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楞嚴經是如何輾轉來到我國的?

2021-01-09 劍儒墨涵談修身養性

最近一段時間,莫名其妙的想學習真言宗妙法,可惜由於沒有遇到具行的傳法阿闍梨,所以沒有過灌頂,更別說是看真言宗密法和學習了。

不過呢,我以前在初接觸佛法的時候,接觸過一部非常了不得的經典,這部經在內容上,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則橫跨禪淨密律,均衡發揮,所以不論是否經過灌頂都是可以學習的,但是沒有佛學基礎,我個人還是不建議學習的,這部經典既《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楞嚴經》或者《首楞嚴經》。

楞嚴經

初信佛者,雖然不建議學習這部經,但是可以大概的了解一下這部經的成因,來到中國的艱辛歷程,在有了一定基礎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研習此經,還要好好的去弘揚這部經典才對。

那是因為什麼樣的機緣,佛陀說了這樣一部了不起的經典呢?

01佛陀說楞嚴經的機緣,與阿難有關

不論大家是否看過我以前寫過的文章,想必大家都知道,佛陀釋迦牟尼有個堂弟,是他叔叔白飯王的兒子,叫阿難陀,大家都叫阿難。

其實這就是佛教中的「裙帶關係」,不過阿難在佛陀在世的時候,並沒有證果,在當時已經有很多比丘都已經是阿羅漢了,而作為「關係戶」的阿難,卻沒有進境,可見佛法是平等的,不會因為阿難與釋迦牟尼佛是堂兄弟的「關係戶」,就讓阿難證得菩提的。

阿難尊者

而阿難在僧團中,是個大帥哥,也是古今中外佛子都知道的,佛陀有三十二相好莊嚴,而阿難未出家時,就已經三十種相好莊嚴了。人長得漂亮,有時候確實會受到優待,古今中外都一樣。很多人看到阿難的時候,也是會非常的尊重他,就如現在女孩子見了帥哥,男孩子見了美女一樣,長得好看的一旦有事情相求,我們總是會非常的熱心,倘若長得一般,或者有些太嚇人的,就另當別論了。

尤其是在當時化緣的時候,阿難常因為長得帥,就得到別人的布施;而他因為聰慧好學,又博聞強記,非常的有學問,在僧團中,被譽為多聞第一,所以也容易得到別人的供養。

阿難與摩登伽

可是有一天啊,佛陀受到一個國王的邀請,帶著僧團集體參加國王的供養去了,而阿難在外面化緣還沒回來。這個時候,遇到了一個叫摩登伽的女子,而這個叫摩登伽的姑娘呢早就暗戀阿難尊者很長時間了,也就是說,這兩個人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了,那這二人邂逅的時候,是什麼情景呢?

原來呢,摩登伽這個姑娘是古代印度最下等的種族首陀羅。有一次阿難來到這裡,已經非常的口渴,而這個叫摩登伽的姑娘正好在井邊打水。阿難就上前去找這位姑娘,畢恭畢敬的請求摩登伽給他缽盂中倒點水喝,而這位叫摩登伽的年輕女子,卻因為自己的身份,不敢給他。而阿難在知道其中緣由時,也並未怪她,反而安慰她說:「佛陀教導四種姓平等,你雖屬首陀羅種姓,但一樣可以供養比丘飯食。」這位姑娘終於放下了心中的猶豫,親手為阿難倒了滿滿的一缽盂水。就這樣阿難喝完水,對這位姑娘表示完謝意,就轉身走了。而摩登伽卻不知道為什麼,臉上發熱,緊張的說不出話來,只是呆呆地看著阿難離開的背影。

阿難與摩登伽

而就是這次相遇,讓摩登伽每天都要來到這裡打水,甚至幹活也有些力不從心,飯食無味,從此失去了人生的樂趣,終日不是憂鬱,就是沉思。眼看著花一樣的嬌容日見消瘦。而這些反常的舉動,讓摩登伽的母親都收入到眼底,作為一個過來人,肯定知道自己心愛的女兒是有了心事,就旁敲側擊的詢問。

