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指南》編輯部:一個時代的記錄者

2021-01-13 鳳凰網

二十年之審美變遷

「20年前,人們通過電視來收看影視作品,留下的回憶,以及對俗、美、笑的記錄,呈現出那個時代特有的印記。

20年後,意見領袖與芙蓉姐姐等伴隨網絡相繼出現,人們也開始通過微博、微信來感觸世界、分享觀點。《新編輯部故事》此次在樂視網與三大衛視同步播出,這也顯示出網際網路時代給予人們的全新視野。」

俗從痞子王朔到粗鄙「?絲」

如果那會兒就有樂視網這樣的播放平臺,《編輯部的故事》在1991年那個冬天引發的點擊量,可能比現在一年所有國產劇加起來還高。說萬人空巷,那是高看了它,那一年還有《雪山飛狐》,但是籠統地說一句收視優異,絕對是低看了它?它的影響力有多大,80後們回顧他們的童年,也許會記得一個火腿腸廣告,馮鞏賤兮兮地問葛優:「想啥呢?」葛大爺一翻白眼:「想戈玲!」這時火腿腸登場,「還想戈玲嗎?」「戈玲是誰?」戈玲,就是《編輯部的故事》的女主角,呂麗萍演的那位。

此後,明星越來越多,角色越來越少,用劇中人名而不是明星打響廣告,從此絕響。

經典,似乎是20年後,我們用來審視《編輯部的故事》時,最容易加上去的定語。可是20年前也是如此嗎?對於過去,人們總是習慣埋頭於一種想像出來的美好當中,如果真的坐時光機回去看,90年代初的市民生活也無非是一地雞毛,而《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王朔,也正面對「首都文藝界」的口誅筆伐。主流價值觀仍然沿用官方話語那一套,一時間「大毒草」這類階級鬥爭詞彙都一股腦兒往外蹦。後來馮小剛抓住中央領導下基層的機會,問主管文化的李瑞環看沒看過,李瑞環回答看過,是電視劇的一次突破?對《編輯部的故事》的討伐於是戛然而止。

王朔後來寫書說自己「頭上始終壓著一座知識分子的大山」。「以他們的價值觀為標準,使我們這些粗人掙紮起來非常困難。只有給他們打掉了,才有我們的翻身之日」。

那段時間,王朔一直用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名言,進行邏輯上的自汙:你們丫不是以文人名士自況嗎,OK,我偏偏低俗給你們看。情緒的反彈進入劇本,便構成了《編輯部的故事》的敘事策略:知識分子只能埋汰自己。

有意思的是,鄧小平南巡後,中國變得太快太狠,以至於後來的知識分子除了自汙,根本無力抵抗消費文化的洪流,於是在某些場合,「低俗」反而成為了「高雅」的通行證?當然也有例外,20年前那個圓熟的馮小剛,如今轉而跟詞型粗鄙的「?絲」過不去;而他的故人王朔,十年前和金庸的論戰風頭無兩;現在又過十年,網際網路進入了人們的生活,將痞子王朔為代表的一群人替換成了「?絲」。在《新編輯部故事》播出期間,老版也再次搬上螢屏。人們現在可以通過樂視網的多個播出平臺同時收看。俗的定義每個年代都不同,變遷也十分明顯。而當下在同一個平臺,且也能在同一時間,穿梭、來往於二十年間,深刻感受著俗文化的變遷。

美意見領袖倒掉了,芙蓉姐姐起來了

大眾審美的風向標向來難以捉摸,讀中學的時候你想不通我們歷史上為什麼會有一個時期以胖為美,工作了以後你想不通為什麼洞洞鞋會成為人們的心頭好,現在你或許也想不通,為什麼網際網路時代,芙蓉姐姐成為了明星。這亦是網際網路時代興起後的改變。

回首是二十年前,人們守在電視機旁看《編輯部的故事》時,討論著糧票、出國、分房子等話題。後來,網際網路進入中國。起初人們嚴肅地上網,嚴肅地發表意見,把它當做科技的福音書,敬而畏之。90年代末,上海的網吧40塊一小時,同時還賣藍山咖啡,從價格上看,想不精英範兒也難。誰知道摩爾定律真的那麼冷酷,也就兩三年時間,人們雖然還在網上討論國家大事,但更多的人上網看張藝謀和章子怡的所謂秘聞??

