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般的說法: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序》真跡被唐太宗李世民作為殉葬品,從此不見天日,後世只能看到馮承素的摹本。對此,郭沫若現在有不同的看法:
《蘭亭序》根本就是王羲之所寫,而是他七代孫智永所作!大家常見的王羲之碑帖也都不是王羲之所寫,均為偽作!……
此言一出,如果按照郭沫若說法,整個書法史都要重新編寫,考古家、書法界一篇譁然,但是敢站出來駁斥,寥寥無幾!
一方面是:郭沫若本人位高權重、炙手可熱,加上康生的支持,大家敢怒不敢言
另一方面:郭沫若根據南京地區出土的晉人王謝墓石,其書體與《蘭亭序》筆跡迥異,有理有據。
偏偏南京文史館館員高二適不信這個邪,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蘭亭序〉的真偽駁議》,指名道姓,逐條對郭沫若進行駁斥,結果無任何報社敢發表。
後來經過章士釗轉給主席,主席做了批示:「筆墨官司,有比無好」,該文章才得以發表,而且他老人家還專門給郭沫若寫信,調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高二適是典型的文人,對事不對人,治學嚴謹,狷介孤傲,甚至帶些迂直,其書法水平不亞於郭沫若!
他集拓、帖學一脈,並致力章草,走得並不完全是「二王」路數,與近現代碑帖諸大家的審美取向也有著根本的不同。
關於這一點,其實在書壇也一直有所爭論,對此,他很少做回應,可以從他懷素《自敘帖》跋詩中他的孤傲不羈、睥睨千古的一面:
懷素《自敘》何足道,千年書人不識草。憐渠懸之酒肆間,只恐醉翁亦不曉。我本主草出於章,張芝皇象皆典常。餘之自信有如此,持論教汝休皇皇。
好一句:餘之自信有如此,持論教汝休皇皇!可見他性格孤傲的一面!
高二適對懷素多有批評之意:
「懷素書雕疏,不得方筆圓勁之勢,此其所短也。」「寫此等大草,須當隨意轉、信手側,不宜故作欹傾姿態也。此的是懷素書也,滑筆不可取」。
這是書論,即使到現在,依然爭議很大!
如果說郭沫若是在傳統繼承上,兼容眾長,而高二適選擇的是迥出時流,超越碑帖限閾,選擇了一條不古不今之路。
尤其是他的草書,更是如此:
他的章草取宋克鋒穎側利、脫略跳蕩的靈動之旨,並融有楊維楨破斧缺斨、亂頭粗服、不為合格、矯傑橫發筆意,甚至還有幾分歐陽詢的《仲尼夢奠帖》根基,並且加上自家的奇逸肆宕、解衣盤礴的狂率之美!
他的草書,任何古人的筆意都不突出,但是每個筆畫都有古意,一切都順其自然,絕無做作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