終於,摩登伽把這次邂逅的事,告訴了母親,可是摩登伽自己知道,阿難是出家的比丘,是不可以娶妻的,這樣只是自己一廂情願。摩登伽的母親並不信佛,而信仰其他神祇,因此也有一些神通。

疼愛女兒的母親,怎麼能看到女兒日漸消瘦呢。為了自己的女兒,她給摩登伽出了一個主意,讓她再次碰到阿難的時候,請他到自己家中接受供養,我會在飯裡和水裡下蠱,然後再用先梵天咒,讓他不能動彈,只要你把他的戒體給破了,阿難就必須還俗,那時候你們自然可以做夫妻了。阿難作為比丘是不可以拒絕的,於是欣然接受,跟著摩登伽就來到了她的家中,就是這個原因,阿難沒有及時回到精舍,沒有跟隨佛陀和僧團,參加國王的供養。

殊不知,阿難自進入到摩登伽的家中,就已經進入到陷阱中了,不論是供養他的飯,還是水中,肯定被摩登伽的母親動過手腳。此時阿難也發現事情不對,慾火熾燃下體已經很不聽使喚的勃起了。

考驗

摩登伽則坐在阿難的身邊,不斷地用自己的身體去與阿難的身體進行肢體接觸,把自己的身體緊緊地貼在阿難身上,用胸部去蹭阿難的胳膊,用手去撫摸阿難的臉頰,把自己的臉貼在阿難健碩的胸膛上,用手不斷的撫摸這阿難,然後撫阿難起身,阿難肯定會掙扎,但這時摩登伽突然念了一段咒語,據佛經說是叫做先梵天咒,然後阿難就乖乖的被摩登伽攙著進了她的閨房裡了,阿難被摩登伽放倒在她的床上,摩登伽紅著臉,兩隻水汪汪的大眼睛,雙目含春般的看著阿難,坐在床邊,趴在阿難的身上,感受著阿難急促的呼吸,撫摸著阿難健壯的胸膛,手不斷的往下去移動著……。

本來阿難就已經非常的難受,靠著自己的理智不斷的掙扎,臉上的汗珠大顆大顆的往下淌,悔恨自己平日不用功修行,沒有證的羅漢果位,不能用神通擺脫眼前的困境,就想起了自己已經成佛的堂兄,心裡總覺著對不起他,又不斷的希望這位成佛的堂兄能夠幫助自己擺脫眼前的窘境。

文殊菩薩

這個時候,佛陀突然停下用齋,告訴文殊師利菩薩,阿難有劫,你速去幫助他度過此劫。文殊師利乃是久證無生的大菩薩,運起天眼通就發現了阿難的所在,並且摩登伽家中的情況一目了然,然後又運起神足通,彈指間便來到了摩登伽的家中。

在文殊師利菩薩行動的同時,佛陀和各位比丘也沒閒著,一起持誦楞嚴咒,加持阿難,使摩登伽暫時沒法破除阿難的戒體,為文殊師利爭取時間。

而阿難看到文殊師利菩薩來了,就知道自己得救了。果然文殊師利菩薩剛到,自己的慾火就馬上熄滅了,他馬上推開摩登伽,跟著文殊菩薩就走了,回到了精舍。

這時,阿難非常的難受,就跪在佛前,自己平時不用功,沒有定力,差點破了戒體,佛啊,你憐憫我,教導我吧,讓我再進一步。

阿難在佛前祈請

就是因為這件事,阿難在釋迦牟尼前的反思,佛陀就此為阿難開示,講述了一場氣勢恢宏的佛法盛會,點出了人生解脫的箇中奧妙,遂有一部《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在梵音渺渺中世世相傳。

同時我們也懂了一個道理,一切經歷都不是沒用的,如果阿難沒有摩登伽這一劫,也不會有這樣的機遇,讓我們有機緣學習如此精妙的法。人的閱歷不見得都是開心的美好的,但並非都是沒用的。

看待任何問題也是這樣,雖然我們遇到了不好的事,如果用消極的心態去接受,那我們只會當做是破財免災,倘若是用積極的心態,說不定能發現不一樣的事。

例如,蘋果落地砸到頭上,一般人都會覺得好晦氣,這麼倒黴,只有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