二十年後,網際網路在中國迅速發展,尤其是新媒體的滲入,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理解方式。而人們討論的,也開始是白富美、流感等網絡熱門話題了,這亦是時代變遷的印記,也是人們審美觀的變遷。

而《新編輯部故事》故事裡,《人間指南》雜誌因陳好所扮演的角色「安妮」的加入,也正式更名為《WWW》。劇中的這些情節所折射出的,是網際網路時代對傳統媒體的影響。而劇外,人們開始通過多個終端觀看影視作品,且通過網絡平臺表達著自己觀點、意見,以及對熱點的關注。隨著網際網路深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後,這也影響了人們對各種新聞事件和人物的關注、理解、分享等一系列鏈條。而以樂視網為代表的視頻網站,也成為了文化的一種載體,傳遞著人們對美的判斷,以及自身的審美觀、價值觀等。

如今,在這種新媒體時代下,人人都是媒介,人人都能出名15分鐘。於是,意見領袖倒掉了,芙蓉姐姐起來了;大眾的狂歡過後,《人間指南》從文學刊物,變成了時尚雜誌。

透過《新編輯部故事》來看,其背後折射出的不僅是網際網路時代到來後,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和變化,也折射出了人們審美的變遷。

笑 不單為電視劇裡的喜怒哀樂

而喜怒哀樂笑是一種反饋,笑的背後是一種態度的表達。不過,笑中有淚,也有苦。笑的背後,也正是一部劇集折射出的文化、觀念的變革。這種變革,正是網際網路時代變遷背後的產物。

對於笑,二十年前看完電視後多為一笑而過,而對於橋段,大家只能用口口相傳的方式討論著,而如今,新媒體時代下,現在我們更喜歡通過視頻網站來看影視作品,其原因不僅是因為它的便捷,也是因為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宣洩方式也不再是以前的一笑而過了,而是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微博、微信等渠道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互動分享。比如,以樂視網為代表的網絡視頻播出平臺,它不僅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還可以使平臺與微博、微信形成互動,讓網友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也才會有了「甄?體」「新編體」等。這也是新媒體時代下,人們對於笑背後的態度表達的一種進步。

恰逢此時,《新編輯部故事》在樂視網與三大衛視同步播出,網友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且還通過網絡發表自己的觀點。

而老版《編輯部的故事》與《新編輯部故事》在關於「笑」的方面,導演鄭曉龍也有自己的變化。20年前鄭曉龍說他只能嘲諷「知識分子本身」,20年後他接受採訪,說嘲諷「娛樂圈本身」總可以吧?

從這一點講,《新編輯部故事》倒也繼承了王朔的敘事策略:你有什麼不開心的,說出來讓大伙兒開心開心嘛;只不過20年前,進出雜誌社的多是一稿多投的、死要面子的小文人,現在是宛若蓮花的女明星,莫名其妙的真人秀。然而,賺賺稿費的小文人、包括劇中的小保姆,勢利眼,畢竟和大眾還有身份上的連接,對觀眾來說是「我者」,但時尚和明星圈子,顯然是大部分觀眾眼中的「他者」,觀眾不再是劇中人物的被投射者,而是圍觀者,我們因為對貧富差距感到不公,便在明星落難時踹上一腳,然後哈哈大笑?就像劇中一口牛津腔的陳好突然切換頻道到山東話,你笑了:所謂的時尚先生和女士,原來也是個?絲嘛!

