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進11維空間?霍金曾有研究,認為大腦開發與多維空間有關

2021-01-17 宋看道歷史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多維空間,這個理論早就出現了。按照維度劃分的標準,我們現在生活的空間叫做三維空間,由長、寬、厚三個維度組成。三維空間中的所有物體都有質量。

以前我們一直認為三維空間是空間的最高維度。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逐漸發現空間的維度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起初,科學家們認為宇宙至少可以達到18維。後來經過不斷的推敲,我們終於確定只有11個維度可以驗證。

然而,令人震驚的是,我們現在是一個三維空間,距離11維空間還間隔了8維。從二維空間到三維空間,可以直接看到兩個維度的區別。換句話說,雖然我們確定宇宙中有一個11維的空間,但是沒有人能說出它的真實樣子。

因為根據數據,我們從第四維度之後,就無法感知了,但這是否成立還有待驗證。然而,當我們對四維空間和11維空間無所適從時,被稱為愛因斯坦繼承者的霍金說,他發現了11維空間中生命的存在。

這種說法就像一塊巨石,在平靜的湖面上激起了巨浪。有一段時間,科學家被這句話吸引住了。霍金解釋說,這個生命是我們自己,通向11維空間的通道是我們的大腦。

霍金認為,人類至今不能100%開發大腦的原因是大腦開發的比例與空間維度有關。當我們充分開發大腦的時候,就可以進入最高維度的空間。

霍金研究得最多的是維度空間,甚至是四維空間。他認為四維空間比三維空間多一個時間維度。霍金曾經舉過一個簡單易懂的例子。當你在路上一直往前走,你可以在一維空間裡想像一輛車。當汽車轉彎時,它是二維的。汽車在山坡上轉彎,是在三維空間。

但是霍金認為時間的存在可以在人們的生活中感受到,這表明人類生活在四維空間中。上例中,汽車行駛一定距離需要時間,這是三維空間加時間的結果。霍金還預言,人類進入四維空間只是時間問題。

四維空間會是什麼樣子?

既然四維空間已經被證明是真實的,如果我們進去會發生什麼?在這一點上,劉慈欣在科幻小說《三體》中也做出了大膽的猜測。

首先,如果我們能成功進入四維空間,我們將成為時間的主人。在這個空間裡,我們不必擔心過去和未來,因為一切都是同步的。

那我們進去的時候會變成神仙嗎?劉慈欣指出,我們不僅會成為神仙,還會永遠的控制時間,在這個空間裡,永生將成為可能。

書中最精彩的部分是「降維攻擊」,出現在三體系列的最後一本書《三體·死神永生》中。這種攻擊是指攻擊者利用先進的技術來降低攻擊者所在空間的維度,就如同踩死螞蟻一樣簡單!

螞蟻生活在二維空間,人生活在三維空間,我們的空間維度比螞蟻高,所以我們踩死螞蟻很簡單。

因此,霍金和劉慈欣都建議人類即使收到來自地球外部的信號也不要回復,因為那樣會暴露出地球的位置。四維空間裡的外星人對付我們三維空間的人,也如同踩死一隻螞蟻那樣簡單!

當然,這些只是一種猜想,但不可否認的是,劉慈欣的《三體》絕對是科幻小說的裡程碑,它不僅是一部精彩的小說,而且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憑藉《三體》,劉慈欣獲得了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同樣是《三體》的忠實粉絲,在讀完前兩部之後,歐巴馬甚至發動白宮聯繫劉慈欣催稿,希望可以儘快看到第三部的英文版。

除了歐巴馬以外,FaceBook總裁扎克伯格、小米雷軍、360周鴻禕、騰訊馬化騰,也都是《三體》的推崇者。在雷軍看來,《三體》對他們公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黑暗森林、降維打擊等概念,都值得他們警醒。

《三體》共3本,尤其是第三部《三體—死神永生》,絕對算得上是一篇大手筆,它將整個地球,整個銀河系,展現在宇宙的大背景下,真正觸發靈魂深處對於人性的思考。

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們,我強烈推薦大家去看一下,它不僅可以給你帶來閱讀的震撼,更會引發對人性的深層次思考,對你的價值觀會有所啟迪。

有人擔心科幻中的物理概念會不會看不懂導致影響閱讀體驗。其實完全不用擔憂這個,我是物理學外行,依然能輕鬆讀懂,我剛上初中的侄子在閱讀的時候也毫無壓力。

馬上新年都要到了,送自己、朋友、親人禮物時,強烈建議送這套科幻盛宴,點擊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哦~

