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的潘濤讀了一段上海話,被大家認為讀得不準足。
於是,有人就反問,倷嫌鄙伊讀得不準,倷自家潘濤的「濤」字讀準足了否啊。
雖幾無交集,潘濤也好算是我曾經的同事吧。我可以證明,我的上海同事在提到伊的辰光,幾乎一律講成「pantao」的。
播音的還有王濤,做官的還有朱濤,大家平常也是沒讀準足的居多。
別說這個「濤」沒讀準,那個講話滔滔不絕的「滔」也沒幾個人讀得準,而且從小就沒讀準過。
有人講,這個「滔」應該讀「tao」吧。要麼,儂倒舉個上海人讀「dao」的例子出來喏。例子當然是現成的,崇明人有個段子,狠多人聽過,叫做「小小崇明島,四邊浪滔滔。一顆手榴彈,逃也唔處逃」。
其實,方言之間的區別,與其說是讀音,不如講是擇字。不同的地方選擇不同的字眼。比如漂亮,寧波人叫「掛書」,蘇州人叫「標緻」,山東人叫「俊俏」,蘇北人叫「好看」,字眼都不一樣。
而濤字和滔字,上海話都不選擇,連不選擇波字,上海人只曉得浪。因為浪頭大呀,所以要摜就摜浪頭。啥個濤啊滔的,從來不白相。
順便提一句,誏裡誏聲,誏忒幾句的誏,是言字旁,其本意就是閒話。與浪無關。
要麼儂講閒話輕骨頭,那也是浪言浪語,不讀誏的。
講起來,讀準濤字與滔字還不算難,因為d這個聲母,滬語裡還是有的。有的上海話的音,現在的拼音裡根本沒有,就更難讀準足了。
現在是電腦時代,我隨便舉出兩個關於電腦的詞彙來吧。一個是「滑鼠」,一個是「程式設計師」。恐怕能一記頭讀對的也不多吧。
上海話講,「遵守公共秩序」,不是「zixu」。所以準足點講,讀「程式設計師」。
至於那個「鼠」字,吳語裡多不擇,老鼠叫「老蟲」的。一定要講,讀「ci」音,而不是「si」或「shu」。「ci標」,儂會迭能讀否啊?
這兩個例子,相互之間的語音推扳畢竟不算大,還好混過去。有的字眼就混不過去了。
比方講,復興公園大門到淮海路,有一條路叫「雁蕩路」,還蠻有名氣的呢。真要認真起來,這個字上海話讀「敱」。
1970年代有一支歌,蠻好聽的,第一句是「遠飛的大雁」。
有一日夜裡,向陽院裡,一位阿爺想叫自家孫女唱這支歌,就講,囡囡啊,儂唱這支歌畀阿爺聽,阿爺老歡喜嗰。啥個歌?喏,就是頭一句是「遠飛的大雁」。嚇人倒怪的。伊孫女那個年代就已經聽不懂了。
當然,像這樣聲母韻母都對不上的是個別例子。最容易弄錯的,還是相近的音。
比方講,一句老上海話叫「斜白眼打鳥」,此鳥不讀niao,而讀diao。有人寫成「窵」,似亦大可不必。
上海人麻雀也叫麻將鳥的。鳥屎叫「鳥汙」的。
至於麻將叉到末腳煞,小diao停在槓頭上,那倒真的沒聽人講過。要麼這句話是北方傳過來的,北方也叉麻將的。
尾巴的尾,上海話也是不容易讀準足的。是mi不是ni。
文讀「尾大不掉」則讀vi,還是不讀ni。真是氣煞人。
頂頂「盎三」的是下面兩個字。
一個是陰溝洞的陰,老上海儕講yang溝洞的。要死快了,一陰一陽,推扳也太多了。
還有一個是發芽豆的發,老上海儕講feng芽豆的。有人寫作「嬎芽豆」,也真是難為伊吃吃力力拿這個字尋出來。
其實,問題都出在輸入端。
現在的小孩接受字眼多半不是從老人口裡口口相傳,而是從學堂從書本,輸入法就是拼音,這個在記憶裡是根生蒂固的。
我們這個年紀,後學的那些字也是拼音輸入,如果原來沒聽到過它們的方言發音,或者死活對不上號,也狠難用上海話講準足。
和電腦一樣,如此輸入存檔了,又沒有格式轉換的處理軟體,輸出的時候自然還是輸入時的樣子。
當然,為了高效溝通,世界各地都推行「通用語」,這沒什麼可反對的。就像全世界電腦的原始碼都用英文。
不過我還是要呼籲保護方言,包括它們的讀音。因為文字的多樣性正是文字的生命力所在。就像生物的多樣性是生態依存的根本。
不管什麼,千篇一律了,都長不了。而現在,狠多人竟然覺得,有一種千篇一律的就夠了,多了記不住,會亂。
正因為如此,我們的語言文字正在大踏步地走向簡單化,粗鄙化。
大道理就不講了,舉個例子吧。
老上海話裡,講到「手段」這個意思,有狠多詞語:擺華容道、淴浴、做郎中、開方子、擺花瓣、放鷂子、放白鴿、著棋、擺炮、掉槍花、放龍、翻戲、穿扇面、敲胡桃肉、擺測字攤等等。是何等的百花齊放。
現在呢?只剩下兩個字:「套路」。大家還用得來得個開心呢。
阿彌陀佛。
我還寫過:
老上海熱天價的16種正確打開方式
上海弄堂童謠小全
「老克勒」,只是個傳說
「上只角」,「上」在哪裡?
上海話裡瀕危的99種對人的貶稱
上海人家早飯鄙視鏈指南
應讀者要求,將我曾經寫過的所謂「十萬加」羅列如下:
上海人的做人竅坎:「九個要」與「一個覅」
說說上海人的「腔」和「調」
三人三家三碗三蝦麵歷險記
老底子哪能「擺桌頭」
「淮國舊」裡「領市面」
廿六號,買米去
夢回淮海路那個最後的街角
「滬普」故事:老清早外婆很忙
上海話形容面孔難看的44種講法
更多在這裡發表過的文章都已收到下面的各種集子裡了。
要買書的,請先掃下方這個覽香的二維碼,加她微信。
若用手機打賞,請長按左下。關注本公眾號,請長按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