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陪兒子騎遍中國四大淡水湖,體育是最好的性格教育

2021-01-09 環球網

本文轉自【錢江晚報】;

父子倆。本文圖片 錢江晚報

自己並不是體育達人,孩子也沒有突出的體育天賦,體育老師出身的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副校長方文廣在孩子小學一到四年級期間,陪著他騎遍了太湖、洪澤湖、鄱陽湖、洞庭湖國內四大淡水湖。

騎行對於這對父子來說,既有身體方面的磨練,也有意志品質的培養,更有旅程當中對生活的感悟——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他說這是自己給孩子人生最好的禮物。

父子倆騎行四大湖的路線。

3公裡後兒子嚎啕大哭

「騎了3公裡多的樣子,突然摔了一跤,他嚎啕大哭,當時他可能有放棄的念頭。我在前面沒理他,等他哭完,把他自行車扶起來繼續前行。我問他可以嗎,他說可以了,我們重新開始走。」四年後回憶起騎行第一站,方文廣的敘述像電影回放那般清晰。

2016年的國慶,兒子方家珉6歲,剛剛邁進一年級大門。在很多孩子還在父母懷裡撒嬌的時候,方家珉已經和爸爸方文廣站在了環太湖400公裡的騎行道上。

6歲的孩子,環太湖400公裡,到底能不能堅持下來?方文廣說其實當時自己心裡也沒底,不知道這個決定是對是錯,畢竟孩子還那麼小。

方家珉的騎行生涯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學會了騎自行車後,父子倆主要在小區裡騎。體育老師出身的方文廣經常帶兒子看一些體育新聞,有時候跟他說說環法國、環義大利自行車比賽。

突然有一天吃晚飯的時候,方家珉抬頭問爸爸:「爸爸你什麼時候帶我去環湖騎行?」

孩子這個突如其來的詢問讓方文廣有點懵。雖然自己是體育老師,但他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念頭。兒子的這句話仿佛打開了方文廣心裡的一扇窗——這樣一個運動經歷,也許能給孩子帶來一些什麼。

此後,父子倆的騎行軌跡從小區開始,逐步擴大到小區的周邊道路、環西湖、江邊,甚至環杭。塘栖、海寧都留下過他們騎行的身影,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環湖騎行做準備。

「一旦我們往前騎了,就沒有回頭路了。」這是在環太湖騎行之前,方文廣跟兒子說的原話。6歲的方家珉對這句話懵懵懂懂,也許直到3公裡後摔倒嚎啕大哭的時候,他才真正明白。

騎行第一天,除了吃飯、補給,每15公裡左右休息一次,6歲的方家珉從早上8:30一直騎到下午5:30。

那天下午5點鐘左右的時候,距離預訂的酒店還有3公裡,方家珉實在是騎不動了,像其他孩子一樣叫苦叫累。但是爸爸告訴他,騎行第一天,他就已經突破了自己平時最長騎行距離70公裡的紀錄。最終他們花了4天時間完成了環太湖騎行。

2016年6歲的方家珉在太湖邊。

一碗落了蒼蠅的面

父子倆騎行四大淡水湖經歷了很多事,有些事情父子倆淡忘了,有一碗麵卻始終難忘。

2017年騎行洪澤湖,途中遇到磅礴大雨,父子倆全身都溼透了,肚子又餓,帶的東西也快吃完了,就在路邊一個小作坊工棚裡躲雨。躲雨時,一位老奶奶客氣地招呼他們進去,特地給他們燒了兩碗面。

父子倆正在吃的時候,有一隻蒼蠅啪一下掉到了方文廣碗裡。「一般情況下我不可能再去吃這碗面,從衛生的角度我也不能吃。但是看得出老奶奶生活是很拮据的,煮兩碗面給我們吃並不容易。當時我看著兒子,就用筷子夾出蒼蠅扔掉,然後用餐巾紙擦了擦筷子,繼續把面吃完。」

