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蘭珍
「在家門口就能把奶賣出去,一次性收完奶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1月13日,甘孜州康定市俄達門巴村村民秋吉羅珠領到賣牛奶的錢,高興地說。當天,在俄達門巴村舉行的奶款發放儀式上,村民們共領到73.4萬元奶款。
儀式現場,村民代表唱起原生態歌曲、跳著歡樂的鍋莊。從1000多元到3萬多元,現場60多戶村民交收據、按手印、拿現金。村民窮批2020年供奶3077公斤,全村供奶量最多,成為優秀供奶戶,共收到36924元現金。
今年是當地牛奶生產企業康定藍逸高原食品有限公司發放奶款的第8個年頭,也是歷年來發放金額最多的一次。藍逸公司與俄達門巴村的合作始於2012年,已有8年。2012年之前,每到臘月,位於康定市折多山以西俄達門巴村的村民要發愁了。散居在偏遠山溝,以犛牛為生的牧民,通常以賣犛牛奶或酥油、奶渣換取生活所需,但因交通閉塞道路險阻,銷路一直不好。村主任相多以前經常說:「我們走不出去也沒人願意來,日子愁得讓人焦頭爛額。」
2012年,藍逸公司與俄達門巴村建立合作關係。「以前我們自己找外面收購商賣奶,每斤只能賣兩、三元,現在和公司籤約,每斤能賣到6元!」秋吉羅珠曾是俄達門巴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在他家每年僅靠售賣犛牛鮮奶,收入就達萬元以上。
2020年,俄達門巴村供應犛牛奶總量達到12.2萬斤,獲得奶款收入73.4萬元,總收奶量創造了歷史的新高。隨著2020年藍逸奶站竣工,俄達門巴村已經成為藍逸公司穩定的犛牛奶供應基地。目前,公司與該村已經建立起一套「公司+奶站+牧民」循環產業發展模式,讓牧民群眾獲得實惠,收入明顯增長。公司負責人張榮表示:「犛牛奶產業是甘孜州牧民脫貧致富的民生產業,藍逸將持續致力於犛牛乳產業發展,完成『五大牧場』、『十六奶站』的產業布局,建設犛牛奶產業園區,不斷提高甘孜州犛牛乳製品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度,持續實現牧民增產增收,為高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