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全國人大代表們在分組會議中熱烈討論。深圳特區報特派記者 何龍 攝
    原標題:代表委員熱議穩就業
    提高供需契合度 實現高質量就業
    深圳特區報北京2019年3月7日電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引人注目地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強調穩增長首要是為保就業。在「六穩」工作之中,穩就業排第一。穩就業成為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建言的熱點話題之一。
    地方政府要有新擔當做好職業技能免費培訓
    全國人大代表楊飛飛建議,要以現代職業教育的大改革大發展,加快培養國家發展急需的各類技術技能人才,讓更多青年憑藉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在穩就業方面,政府可以抓好職業技能培育工作。他說,深圳市龍華區委區政府通過免費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舉辦職業技能競賽等舉措,在轄區營造出重視人才崇尚技能的濃厚社會氛圍,激勵和帶動了一大批技能人才快速成長。
    「落實好政府責任,是實現『穩就業』的有力保障。」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四川省委會副主委張力認為,目前我國就業局勢總體穩定,但「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同,「變」和「憂」的情況不一,迫切需要各級地方政府切實履行好本地區穩就業的主體責任。建議充分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分析和預測,強化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為企業和勞動者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服務。
    教育機構要有新思路建設學校就業網絡
    一方面是企業喊招工難,一方面是學生說好工作難找。問題出在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建宇說,當前就業結構性壓力較大,就業難和招工難並存。要把握我國經濟正在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的趨勢,做好各個就業人群需求端與供給端的匹配。
    「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是高校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使命。」全國政協委員、南京財經大學校長程永波表示,作為培育人才的高校工作者,更要時刻關注就業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增速放緩、結構加快調整的關鍵時期,發揮就業的『穩定器』作用尤為重要。」程永波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就業的規模與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高校在人才培養上要敏銳地捕捉科技發展的熱點,精準地調整專業結構,科學地改進專業設置,多開設一些產業轉型、技術進步所急需的課程與學科,提高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契合度。
    「建議積極開拓市場,進一步加強就業網絡建設。」全國人大代表、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李勤說,職校要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要重視學校就業網絡的建設,要密切學校和用人單位之間的關係,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廣闊的天地。
    企業要有新作為以高質量發展創造崗位吸納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會長陳錦鳴表示,推動就業的重要力量來自於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提供了80%的就業崗位,吸納了70%以上的農村轉移勞動力,新增就業90%在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發展得好,就會增加用人,就業率自然會相應提高。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念沙表示,在「穩就業」上企業發揮重要作用。要加強業務創新,優化配置人力資源。要提升職工交流轉崗的承受力,降低人力資源流動的摩擦係數。通過創新培訓內容和方式,使職工接受培訓成為常態,提升職工素質和技能,可以在更廣的領域實現再就業。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擴大就業的主體,就必須要通過持續創新激發企業活力,通過擴大投資來帶動就業。今年,蘇寧史無前例地制定了新增8萬人、員工增幅32%的就業目標,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持續的創新創業,通過穩定的投資,推動持續的發展。「當聽到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時,給了我非常大的觸動,感覺我們不僅走對了,而且走得更加堅定了。」(特派記者 石義勝 周元春 方慕冰 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