方文廣說,那個時候他其實就是做給兒子看的,父母的言行就是最好的教育。

雨歇再出發的時候,他給了兒子100塊錢,讓兒子偷偷溜進廚房,把錢放到灶臺上。老奶奶發現了,跑出來說不要錢,在兒子「奶奶再見」的稚嫩聲音中,父子倆騎著車已經跑遠了。方文廣後來跟兒子說,別人給予幫助,不能忘記。

「我當時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契機,跟兒子說,我之所以不把那碗面倒掉,既是感恩,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陪伴是值得的

從6歲開始,每年國慶假期都成了父子倆的騎行約定。

四年間父子倆騎遍了太湖、洪澤湖、鄱陽湖、洞庭湖國內四大淡水湖。騎行中方家珉也從最開始的哭鼻子到默默跟隨,再到並駕齊驅、有說有笑。去年的環洞庭湖騎行,9歲的兒子已經成了領騎手,時不時把老爸甩在身後。

方文廣說,四年騎行其實他也沒有要求兒子速度能夠提高多少,或者把意志品質磨練到多少,他其實就是想讓兒子有這麼一段不尋常的經歷,在他的人生某個時段能夠激勵他。

「每次他都跟我講,最喜歡騎上坡,因為知道騎完上坡一定有下坡。另外一個含義他可能沒有意識到,但是作為父親,我感覺到了,他的那句話背後意思其實是——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人生的道路一定要往上坡走,這樣才可以看得更多更高更遠。」9歲兒子不經意中的話,讓方文廣覺得一切陪伴都是值得。

方文廣說,孩子身體上得到的鍛鍊固然讓他開心,而孩子在騎行旅程中自然而然、不經意間得到的對生活的感悟,才是最讓他開心的。

四年間方家珉已經從一個6歲的稚童成長為一個身高近1米5、身材勻稱的四年級學生。不但身體變化了,面對任務面對困難,也比同齡人更加從容淡定,體育運動經歷給他帶來了堅毅果敢和永不放棄的品質。

在班級裡,方家珉不是體育成績最好的,學習成績也只能說是中等,但超出同齡人的「知理」卻經常讓班主任和其他老師讚不絕口。

方文廣的下一個計劃是在兒子小學畢業的時候帶著他騎行青海湖,作為兒子的畢業旅行。疫情期間,方文廣把4年騎行期間的日記整理了一下,準備給兒子做一份精美的成長手冊,等到兒子小學畢業的時候送給他。