年來,不僅笑聲的內涵悄然變化,笑聲的來源也在改變?我們不單單為電視劇裡的喜怒哀樂而喜怒哀樂,電視劇的消費模式不再是單向地販售劇情:《甄?傳》讓你流淚,但網絡上的「甄?體」卻讓你歡笑;新聞可能是冷冰冰的,但評論卻可以是爆笑的。電視劇的發行商很快意識到,既然網民自髮式的狂歡捉摸不定,不如就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裡,自己來製造狂歡。樂視網COO劉弘說,「我們準備將劇中的金句集結成『新編體』,通過網絡的平臺讓網民參與討論、分享。」

相關焦點

  • 貧嘴的編輯部,回應著一個時代的困惑
    劇中頻頻出現的「百龍礦泉壺」一度引發現實中產品斷貨的熱銷盛況,而這個與眾不同的「《人間指南》編輯部」,似乎也為人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編輯部的故事》海報國劇開始不再「嚴肅臉」20世紀90年代是國劇的黃金時期,「黃金」是源於一部部直到今天都在閃光的作品。而《編輯部的故事》,一定是個中少不了的重要組成部分。
  • 新《編輯部的故事》 呂麗萍當主編
    1991年,一部《編輯部的故事》讓葛優、呂麗萍走紅,李冬寶、戈玲、牛大姐、餘德利的故事也為人津津樂道。日前,新《編輯部的故事》在北京開機,導演鄭曉龍再次延續「編輯部」的故事。
  • 《新編輯部故事》殺青 呂麗萍:雖老卻沒有OUT
    片場北京晨報5月18日報導 (記者 馮遐)鄭曉龍導演的最新作品《新編輯部故事相比上世紀90年代初《人間指南》編輯部,「新編輯部」不變的是喜劇的風格和幽默個性的人物;變化的是所處的社會環境變了,辦公環境變了,當然,最重要的是編輯部裡的人變了。唯一的例外是戈玲,作為編輯部唯一留守的「老人兒」,見證了雜誌社編輯部的巨變。而呂麗萍時隔多年再次出演戈玲,多少會勾起觀眾對當年戈玲的回憶。
  • 編輯部的日常:一個骰子引發的血案
    所以我們決定用一個公平的方式,誰贏了聽誰的,但是這段劇情比韓劇還要曲折。故事背景交代完畢,是時候來一波圖了。石頭剪子布永遠是最好解決辦法的形式但是小狼突然說搖骰子,筆者聞到了一股陰謀的氣息果然,小狼並沒有按照套路出牌在筆者的吐槽下,小狼終於決定還是用最開始的方法進行「決鬥」。不過筆者還是有種不祥的預感。
  • 戰「疫」作品《人間星河》首發 附《人間星河》歌詞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牽動著廣大音樂工作者的心,他們用作品表達著內心的祝福與感動,用音樂語言描畫出中華大地上的「人間星河」。 《人間星河》由青年作曲家李菲作詞、作曲並擔綱製作人,特邀全國人大代表、男中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攜女兒廖敏衝,青年男高音歌唱家、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王傳越分別獻唱,以此表達向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所有勇士們的感謝與敬意,表達對江城武漢和疫情發生地人民的祝願,表達對祖國的深厚情感。
  • 作為時代的觀察者和記錄者,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前夕,媒體人用...
    在「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採訪報導中,記者深入基層採訪。資料圖片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在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翻開新的詩篇,系列主題報導一一呈現,作為時代觀察者和記錄者的新聞工作者在激情澎湃的同時,也迎來了檢驗「四力」成績單的時刻。
  • 石器時代M新手進階指南 每日任務玩法攻略
    石器時代M新手進階指南,在遊戲中新手進階還是比較困難的,那麼到底要怎麼做比較好呢?下面就跟隨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人間四月芳菲盡何不靜等月夜至? 浙江4月觀星指南
    如果你喜歡星空,一定不要錯過這份「觀星指南」。至於浙江的小夥伴,我們還專門整理了一份「浙江最佳觀星地」。人間四月芳菲盡,何不靜等月夜至?4月6日,月見獅心這一晚,盈凸月將與獅子座最亮的星星軒轅十四靠得非常近。你會發現藍白色的軒轅十四與月亮相距僅為1度。
  • 日本版「編輯部的故事」:24歲職場新人遇到61歲嚴厲主編