其實,還有一部《佛說摩登伽女經》,裡面記載的故事更詳細,說阿難與摩登伽女的後續,後來這個曾經痴迷阿難的摩登伽女在佛陀的教化下,也出家了,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

出家

不過《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與《佛說摩登伽女經》這兩部經,對於二人邂逅的事情,還是有出入的,我個人參考兩部經典,儘量的還原出當時的情景來,也儘量的將這些人物還原成有血有肉世俗化的人,更容易被人接受。

02楞嚴經與中國的淵源

後來佛陀涅槃之後,經藏集結之後,這部經很長時間不見天日。

直到佛陀滅度七百年之後,有一位非常聰慧的大菩薩叫龍樹,八歲出家,不久便將當時流傳在世的所有的佛經都融會貫通了,為了能夠繼續精進,他開始了艱辛的長途旅行。

於是周遊列國,搜集各種經論。而此時,有一個行樂比丘,大量撰寫污衊詆毀大乘佛法的論典,使大乘佛教的見解與行為都面臨著極大的威脅。龍樹菩薩帶領諸位佛子與這種異端邪說辯論,力挽狂瀾,將各種討伐邪說、遏惡揚善的理證廣為傳播,使荒謬邪見遭到了致命的迎頭痛擊,終於各種詆毀佛法的聲音漸漸的消失了,佛法再次在印度綻放光明。

龍樹菩薩

於是龍樹產生了驕傲之心,萌生非分之想,欲自立一派,廣收徒弟,宣揚他的學說。這時候有一位大龍菩薩,看見龍樹如此行徑,知道他已走入歧途,於心不忍,特地來點化龍樹,就把龍樹領到一個深山的石洞裡,入洞走了數步,竟是另外一個世界,但見殿宇金碧輝煌,環境清幽。大龍菩薩將龍樹領進了龍宮,打開一個個玉石製造的寶庫,裡面藏著無量無數大乘經典,寶庫發出陣陣幽香,這些大乘經典,不僅卷帙繁多,而且深奧無比。大龍菩薩對龍樹說:「年輕人啊,這下夠你誦讀了吧?」龍樹震撼不已,於是留在龍宮,盡情誦讀大乘經典。

後來,龍樹菩薩從這裡帶出來很多大乘經典,其中就包含《首楞嚴經》。

在我們中國隋朝的時候,有一位智者大師,當時通過《妙法蓮華經》創立了止觀法門,這已經是非常厲害的了。後來來了個印度的僧人,在和智者大師進行友好的國際學術交流的時候呢,對智者大師的止觀法門非常的欣賞,又說:「你老人家所發明的止觀跟印度的《大佛頂首楞嚴經》的教義,非常的接近。」這個時候,中國的僧人才知道,原來佛經中早就有這種法門了啊,那一定得看看這個《首楞嚴經》才行。

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就在天台山築了一個拜經臺,每一天向西方禮拜,求感應,求這部經能到中國來。他每一天禮拜,一天也沒有間斷,一直到他圓寂,總共拜了十八年。他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後人敬仰!不過他本人一直沒有見到這部經,也是非常遺憾的。

也許是他的精神感動了龍天護法,到了唐朝武則天時期,有一個叫般剌密諦的印度高僧,見到了這部經典,就非常的想帶著來咱們中國進行學術交流,可是在當時的印度,把《首楞嚴經》當做國寶一般,這可是佛教的核心技術,怎麼能給外國人呢,保護的非常好,第一次帶著經典要出境的時候,居然被搜出來了,以失敗告終;於是這個般剌密諦就把這個經典偷偷背下來,可是在出關的時候,因為這些士兵對他有深刻印象,就重點排查,這一緊張可好,《楞嚴經》記不全了,乾脆就先不出關了。

楞嚴經

回到住處,把這部《楞嚴經》用一塊布,寫成蠅頭小字抄寫了一遍,用刀把手臂割開,把這塊絹布卷的細細的,塞進傷口裡,等著癒合後,再次前往中國。

終於在中國的廣州,當時正好首相房融被貶在廣州,房融便請大師住在制止寺。般剌密諦於是剖膊取出經文並誦出,與另外兩位法師一起譯成漢音,房融筆受。大師如此艱辛冒險,乃至不惜榮辱、身命,正是所謂重法輕身,所成功德,不可思議;我國之眾生,均沾其法施之益。

03楞嚴經對古今中外的影響

《楞嚴經》曾經在印度被當做不可外傳的寶經,可見當時印度政府對此經的重視程度。不僅修行之士將《楞嚴經》當做不可多得的修真教程,甚至文人大家也追捧這部佛經,此時為何呢?

