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神的傳說(中國篇·四)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
推薦閱讀書單:《諸神的起源》《諸神的世界》《諸神紀》《神話與民間文學》《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全集》《山海經》《搜神記》《道教史》《左道》《子不語》
第一、二、三篇請關注回看……
十、道教神話
大部分宗教裡都有等級秩序,道教顯得尤為複雜,主要是道教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各種不同來源的神仙建立自己特有的譜系:有的是歷史人物,比如老子、莊子;有的是民間傳說,比如四海龍王;有的來自其他宗教,比如佛教地藏菩薩;有的是眾多的自然神,比如風雨雷電四神,二十八星宿神,北鬥七星神,十二生肖神等等。
(一)道教的發展
張天師創立道教後,同時尊奉黃帝與太上老君。經過前期發展,黃老之學到了漢代達到鼎盛,黃帝正式確定為始祖神。到南北朝時,道家發現自己面臨一個大敵——佛教。魏晉南北朝亂世,佛教借"救苦救難"的旗號發展迅猛,其宗教思想遠比道教精妙。佛教不僅有橫三世佛、豎三世佛,還有五方佛、過去七佛等等,而道教主神就太上老君孤零零一個,於是道教就走上了創造新神的路子。
此時,道教除了以漢末張道陵為代表的正一道外,還有茅山派與靈寶派等派系。張道陵初創正一道時的教義思想,主要以《老子想爾注》為中心,張道陵認為:"道者,天下萬物之本也。"其主要思想,就是把"道"人格化為"太上老君",強調道教是至高無上的神聖的真教,不容任何人冒犯,把"道"人格化和神格化。
茅山派又稱上清派,尊三茅真君為祖師,因為坐落在茅山,故被人稱為茅山派。茅山派也分南北茅山道教,北茅山為創始地,南茅山為今廣東羅浮山創始人葛洪(東晉道士)。南梁著名道士陶弘景就是茅山一派。
靈寶派亦稱閣皂宗、葛家道,為三國時期葛玄創立的一個道派,活躍於江南一帶,本山為閣皂山,尊崇元始天尊為最高神。靈寶派出現的時間大致與上清派同時。該派是以信奉和傳承《靈寶經》系而形成的教派,也因主傳與主修《靈寶經》而得名。
(二)道教諸神的譜系
南宋大儒朱熹認為:"道家之學,出於老子。其所謂"三清",蓋仿釋氏"三身"而為之爾。佛氏所謂"三身":法身者,釋迦之本性也;報身者,釋迦之德業也;肉身者,釋迦之真身,而實有之人也。今之宗其教者,遂分為三像而駢列之,則既失其指矣。而道家之徒欲仿其所為,遂尊老子為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悖戾僣[jiàn]逆,莫此為甚!"
《武術匯宗》言:老子一氣化三清,三清即三山,故出三聖人,是以中天終南山出老子,西方熊耳山出如來,東方太行山出孔夫子也!《老子化胡經》相傳東晉時開始成書,至唐代增益至10卷本。自魏晉以來,佛教實力不斷壯大,佛道之爭開始浮現並趨於尖銳化,尤其以《老子化胡經》開始成書為標誌。
元朝初年,丘處機跋涉千裡"一言止殺"救蒼生,自此全真教進入全盛時期,並大肆刻印王浮的《老子化胡經》,新造《老子八十一化圖》,遭到佛教徒的強烈不滿。元憲宗蒙哥為了平息佛教徒的憤怒,曾兩次召集佛道辯論。憲宗八年的辯論是有史以來場面最大、時間最久的一次佛道辯論。禪宗僧人祥邁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奉敕將此事全程紀錄,名為《辨偽錄》。化胡為佛,不過是道教為了凌駕在佛教上,利用《史記》老子傳中"西出函谷關而去,莫知所終"之句編造出來的。
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作為第一個較為系統的道教神譜,將神仙分為七個等級,每個等級設一中位,有一個神仙主持,中位之外又分設左位、右位若干席位,安排諸神。七個等級高低有別,以第一等級為最高,以此分級,秩序井然。《真靈位業圖》神譜其實只是上清派一家之言。道家各派各行其是,在最高神問題上彼此不完全認同,隨著道教的發展和各派的互相融合,到南北朝末期,出現了統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的出現,標誌著道教神仙譜系的最終定型。
