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天津大港醫院護士靜坐抗議「同工不同酬」的新聞成為了焦點。矛頭紛紛指向天津市濱海區大港醫院,該院瞬間處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總結大家的反映不外乎以下幾種:一、為護士工資不及當地最低工資而震驚,感到不可思議;二、醫院違反勞動法,黑心對待護士,無視法律,輕視護理,漠視人權。三、醫院工會不維護職工基本利益,不清楚工會的基本工作職責所在。四、護士群體雖然龐大,但仍是社會弱勢群體,不敢爭取自己的利益。(慶幸的是天津大港醫院的護士勇敢的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透過現象看本質,當大家都將矛頭指向醫院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醫院冷處理的逃避,而這種逃避雖然激怒了網友的情緒,卻沒有人深刻思考,同工不同酬的根源所在!我想這個現象的存在決非僅僅天津大港醫院一家。在國家制定相關制度要求的情況下,各大醫院為什麼敢於違反政策,冒天下之大不韙呢?是國家財政撥款,醫院有意扣押斂財而不支付護士工資?還是醫院經濟捉襟見肘,而不得已犧牲弱勢群體——護士的利益?究其原因我想公立醫院沒有財政撥款,而護士的用工成本卻日益增高難逃其咎。如今,護理、注射、輸液費定價太低,往往一個護士幹一天,為醫院創造的經濟效益僅為幾十元,根本不足以支付其收入,護士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與其收入並不成正比,這樣一來,醫院當然不會實行同工同酬。
一項調查顯示醫療機構護理收費佔醫療次均費用的比例小於0.5%,僅佔在編護理人員勞務費成本的9.92%。所以,護理人員配置越多,醫院負擔的成本就越高。但是醫院的運轉又離不了護士,因其用工成本的問題,就導致各大醫院的合同制護士、臨時護士比例越來越高。加之,護士本身無論在學歷還是專業水平上都與醫生有相當的差距,而在院長負責制的當下,護理部能為護士爭取到的蛋糕實在是微乎其微,護理學會更是在護理待遇問題上三緘其口或者說是聲音微弱。
在我們聲討醫院的同時,我們還要思考?為什麼同工不同酬的問題由來已久,國家制定過相關政策之後,後續的監督就無人顧及了?如果不是護士自己站出來,有哪個部門主動監管呢?
還有我們的護理學會,關鍵時候怎麼沒有站出來?你們不了解如今護士的處境嗎?作為護士群體的領頭雁,在我們近300萬龐大的群體中,護理學會不只是為了促進學科的發展還要同時關注我們護士的切身問題吧?
最後,還有我們護士,感謝天津大港醫院的護士姐妹,勇敢地站出來爭取自己的利益。我們在今後的學習與工作中一定要學會自己爭取利益!
來源:現代護理報微信
作者單位: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
-THE END-
做白衣天使知音,為醫護發展服務
做家庭護理顧問,為百姓健康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