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淪為人質一個月的意女記者命運多舛———
3月4日對遭綁架的義大利女記者朱利亞娜·斯格雷納以及義大利人民來說,本來是一個值得歡慶的日子,因為斯格雷納在經過一個月的綁架生涯後,終於重新獲得自由。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斯格雷納在與兩名救助自己脫離苦海的特工回家的途中,竟然遭到駐伊美軍開槍射擊。其中一名特工因為保護斯格雷納喪生,而斯格雷納本人也身受重傷。
飛來橫禍:回家路上遭槍擊
3月4日一早,義大利政府向自己的人民透露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被綁架一個月之久的女記者朱利亞娜·斯格雷納將很快回家。隨後,義大利《宣言報》負責人弗朗切斯科·帕泰爾諾和他的同行證實了這一消息。消息立即傳遍了義大利的大街小巷,整個義大利沸騰了。人們開始以不同的方式來慶祝親人獲釋,歡迎親人回家。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正在等待親人歸來的義大利人民不會想到,一場不祥的陰雲正在襲來。3月4日早上,綁匪將斯格雷納交給了3名義大利情報官員,隨後斯格雷納與特工一起乘車前往巴格達機場。在伊拉克當地時間上午8點55分左右,當他們所乘坐的汽車快要靠近一個美英聯軍軍事檢查站的時候,突然有駐伊美軍士兵舉槍向他們掃射過來,其中有幾槍打中了發動機。當時車上的所有人都被驚呆了。為避免斯格雷納再度受到傷害,當子彈再次襲來時,一名義大利特工人員義無反顧地用身體擋在了斯格雷納身上,但不幸當場喪生。
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雖然斯格雷納躲過了一劫,但是肩部同樣挨了幾槍,其餘兩名特工和斯格雷納本人也都受傷。目前斯格雷納正在美軍醫院接受治療。貝盧斯科尼還證實說,這名犧牲的特工叫尼卡拉·卡裡帕利。在拯救斯格雷納的活動中,他深入虎穴與武裝分子展開談判,為記者的獲釋立下了汗馬功勞。卡裡帕利此前也曾多次參加過拯救義大利人質的行動。令人扼腕嘆息的是,卡裡帕利沒有死在武裝分子的手裡,卻白白地葬送在被稱為盟友的美軍槍下。
勃然大怒:意總理向布希討說法
在接到這一消息時,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震驚了。當時,他正在同《宣言報》總編弗朗切斯科·帕泰爾諾、斯格雷納的父親以及男友舉行慶祝活動。「(駐伊美軍的行為)太可恥了,我們的狂歡居然變成了災難。」貝盧斯科尼怒不可遏地說道。隨後,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立即傳召了美國駐義大利大使,要求美方對駐伊美軍當天打死義大利特工和打傷獲釋女人質事件做出解釋,並將相關責任人繩之以法。
貝盧斯科尼如此震怒並不難理解。眾所周知,義大利一直是美國的盟友,義大利政府不顧國內的反對,堅定支持美國發動的對伊戰爭,而且目前在伊拉克仍然派駐有約3000多名官兵。即使在斯格雷納被綁架後,義大利政府也頂住國內民眾的強大壓力,沒有從伊拉克撤回一兵一卒。而此次槍擊事件無疑是打在義大利臉上的一記耳光。
美軍辯解:布希打電話表示遺憾
面對義大利人民的憤怒情緒,駐伊美軍自然不會把責任攬到自己頭上,而是進行著極力的辯解。美軍對外表示,當時這輛汽車在靠近檢查站時正加速行駛,士兵向汽車發動機開槍,只是為了試圖通過「手勢、閃爍的白光以及打響的警告槍聲」讓司機停車。
美國總統布希獲知消息後,立即在華盛頓與貝盧斯科尼通了電話,對這一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表示遺憾。美國白宮發言人麥克萊倫也發表講話稱,「整個事件的詳情並不清楚,」但是布希總統已經向貝盧斯科尼總理保證,美國將會同義大利政府一起對這起事件展開調查。
實際上類似的襲擊事件並不是首次發生。2003年9月,義大利駐伊拉克的外交官皮耶羅·科爾多內所乘的車輛18日遭到駐伊美軍的襲擊,科爾多內的陪同翻譯當場中彈身亡,所幸的是科爾多內本人沒有受傷。
據聯合早報報導,獲釋後被駐伊美軍槍傷的義大利女記者斯格雷納,周六早上已離開巴格達的醫院,啟程返回義大利。
連結:斯格雷納的一個月苦難
斯格雷納是今年在伊遭綁架的兩位西方女記者之一。她於2月4日在巴格達市內驅車前往一座清真寺採訪途中遭綁架。從她被綁到獲釋,整整歷時一個月,她的命運一直牽動著義大利朝野。半島電視臺4日播出了斯格雷納被綁架期間的最新錄像,她身著黑色裝束坐在擺放著水果的桌子前,稱感謝綁架者對她良好的照顧。
斯格雷納反對美國入侵伊拉克,她在2月16日播出的錄像中呼籲義大利軍隊撤出伊拉克以挽救她的生命,並呼籲所有外國人包括記者遠離伊拉克。
2月19日,意數十萬名民眾聚集羅馬,舉行和平反戰遊行和集會,呼籲綁架者釋放斯格雷納,並要求政府儘快從伊拉克撤軍。但是作為美國對伊戰爭的堅定支持者之一,貝盧斯科尼領導的政府並沒有理會斯格雷納和民眾的撤軍要求,並利用在議會的多數地位在參院通過了延長意駐伊軍隊的決定。
分析:美軍作戰原則是「先開槍再問你是誰」
儘管現在不知道獲救的義大利女記者是在什麼情況下挨了美軍的槍子,但美軍在戰場上的作戰原則「先開槍再問你是誰」卻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美軍在伊拉克現行的「先開槍再問你是誰」的原則只不過是越戰時期美軍所謂「觀察兵齡男子」的翻版。所謂「兵齡男子」是美國人發明的一種軍事術語。他們在越南戰場上,因為無法從服裝上區分越南平民和越南軍人,所以就採取一種叫做「觀察兵齡男子」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向這名男子周圍射擊,如果該名男子逃跑,那麼就會被射死,如果他不跑,那麼說明是「良民」。
據悉,越戰時期,美軍經常進行一種「觀察兵齡男子」行動,據美國前國務卿科林·鮑威爾將軍回憶:「假如直升機發現一個穿黑衣褲的農民,遠遠看上去有些可疑,那可能就是個『兵齡男子』。這時飛行員會作盤旋飛行,並向他身前射擊。他要是一動,其動作即被認為是有敵意的證據。下一個點射便不再是朝他身前打,而是向他身上打了。」試想,地球上有幾個人在受到機槍掃射時會不逃跑呢?而美軍在越南就是用這樣的理由來屠殺平民的。
美軍《越南作戰手冊》中有這樣的文字:「一個活著的越南人,就可能是越共;一個死了的越南人,就一定是越共。」
無論哪國軍隊,在緊張的作戰行動中,產生誤擊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仍然有必要採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態度。在伊戰中險些成為美軍炮下鬼的倖存英國士兵傑勒德猛烈批評美國的「牛仔」飛行員,他在接受英國《泰晤士報》的採訪時猛烈批評了造成這次致命事故的美國飛行員:「他(指美國飛行員)完全不重視人的生命,我相信他是一個牛仔……他只是很高興開火。」
誤傷發生後,美軍對待戰爭罪行的態度一般有下面幾個步驟:(1)不承認(2)縮小人數(3)說是士兵個人行為(4)不道歉(5)道歉。(石雨 老秋)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