「也許他現在不覺得,但等他長大之後再來回首這段經歷,肯定會感觸更深。」

相關焦點

  • 這是巧合嗎,中國四大淡水湖,與四大神獸如此相似
    不可思議的巧合,中國四大淡水湖,與四大神獸竟然驚人的相似在中國的神話故事裡,我們一直有四大神獸的傳說,分別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獸是古人結合神話和天文學的觀察所誕生出來的。古人在觀察星空的時候,將二十八星宿作為黃道赤道附近的坐標。
  • 中國的四大淡水湖,如今都怎麼樣?鄱陽湖面臨消失!
    我國有著五大淡水湖,然而其中有四大淡水湖如今的現狀也十分讓人擔憂。洞庭湖在我國可是非常聞名的,在古代就有很多文人騷客為洞庭湖寫詩作詞,曾號稱「八百裡洞庭」,規模是非常龐大的。但是洞庭湖卻因為人為圍湖造田、非法採砂、養殖、捕撈等行為,使洞庭湖出現了面積縮小、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的現象。
  • 神秘的中國文化——中國四大淡水湖所對應的四大神獸
    左青龍,右白虎,北玄武,南朱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四象。四象最早形成於商朝,當時人們把天分為東南西北四宮,分別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個神獸命名;這就是「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最早形成的原因。因此,四象最早是出現在天文學中。
  • 中國第四大淡水湖面積增至2036.2平方公裡
    呼倫湖是內蒙古第一大湖、東北地區第一大湖、中國第五大湖、第四大淡水湖、亞洲中部乾旱地區最大淡水湖,為構造成因的礦化度受環境影響較大的淡水湖。呼倫貝爾市政府官方消息稱,2019年,呼倫湖綜合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水質指標穩中向好,水量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生態環境明顯恢復,呼倫湖自然保護區內的野生鳥類、魚類種數分別達到345種和32種,種群數量也有所增加。
  • 江蘇低調的古鎮,擁有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是淮揚菜的重要發源地!
    在眾多城市中,淮安是我的最愛,說起淮安在國內知名度不高,但確實是一座有內涵的低調城市,因為地處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正好在「秦嶺-淮河」南北分界線上,擁有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也是淮揚菜的重要發源地。來淮安一定要去看看河下古鎮,因為它是淮安古文化的縮影。古鎮形成於周朝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 我國四大淡水湖的形狀,正好對應古代四大神獸,巧合還是天意?
    我們先來看對比圖:兩者確實有相似之處,有人解釋為:四大神獸是人們想像出來的,形象千變萬化,只不過有人根據四大淡水湖的形狀,來對應畫了四大神獸。對於這個解釋我不太認同,如果完全是照葫蘆畫瓢,那麼是否意味著每個湖泊都有畫成任意一個神獸的可能!
  • 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湖畔,大堤有1800年歷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洪澤湖古堰景區位於洪澤湖湖畔,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景區景點眾多,已建成集文化體驗、養生休閒、大湖旅遊、森林探險、現代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文化旅遊景區。除洪澤湖大堤外,還有水釜城、漁人灣、開心園、古堰梅堤、洪澤湖紀念碑、周橋大塘、智懷紀念碑、辛巴遺址、九龍灣、勤廉教育館、中國印博物館、洪澤湖漁文化博物館、科普基地防震減災、官丹樂園等景點。
  • 中國「最委屈」的湖泊,屬於中國第四大淡水湖,知名度卻低得可憐
    水對我們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對於地球上的整體水資源來說,實際上大部分是不能飲用的水,人類可以飲用的水不多,我們國家的淡水湖裡有各大淡水湖,背著大家有所輕視,其中的四大湖,這是為什麼?這個淡水湖位於江蘇省淮安和宿遷兩個地方,是我國的第四個淡水湖,但是說到淡水湖,大家一般想到的是例如池塘、洞庭湖等有名的湖,這些湖的景色非常有魅力,現在也成為了觀光景點。但是,今天這個洪澤湖的知名度很低,因為大家都不知道,所以知道的人很少,但是,其中的價值很大。這個湖是淮河流域的大型水庫和航運的據點,也是漁業和特產等的生產基地,對畜牧業有著巨大的貢獻。
  • 不陪孩子的父親,為什麼大多晚景悽涼?
