電圖,一個心臟彩超,還做了心肌酶檢測,然而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醫生建議住院進一步檢查,因為症狀緩解了,白大姐拒絕了住院。
沒想到回家後幾天,再次出現後背痛,有些氣短,這次持續了30分鐘左右,在女兒的勸說下,白大姐再次來到了醫院,測血壓正常,心電圖還是正常,門診醫生也說這個年齡女性,沒有明顯的高危因素,而且處於月經期,一般不會有冠心病的,而且給白大姐查體,後背有明顯的壓痛點,也是考慮頸椎病造成的肌肉疼痛。
但是10天之內接連不斷的出現狀況,讓白大姐和家人感覺不踏實,於是商議之後還是決定住院好好查一查,就這樣白大姐成為了我的患者。
剛開始接診的時候,我看到白大姐略顯焦慮的表情,心裡暗暗在想:又是一個心臟神經症的患者。
因為經常接觸到這個年齡段的女性。多處於更年期階段,總是容易多想、多思、多慮,一丁點芝麻大小的問題就能無限放大,最後經過一系列的檢查,都沒有發現太大的問題。
聽著白大姐滔滔不絕的講述自己病情,我越來越相信的自己的判斷,我甚至想打斷白大姐講話,儘快結束問診,趕緊把檢查開好,然後繼續寫那惱人的病歷。
但是當白大姐拿出了以往的體檢報告,讓我又重新審視了白大姐的病情。
因為我發現白大姐的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造成動脈硬化的罪魁禍首)高出很多,而且高血脂已經很多年了。
查體過程中,我也發現了白大姐後背的壓痛點,這種前胸後背痛,與活動無關,在我給她輕揉的過程中會有所放鬆,疼痛會緩解,所以絕不是心臟的問題。
但是我又轉念一想,既然白大姐知道自己是頸椎病,為什麼還要兩次來醫院檢查呢?
一定是這兩次難受會有與以往不同的感覺,只是她沒有清楚的表達出來。
於是我決定和她進一步溝通,看看是否能發現蛛絲馬跡。
在溝通過程中,我終於問出了這兩次難受,她自己說會有一種跑完百米的感覺。
嗓子辣辣的感覺,有些氣喘籲籲地,但一會兒這種感覺就過去了,之後會有周身無力的感覺。
原來白大姐以為心絞痛就應該是前胸、後背疼的症狀,所以她一直再強調疼痛的問題,其實心絞痛只是一個特定為疾病的稱謂而已。它包括疼、悶、喘、憋這些症狀,甚至有的人犯心絞痛只會有心慌的感覺。
而對於心內科醫生來講,這種類似於百米衝刺的感覺就是典型的心絞痛的表現。
根據白大姐的臨床表現,加上高血脂多年,並沒有用藥治療,我初步判斷她為冠心病、心絞痛。而且一旦出現這種類似快跑之後這種感覺的患者,冠脈狹窄都不輕。
於是我建議白大姐直接進行冠脈造影檢查,能夠更快速、準確的明確冠脈情況。
但是白大姐考慮冠脈造影是一種手術,很是害怕。
儘管我耐心給她介紹了手術的過程,她仍然不同意。
沒辦法只能按照她的意見,先進行冠脈CTA檢查。
2天後冠脈CTA做完了,很快我就接到了CT室的電話:
17床某某危急值:右冠脈近中段次全閉塞!
當我把情況告訴白大姐的時候,她有些難以相信。
因為CT室告訴她明天才能出片子和報告,而現在她做完CT才不到2個小時怎麼就有結果呢?
沒辦法,我又給她講這種所謂的危急報告就是因為她心臟血管比較嚴重,有危及生命的風險,所以才會提前告訴的。
有的時候真的很無奈,有些人只相信自己的感覺,而不相信科學。
這種事不是兒戲,如果沒有這種問題,醫生又怎敢亂講呢?
省去如何費盡周折的建議白大姐進行造影的環節,
冠脈造影顯示:右冠脈近中段90%狹窄。
就在手術臺上,當我告訴她的時候,她仍半信半疑。
經過與患者本人、家屬的溝通,最終同意植入支架1枚。
白大姐好轉出院了,經過回訪,白大姐再也沒有出現那種類似跑步後喘息、嗓子辣的感覺了,但是仍有前胸後背痛的感覺。
故事到這裡算是完結了,有讀者也許有這樣的疑問,都放了心臟支架了,為什麼還會有胸痛、後背痛的感覺呢?豈不是白放了嗎?
其實在導管室放支架之前,我就和白大姐溝通了,前胸後背疼是頸椎和肩周炎的問題,和心臟沒有關係,放支架也並不能解決這兩個問題,支架會解決那種令她嗓子辣、喘息的感覺。
這下您應該明白了吧,前胸後背痛並不是因為冠脈狹窄引起的心絞痛,所以放支架當然不能解決了。
而要想解決前胸後背痛的問題,其實也很簡單
就是
放下手機
通過這則醫療故事,有以下內容值得我們思考
一、作為醫生不能先入為主,要多聽患者傾訴,給予適當引導,要有耐心,善於思考、總結,發現蛛絲馬跡。
像文中提到如果白大姐前胸後背痛和以前一樣,她可能不會來醫院看病,要多想想為什麼。
二、作為患者應該詳細描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用專業術語代替症狀,如果能詳細的說出自己犯病的整個過程,醫生的判斷越準確。
比如有患者因為胸痛來住院,醫生問患者怎麼不舒服,患者會回答我是心絞痛。
是不是心絞痛要交給專業的醫生來判斷,而不是自己就做出了診斷。
三、還是強調醫患之間的信任。
要做什麼檢查,最好還是聽醫生建議,本來白大姐就應該直接進行冠脈造影,而因為她的恐懼還有懷疑,先進行了冠脈CTA檢查,不僅多花了一些錢,還有承擔遭受輻射、造影劑過敏、造影劑腎病的風險。
更多健康問題,敬請關注亮哥話健康,有需要諮詢的讀者,請評論留言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