(三)道教的世界觀
道教神話中將"天"分為三十六層,其中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四梵天,聖境四天。三十六天是道教根據道生萬物的宇宙創世理論,構想出來的神仙所處的空間。道教在創設宇宙觀的時候,明顯有借鑑佛教的地方,比如道教四梵天,即佛教所說的聲聞、覺緣、菩薩、佛四重天。
道家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神仙也。"三界"指天、地、人三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道家認為在"三界"和"五行"雖然也可以超脫生死,但是有約束和局限。欲界、色界、無色界共二十八重天。三界諸天,尚未跳出輪迴。三界外,還有八天。修道者跳出三界,方能超脫劫運和輪迴,從而實現真正的自由自在,長生不老。
三清勝境,即玉清聖境清微之天、上清真境禹餘之天、太清仙境大赤之天,分別由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位天尊主宰。三清勝境之上名大羅天,即是元始大道生化之處,此天沒有主宰,只有清靜真一之道氣瀰漫諸天,以彰顯大道無形無相之理。《度人經》有云:"三界之上,眇眇大羅,上無色根,雲層峨峨。"
道教創立前,古代中國神仙所居之處統稱為"天",也是得道成仙者的居所。《楚辭·遠遊》"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認為天有九重,《九歌·大司命》稱"登九天兮撫彗星"。
玉皇大帝居住的地方在天庭,叫做太微玉清宮,位於玉皇殿,包括藥王殿、南天門、凌霄寶殿等,凌霄寶殿只是玉帝的辦公場所。天庭是天地人三界十方萬靈主宰所在地,也就是說天庭仍在三界之內。西王母(非玉皇大帝老婆王母娘娘,後來神話傳說逐漸將兩人混同成同一個神仙)與玉皇大帝並不在同一個地方居住,其居所是崑崙山(崑崙山是中國古代神話的搖籃,被稱為"萬山之宗""龍脈之祖",傳說元始天尊的玉虛宮也位於崑崙山上)的瑤池。元始天尊居住的地方叫上玉清境,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曾說到眾神會按時上玉清境拜見元始天尊。道德天君(即太上老君)的住所是兜率宮,天界由三十三重天構成,兜率宮就在天界的最頂層。
《史記·封禪書》:"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此三神山常泛指仙境,是各路仙人居住的地方。人人都聽過,就是沒人知道它們在哪裡。
地獄是後期中國神話中的陰間地府,地獄概念的形成明顯受到佛教的影響。閻王本是佛教對於地獄之主的稱呼,佛教有十八層地獄和十殿閻王的說法,後來被道教吸收。佛教中,地獄由地藏王管轄。道教中,東嶽大帝,又名泰山神,主管世間一切生物出生大權,同時掌管著天下三百六十五路諸神,是陰曹地府十殿閻君和十八層地獄的主宰者。酆都大帝,是道教尊神中的五方鬼帝和十殿閻羅的上司,統管酆都之下的羅酆六天的六天鬼神,是中天北極紫微大帝在幽冥界的化身。可見,中國民間有三大冥界主宰:地藏王、東嶽大帝、酆都大帝。
地藏菩薩以拯救地獄魂靈為職責,在中國一般認為地藏王是地獄中的最高統治者,受到地獄十殿閻王的尊奉。《三教搜神記》記載:地藏王來自朝鮮半島的新羅國,名為金喬覺,法名目連。公元8世紀來華,他擇居於安徽省的九華山。99歲時,他召集眾弟子辭別後,坐脫、淨足、圓寂為地藏王。另一說法,地藏菩薩為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名為"目連",曾入地獄救母。
地藏王常為立像,少有坐像,右手持錫杖,此杖頭有六錫環,行路時振環作聲,為地藏王開地獄門之用。左手持寶珠,其光照亮地獄之路。地藏王巡行地獄時會拯救罪惡的靈魂,使之重生。農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的生日。
未完,請關注看後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