    30年傳奇主編,掀起日本「生活革命」編輯部的故事,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上演職場青年遇到的問題,「師父」花森從不給出答案《編輯部的故事——花森安治與》 著者:[日]唐澤平吉 譯者:張逸雯 出版社:理想國|書海出版社
  • 牛郎織女的故事並不美好,它只是人間「牛郎們」的一個夢想!
    七夕節新解:其實它只是中國底層男人們的一個「夢」!七夕、鵲橋、牛郎織女來相會,是中國古代民間流傳下來的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說它美好,是因為它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尤其是超越了所有中國最底層男人們的想像。一個放牛郎,窮得要死,結果被天上的仙女下凡一見鍾情地愛上了,而且兩人還生下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若不是玉帝發怒,將織女捉上天庭,這對人神相戀的夫妻恐怕生出十個八個孩子來都沒問題。人間、天上,因天河的阻隔,牛郎織女從此不得相見。
  • 《人間至味是清歡》丁人間唐曉剛,誰才是橫刀奪愛的一個
    雖說《人間至味是清歡》主線不是丁人間、唐曉剛跟林月的故事,但作為副線故事,狗血程度不亞於主線呀!丁人間跟林月是夫妻,但其實林月跟唐曉剛才是最開始的戀人。而這唐曉剛跟丁人間又是同宿舍的好兄弟,兩人算是同時喜歡上林月的,但卻被唐曉剛先得到林月。
  • 《石器時代》之未來世界的酒
    家住《石器時代》「加加村」的村民「霍奇斯」,昨晚在村子水井旁聽到了一些奇怪的聲音,隨後還撿到一個奇怪的東西……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難道是火星人來到了原始時代?答案且待《石器時代》之「未來世界的酒」任務為您揭開。
  • 新劇《功勳》,周迅扮演屠呦呦,不食人間煙火
    可就是不懂人情世故,不食人間煙火,只一心撲在科研上。她是那種外表冷,但是心頭很熱的人。為了能夠研究中抗瘧新藥,付出了自己的一切。這樣一個專注、高智慧的女性角色,對周迅本人性格而言,可謂駕輕就熟,而屠呦呦的丈夫則由靳東飾演,他是最懂女主的人,為人儒雅大度,處事智慧幽默,頭腦清晰,他賦閒在家的日子裡,就幫助屠呦呦照顧孩子,買菜做飯,理財算帳,甚至還和其一起討論業務,幫忙查資料。
  • 晉江大神級作者:人間救贖priest筆下的人間煙火
    最近幾年湧現出來的大神作者priest人間救贖priest,人間希望巫哲,人間蜜糖漫漫何其多,人間溫柔木蘇裡,人間初戀木瓜黃,人間拖更淮上,人間美好靜水邊,人間恐怖西子緒,人間浪漫稚楚,人間理想墨香銅臭,人間玻璃水千丞 ,人間遺憾南康白起。人間浪漫原耽圈。
  • 許願指南:十二星座大年初一拜什麼能全年收穫好運?
    許願指南:十二星座大年初一拜什麼能全年收穫好運?——來自裴恩佔星師的新春祝福 許願指南
  • 有一種說法認為,路遙寫出了平凡的人間苦難,帶有特定的時代痕跡
    有一種說法認為,路遙寫出了平凡的人間苦難,帶有特定的時代痕跡,小說文筆粗糙,對歷史發展方向只作的簡單判定,而且對於歷史與現實的認識模糊,對於人生奮鬥的途徑只是簡單的敬仰和謳歌,這些局限都使他的作品情感有餘而厚重不足。個人認為,單從文字而言,路遙的文筆也許不如王蒙、張賢亮等人。但小說是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的,也只有紮根於群眾當中,小說才能夠長青不朽。
  •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有多少人付出總是很難得到回報 又有多少人為了名利戴上了冰涼的手銬簡單的幾句歌詞確將社會的一些陰暗面展現的淋漓盡致,我們曾經幻想著如何改變這世界,等到面對這個世界時,我們能做的也只不過是盡力讓這個世界不去改變我們罷了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 閱讀時,我們在一起|界面文化編輯部2019私人書單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末盤點時,我們照例以這一年的編輯部私人閱讀書單,拉開年度盤點的大幕。這已經是界面文化第四個年度書單了,這一年我們向大家推薦66本今年出版的新書。和往年一樣,我們團隊的每一位成員列出10本推薦書目,其中一本為重點推薦書目。之後合併同類項,就得出了這樣一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