因為此經內容充滿了哲理,而且可能因為房融潤筆的原因,使這部佛經也非常有文學價值,不僅僅是義理深邃,辭藻優美,深受文學大家喜愛。

楞嚴經

宋朝大儒王安石曾寫詩勸女兒奉持《楞嚴經》,詩曰:「秋燈一點映籠紗,好讀《楞嚴》莫憶家。能了諸緣如夢事,世間惟有妙蓮花。」

蘇軾熟悉佛教經典,多與僧侶禪師交好,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佛學修養達到較高境界。到了晚年被謫居儋州時,蘇軾曾有詩記云:「《楞嚴》在床頭,妙偈時仰讀。」

楞嚴經

不知不覺又差點剎不住車了,真的怕自己再寫下去,真的就成了小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了,畢竟百家號平臺經久不衰,我們還是可以來日方長的,雖然我做不到大寶天天見,但是我儘量的及時更新,希望大家喜歡我的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受益。

我是一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希望傳統文化能夠更多地幫到所以的朋友,大家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覺得我的文章能讓人受益的話,就請點讚、收藏、轉發,讓更多的朋友看到!

相關焦點

  • 佛教:隨緣在《楞嚴經》中原來是這種意思,你可能還不知道
    《楞嚴經》第121課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這兩句是贊什麼呢?贊佛和法的妙,贊佛贊法。第一句贊的是能說之佛,首楞嚴王是贊所說之法,因為《首楞嚴經》不是佛說的。後三個字世稀有就是讚嘆這個人和法都是非常世間稀有的,三寶。所以阿難到聽得突然間開悟了,法喜充滿,激動,登地的菩薩第一個都叫極喜地。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歷代高僧對《楞嚴經》之評價
    明·紫柏大師:  「首楞嚴,此言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事究竟堅固,即《法華》觸事而真也,第名異而實同……倘能悟此,則《楞嚴》與《法華》字字皆實相頂佛也」。  明·憨山大師:  「原夫首《楞嚴經》者,乃諸佛之秘藏,修行之妙門,迷悟之根源,真妄之大本。」
  • 《楞嚴經》釋疑:楞嚴經怎麼背誦
    其實楞嚴經的背誦方法是每個人都不一樣的,我們可以將自己的背誦楞嚴經的經驗分享一下,到時候諸位師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方法修行。下面就是末學的背誦楞嚴經的方法和經驗:1、基礎之一(楞嚴咒先背熟;楞嚴咒熟背後可增強背經信心,同時亦可得咒力加持)儘量每天堅持拜佛 拜懺 以消業積福 祛除我慢2、儘量一心不亂,嚴持淨戒,恭讀全經100部以上(以達到經文熟練,消除文字障) 經文熟練後,法師警示我們一定要避免讀三句經(如是我聞,一片妄想,信受奉行),若伏滅妄想,心定在經文上,功德不可思議。
  • 楞嚴咒的秘密之:楞嚴咒為什麼要安排在楞嚴經的第七卷
    熟悉佛家文化的人,大概都會對楞嚴咒有所了解。楞嚴咒是一條長達2600多字的長咒語,出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因為出自楞嚴經,所以大家習慣於稱之為楞嚴咒,在楞嚴經中對這條咒語給出的名稱為: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又名: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
  • 楞嚴經常識:楞嚴經咒背誦方法