相關焦點

  • 時間旅行就是穿越到四維空間?霍金表示:時間旅行完全可行
    隨著空間理論的不斷研究,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時間旅行是可行的,而時間旅行的本質就是穿越到四維空間!所以今天,我想帶大家看看霍金對時間旅行的看法和他對空間的看法。大多數科學愛好者都熟悉「霍金」這個名字,他對宇宙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意見。然而,今天我們只討論霍金對時間旅行的看法,霍金生前曾在一個節目中說時間旅行是可行的。
  • 如果人類能進入四維空間,是否可以掌控一切?霍金早已做出警告
    螞蟻不僅可以向四個方向行走,還可以上下行走,這證明了三維空間是存在的,只是螞蟻並沒有感知到。同樣,四維空間也存在,只是我們受三維空間的影響,沒有覺察到而已。通過這個例子,我們還可以發現,在高維空間中,我們可以看到低維空間中發生的事情,甚至可以控制二維空間中的一切。也有人大膽猜測,如果我們能進入四維空間,是否意味著我們能控制一切?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早就提出了相關的理論。
  • 進入四維空間,人類真的會變成「神」嗎?來看看四維世界有多嚇人
    四維空間比三維空間多了一個時間軸。這一時空軸的存在,允許四維空間中的生物可以任意觀察每一個時間點。正如我們經常看漫畫書一樣,我們讀完整本書之後,有一天突然想起一個情節,然後又翻開。不要再看了,直接翻到那一頁就可以了。第一個提出「維度」概念的人是愛因斯坦,他在20世紀早期曾說過宇宙有多個維度。人的三維生命包含在四維空間中。
  • 人類大腦得到100%開發會怎樣?知情者會感到可怕
    放眼幾億年前,儘管恐龍也曾是地球上的霸主,並「統治」了生物界多年,但它們卻沒能夠學會使用工具,更沒有建造出高樓大廈,沒能衝出地球。人類之所以這麼優秀,可以說全屏聰明絕頂的大腦。人類與其它動物不同,可以思考,能夠使用工具,可以利用地球上的各種資源被人類所用。目前,人類已經能夠上天入地,通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明,人類已經能夠深入海底,能夠登上月球,能夠將探測器發射到其它星球上去。
  • 預言家霍金給人類留下十個警告,其中一個與日本有關,很可怕?
    霍金,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他作為一個身殘志不殘的人,很好地詮釋了什麼叫做大毅力。雖然人們都認為他是科學家,但或許只有少部分人才知道,霍金其實並沒有那麼神奇,因為,作為一個交流都需要靠機器人和電腦的,基本上都是助理在認識他的意思,也就是說霍金的預言,很可能並不真正的出自霍金。
  • 德國數學奇才,推演高維空間真實存在,進入四維空間的人會怎麼樣
    他說,除了人類生活的三維世界外,還有一個四維空間。人體器官、四肢和大腦都遵循三維空間的規律,受到極大的限制。在四維空間中,沒有左、右、前、後、上、下,也沒有方向。四維空間是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首先提出的。人類生活在低緯度空間,高緯度空間對我們來說非常神秘,但高維空間卻一直控制著低緯度空間。當螞蟻觀察所有事物時,它採用二維思維。當他們看所有的東西時,這是一種平面牆。
  • 霍金又出了一本新書,你能聽懂他講的黑洞奧秘嗎
    霍金的著作頗豐,但是除了對常人來說天書般的學術文章和高深理論外,他還做了什麼?在紅遍全球的《時間簡史》中,霍金探索了時間和空間的奧秘,並對宇宙的本性、空間和時間、黑洞、時間箭頭等問題進行闡述。而《我的簡史》則是霍金的自傳,講述了一個炮火中誕生的英國男孩,是如何「倔強地」成長為今天我們所尊崇的坐在輪椅上的巨人。
  • 假如人類大腦開發程度達到100%,會不會成為神一樣的存在?
    有科學家曾提出一個觀點,認為人類的大腦,我們能夠利用的只有10%,90%的大腦部分還處於未開發狀態,而有一些天才,比如像牛頓,愛因斯坦等這些偉大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除了跟他們的刻苦鑽研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大腦比普通人開發利用多一些
  • 夢境是三維還是四維空間,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大腦中所謂的「休假」就是夢,但神經元並不是走尋常的路,而是根據我們每天看到的東西製造一個場景!我說過很多次,我們的夢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當我們睡覺時,神經迴路被激活,產生一些隨機的神經信號,大腦合成這些混沌信號並試圖主觀地理解它們。結果,我們做了各種奇怪的夢,其實相當於視頻的第二個片段!原材料一定存在過!
  • 六大維度組成的多元智力理論,孩子到底該怎麼培養,才能開發大腦