    )不陪孩子的父親,為什麼很多都晚景悽涼?這個世界,正在偷偷地懲罰那些不陪孩子的父親。不陪孩子的父親晚年易被妻子丟棄為什麼不陪孩子的父親,大多晚景悽涼?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中國,有個人被稱為"傳奇父親""博士之父",名字叫蔡笑晚,他有多牛?
  • 四川:父親背兒子上完高中 還要背兒子上大學(圖)
    武勝中學的師生都能看到這樣一幕:身高1米6的鄧德輝騎電瓶車載著兒子進到校園,然後俯下身,體重100斤的兒子順勢趴在其後背上,他再背著兒子走進二樓的教室,然後轉身離開,趕到附近工地打零工,這讓他每個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中午再趕到學校,接兒子回家。
  • 臺灣40名孤兒騎單車大陸行 山地車冠軍也來陪騎
    志願者楊民忠的「父親節」  「剛到杭州了。16天十幾個城市,述說著同一個故事,真有點累,還是要加油!」鐵桿志願者楊民忠在微博上感嘆。3200公裡、近70人的給養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連日來楊民忠奔走在十幾個城市間,連父親節和端午節都沒顧上和家人團聚。
  • 浙江被忽略的湖,是浙江四大名湖之一,更是省內最大的天然淡水湖
    但是在目前中國的一些旅遊文化湖中,中國南方地區的湖是更加明顯和有價值的,這就是他的湖水文化在中國的不同之處,所以他的文化意義也很大,所以介紹了浙江容易忽視的湖水,雖然不比杭州西湖有名,但他發揮的意義也很大。
  • 風動「騎」遇 好個良辰秋景
    風動「騎」遇 好個良辰秋景 2020-10-15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精英教育的短板,卻是美國精英階層熱衷的入場券
    中國教育向來崇拜學術精英,體育特長生被視為邊緣人,甚至還會被打上「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標籤。我們的精英教育為什麼會拋棄體育?缺失體育的中國教育能培養出未來社會精英嗎?這是我們需要深思的問題。對中產階級來說,以體育獲得精英大學的入場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財富的差距築起了一道向上流動的鴻溝。作為美國式社會精英的養成之道,體育特長生激烈競爭的背後是昂貴的成本付出,也是白人精英階層的再生產和自我複製的最好方式,對大多數中產階層來說是可望不可及,這也是美國精英選拔機制的問題所在。中國精英教育為何排斥體育?
  • 留後世一二有用事業 作為狀元、實業家與父親的張謇
    張謇寫給兒子張孝若的家書。(本圖選自南通市檔案館、張謇研究中心編《父愛如山:清末狀元張謇寫給兒子的信》一書。)在中國近代化的歷程中,江蘇南通是一顆璀璨的星,這座濱江臨海的城市,擁有中國近代第一座公共博物館、第一座獨立設置的中等師範學校……而這一切都與一個叫張謇的人有關。
  • 「交通+體育」,有搞頭
    此後,在環法中國自行車挑戰賽(雲南區)等國際高知名度的成熟業餘賽事中,雲南交投經營公司作為賽事合作方參與其中。通過與知名賽事主辦方的深度合作,雲南交投對於大型賽事的運營方式有了深層次了解和實踐,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機遇。讀書鋪服務區基礎設施建設甫一結束,雲南交投就進行了融合工作部署。
  • 鄧超9歲兒子火遍日本,被贊「流川楓」:優秀孩子背後是優秀父母
    一、鄧超被9歲兒子搶了風頭,靠顏值火遍日本網  鄧超的兒子如今已經九歲了,前段時間鄧超孫儷帶著孩子們參加活動,這是夫妻倆第一次帶著孩子們正式亮相。之前在社交平臺曬的照片都只有背影或者是側臉,根本看不到孩子長什麼樣。
  • 父親的夢想:願你們一生平安喜
    都說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所以我忙到沒有時間陪她,她不生氣也不鬧,總會安安靜靜等我回家。她會聽我講故事;她會跟我分享學校的趣事;她也會在文化宮陪我合影......貼心的她總讓我覺得這個父親做的不夠好,可我依舊想做個好父親陪她,伴她,呵護她。
  • 中國四大書院之首,中國教育的發源地,範仲淹就出自於此
    在古代,學校特別重要,學校的老師在當地地位很高,老師大多是有學識、有教養的人,我們中國現在有四大書院,這個四大書院是以前上課的地方,有很多名人在這裡上課或上課,這個四大書院可以在千百年的戰火中倖存下來。
  • 兒子被人起綽號,父親直接將其名改為綽號,結果幾十年後名揚天下
    眾所周知,中國自古以來出英雄,我們這個泱泱大國兩千多年來湧現了無數的風流人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無一不是各個時代的驕傲;還有受胯下之辱的韓信,和討過飯的朱元璋,從最卑微的小人物奮鬥到最後可與日月爭輝。所以說,身份不重要、背景不重要,只要他做的事情於國於民有利,那麼是金子也總會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