    楞嚴咒出自《楞嚴經》,全稱「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藍無上神咒」。《楞嚴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長者(2622字),佛經上說這個咒關係整個佛教的興衰,加持力量無比強大。世界上只要有人持誦楞嚴咒,就是正法存在。在寺廟中,《楞嚴咒》是早課的必誦之咒。
  • 楞嚴經解釋:楞嚴咒功德利益讀誦
    諸位師兄都知道誦持楞嚴咒語會得到無上的功德和福報,那是因為和楞嚴咒在佛學中的地位有很大的關係,楞嚴咒被奉為萬咒之王,同時也是佛學中最重要,最長的一個咒語,很多人都是喜歡將楞嚴咒做成護身符一樣的存在,他們將楞嚴咒製作成可佩戴的視頻,佩戴在自己的身上,有時候它們的家裡也會懸掛上楞嚴咒,以此來達到退避諸邪和保一家安寧的目的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90)|太虛大師:楞嚴大意
    1935年七月在嘉興楞嚴寺講 「楞嚴」是經名,今由楞嚴寺發起講經,故講楞嚴大意。本人初出家時,讀誦《楞嚴經》,頗有啟發。民三四、在普陀著《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民九、在湖北演講,編成《楞嚴研究》。《楞嚴經》對於本人自身修學上,亦有因緣。故今講大意,殊覺深切有味。
  • 楞嚴經常識:楞嚴咒如何背誦
    其實很多人現在都比較注重家中的避邪,所以很多人都在家中掛上了楞嚴咒,還有的人就想要將楞嚴咒背誦下。但是苦惱於楞嚴咒的背誦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所以說我們要找到正確的背誦楞嚴咒的方法才可以:1.利用手機記憶進入網站或將楞嚴咒全文下載到手機,利用上下班手機,或是工作休息時間看上幾眼,能讀幾句是幾句。每天重複讀誦,不用花專門的時間,也不影響工作和生活。
  • 修佛之人必讀《楞嚴經》,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楞嚴經》本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經典,佛滅度後,弟子們結集成經,弘傳於印度,後因年久失傳,唯獨龍宮藏有此經。佛陀涅槃七百年以後,印度的大乘論師龍樹菩薩出世弘法。因其行解證悟的殊勝,受到龍王的禮請,他在龍宮中見到《龍藏》,其中有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披閱之後,感到非常的稀有難得。於是龍樹菩薩以他超凡的記憶力將他背下來,回來後默寫出來,呈獻給他的國家。
  • 永遠不要瞧不起讀《楞嚴經》、《心經》、《金剛經》的人
    1、《楞嚴經》:「自從一見《楞嚴》後,不讀人間糟粕書。」《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早在唐朝房融把《楞嚴經》獻於武則天,但又被武則天將此經存在宮中,未有流通。後來,是國師神秀禪師發現了此經,才將它流通出來。《楞嚴經》在宋朝非常受到士大夫的歡迎。
  • 楞嚴經賞析:楞嚴咒背誦方法
    其實很多人都喜歡將楞嚴咒背誦下來的,雖然楞嚴咒的字數並不多,但是也不是那麼容易背誦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楞嚴咒的背誦技巧吧:《楞嚴咒》 共427小句,2620字。A)五會:第一會:分為7個部分。D最好手抄;抄的同時,把不熟悉的字,用自己很熟悉的、相同讀音的字來代替;是另外關鍵技巧之一。E)每背誦熟練3段,或者一會,串一下。F) 這樣,你下定決心,每天無論如何背誦一段,您說能需要幾天?(宣化上人開示中說,「稜半年」,就是要半年的時間),我第一次串下來是在12天左右。然後每天背兩遍,我這一個月就從最初的25分鐘,提到了15分鐘背誦一便!
  • 誦楞嚴咒好處多,看看《楞嚴經》裡怎麼說?
    在《楞嚴經》中佛告訴弟子們,末法時期想有禪定,不誦楞嚴咒無有是處。可見楞嚴咒對我們有多麼的重要,法師也常說:誦楞嚴咒,下下根基增長,上上根基成就,我們業障如猛風吹沙一樣,日漸消損!好像開水澆冰,慢慢就化了,不知不覺中你明白了很多道理,不知不覺你業障消了,不知不覺你有智慧了,不知不覺你做到了,不知不覺你莊嚴了。