    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學習好,而學習好又得智力發育好,所以在好多家長看來,首先得給孩子充足的營養,才能促進大腦發育。不過,孩子的大腦不是靠吃出來的,而是講究個「開發」二字。傳統理論下,語言和邏輯就是智力的核心因素,不過發展到後來就又有專家對這種理論提出質疑,他們認為智力發育是與很多因素相關的的,不過又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
  • 美國神經學家將用iBrain「翻譯」霍金的大腦
    高小榕說,由於不同人控制大腦的能力有差異,有的人只需半小時就能學會控制機器狗,有的人則要花幾個小時。在英國劍橋,婁讓前往採訪的《紐約時報》記者一同參與實驗,想像某樣東西,結果發現「霍金比記者做得好很多」。「霍金的大腦擁有特別厲害的專注能力。」婁說。
  • 引力是四種基本力中最弱的,科學家承認它可能洩露到其它空間維
    因而更深入地研究引力的基本性質,是推動統一理論發展的重要步驟。物理學家們也開始突破原有的理論框架,認真思考牛頓反平方定律的成立範圍。我們目前認知的世界有三個空間維度和一個時間維度,合起來是一個四維時空。除了我們生活的四維時空之外,可能還有更多的額外空間,我們不能直接「看到」它們,很可能是因為那些額外維的空間尺度太小。這裡可以用一根電纜作為例子來解釋額外維。
  • 為什麼很多女生都是「路痴」| 男女的空間認知有什麼差異
    男生和女生的空間能力有什麼差別?前面提到,女生的認知風格通常是前兩種,即界標型和路線型,而男生通常是第三種,即整體型。這種差異就決定了他們在空間中不同的能力,體現在認路上,就是女生沒有方向感,容易迷路。許多研究表明,空間認知能力方面男性更佔優勢,但這也並不是說女性的發展空間被抹煞了。有一種說法是:空間能力和數學能力有關。
  • 哈佛研究:大腦發育黃金期一生只有3次,家長務必幫寶寶抓住
    高爾基說:「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哈佛行為學家「查理德教授」研究證明:人類一生的發育高峰期僅有3次高峰期,同時被稱為腦部神經系統發育的「黃金期」,我們要認真利用好這3個階段,一邊對孩子的大腦進行有規律的訓練!
  • 探秘iBrain:翻譯霍金大腦的腦神經設備
    過去30年裡,患有運動神經疾病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一直用殘存的肢體能力,表達這顆世界最聰明大腦裡的所思所想。但眼下,隨著身體機能不斷衰退,一切奧妙的思想可能都要永久封存在這顆大腦裡了。  全球的科學家可不允許這樣糟糕的情況發生。「現在他正和不同團體合作,研究新的技術。」
  • 終於解開了愛因斯坦大腦僅開發20%開發到極致可用意念控制
    比如達文西、霍金等等。小編今天要說的這位,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而他的傳奇也是經久不息,他就是愛因斯坦。 「偷天換日」的腦醫生 愛因斯坦對整個世界作出了很大貢獻。可是在1955年的時候,76歲的他卻因動脈瘤去世,永遠的離開了人世。根據遺囑,他的屍體將會火化掉,骨灰也會灑在一個沒人知道的地方。
  • 洞頭區召開專題會議 研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11月20日下午,洞頭區委書記王蛟虎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聽取該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研究成果匯報。區領導林霞、葉海峰、汪慧平、劉素婷、張方任等參加會議。據了解,此次該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期限為2020年到2035年。
  • 開發孩子大腦 科學還是騙局?
    7月20日上午,劉先生反映,西安市未央路與鳳城二路十字東邊的南方酒店內,有一家叫子楓教育的公司在對一批孩子進行特殊培訓,「他們宣稱是開發孩子大腦,說開發完後孩子能蒙著眼睛看書走路。」劉先生說,他兒子也被妻子帶著在培訓,妻子反饋給他的培訓成果是,孩子們不僅能蒙著眼睛用腦門辨識色卡、認漢字、看撲克牌,甚至能用腦門讀出陌生身份證的號碼,雖沒親眼所見,但他卻堅決不信會有培訓機構能訓練孩子們這樣的超能力。
  • 人的腦部容量有多大?僅開發10%,換算成硬碟容量能堆80米高
    筆者:三體-小遙進入科技時代後,人類文明擁有豐碩的研究成果,在探索宇宙之餘,研製高級的人工智慧成為科學家們的重要目標。在很多人看來,目前世界上存在很多比人腦還要發達的工具,超級計算機和人工智慧都在其中。
  • 男女6歲前大腦發育存在差異,父母差別教育,才能更好地開發智力
    其實身邊也有很多關於兒子女兒如何養育的例子,比如幸孕姐的閨蜜彤彤,她家就有一對龍鳳胎,平時教育起來可是說不盡的「麻煩事」,哥哥愛看的永遠是《超級飛俠》,妹妹則要搶著換成「冰雪公主艾爾莎」。看了網上這個兒子女兒差別養的事情就忍不住問,原來所有人養兒子女兒都有自己獨有的差異,她家的也是很發愁為啥都是孩子,反正他們現在也沒有性別意識,養起來還這麼費勁這麼多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