  • 《楞嚴經》:釋迦牟尼七日成佛,「打禪七」到底多重要?
    眾所周知,《楞嚴經》是一部極重要的大經,也可以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楞嚴經》在古代被收入《禪門日誦》中,成為了僧眾每日必做的早課;而在歷代在打禪七之前,都要先修七日到七七日的「楞嚴法會」。因此,到現在還有很多寺廟的僧人每天的早課都會誦讀《楞嚴經》。由此可見,楞嚴咒對於修行人是非常重要的。
  • 讀《楞嚴經》、《心經》、《金剛經》:讓你找到真實的自己
    今天給大家介紹佛教三大經典:《楞嚴經》、《心經》、《金剛經》。1、《楞嚴經》《楞嚴經》又叫《大佛頂經》,由唐般刺密諦譯,唐中宗元年,般刺密諦口誦,沙門懷迪證譯。《楞嚴經》來之不易,般刺密帝為了惠及中土之人,把《楞嚴經》藏在身上,不料卻被守邊界的官吏查獲,不允許出境傳授。
  • 想快速背誦楞嚴咒,我告訴你最好的方法
    楞嚴咒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之咒,為一切咒中之王,全文共有2060個字,每句皆為以往諸佛及神聖成佛、成道心咒之結晶,誦時能得諸佛灌頂,感動一切法界。楞嚴咒逞諸佛種智,也是法界眾生自性,徹果賅音,窮理備教,恆持之現證覺道,誦持之宿障盡除。
  • 佛陀為什麼說楞嚴咒最重要?楞嚴咒有什麼殊勝功德?
    佛教的佛咒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莫如大悲咒、楞嚴咒、十小咒等。而楞嚴咒是佛教之中最重要、篇幅最長的佛咒,乃是咒中之王,在佛教之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楞嚴咒又稱為白傘蓋咒、如來藏心咒,總共分為五部,代表了五方。因為楞嚴咒的威力可以覆蓋一切,故稱之為「傘蓋」,關乎整個佛教之興衰。
  • 楞嚴經·卷七|楞嚴咒的出世間功德(05)
    楞嚴神咒是世尊「頂放十道百寶光明」而化現的神咒,是從至高無上的覺性中流露出來的智慧。「悉怛多般怛羅秘密伽陀」是指從空性中流露出來的能救護一切的不可思議的句頌。其中,「悉怛哆」是「白」的意思,比喻自性本空,離一切相。「般怛囉」是「傘蓋」的意思,能保護眾生不受風吹雨打。「伽陀」即是句頌的意思。楞嚴神咒就是大白傘蓋句頌,其第一功德是「出生十方一切諸佛」。
  • 持誦《楞嚴咒》的無上功德利益
    《楞嚴咒》,又名「白傘蓋咒」、「如來藏心咒」,全稱「大佛頂首楞嚴神咒」,此咒出自《大佛頂首楞嚴經》。在佛教裡,《楞嚴咒》被奉為咒中之王,也是佛教裡最長、最重要的一個咒,關係著佛教的興衰。楞嚴咒共分為五會,有2622個字,是大乘佛教寺院僧眾上早課首要誦讀的咒語。
  • 消災、除難、開智慧的神咒《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出自於佛教最著名的佛經之一《大佛頂首楞嚴經》。被稱為開智慧的《楞嚴經》歷經艱難傳入中國,本身就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緣分在裡面。這部經是佛陀對阿難講的,阿難也是因為這部經從「阿羅漢」的果位上升到菩薩的境界。《楞嚴經》裡的《楞嚴咒》共有四百二十七句,二千六百二十字,是佛教最長的一個咒語。
  • 《楞嚴咒》全文·釋義·注音
    楞嚴咒的「楞嚴」兩個字,譯為「究竟堅固」。楞嚴咒也叫「摩訶薩怛多般怛囉陀羅尼」,又叫「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楞嚴咒其因緣為阿難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在阿難的戒體快要被毀壞時,佛陀令文殊菩薩持楞嚴咒前往救護阿難,阿難才被救醒歸佛。故知楞嚴咒乃《楞嚴經》之主體,沒有楞嚴咒的因緣,就沒有《楞嚴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