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今天又犯錯了,當時怎麼就那麼糊塗,這不該呀!」
這種懊惱、自責是不是很熟悉?反正格木我時不時就會來一次。
正所謂:工作出錯難以避免,挨領導批評在所難免。
在懊惱之後,我們該採取什麼措施化解呢?
應對這種情況的有效辦法,並不是某些人傳言的「多做多錯,不如不做」。如果真是那樣,估計全社會都躺著睡大覺,都不用幹活了。
具體該怎麼辦?格木我先向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A,考上某市直機關的第二年,正好趕上黨的十八大會議。這期間,市委市政府要求所有單位值班。
值班當天正巧市委督查室電話抽查,A沒有及時接聽。單位被市委辦公室通報批評。主要負責人很是生氣。
不幸之中也挺幸運,A正好有一朋友在單位辦公室,看到通報後立即向A告知。
A得到訊息很是懊惱,畢竟才轉正定級不久就發生這種事情,如果留下壞印象,以後可不用混了。
但A沒有沉溺在自責、後悔中,而是靜下心,認真梳理接下來怎麼辦?
首先,A迅速電話向科長求教,詢問這種情況是否有補救措施。
科長的答覆,市委已經發文,不可更改;如果在之前,也許還能挽回。A知道事情已經形成,沒有辦法。
隨後,A立即編輯一條簡訊發給單位主要領導(發簡訊是因為A上班不久,與領導層級相差太大,直接去辦公室不妥,而且還不知道領導是否有空餘時間)。
當然這條簡訊更多的是檢討,內容包括:事情經過、承認錯誤、下步怎麼改進等。
很重要的一點是:A細細回想一年來,主要領導對新職人員的關心、鼓勵,表示感謝。同時,列舉領導工作上認真、負責的細節,深受感染,收穫很大。總之,打好感情牌。
發送簡訊沒過5分鐘,單位負責人電話過來。但領導沒有責罵,而更多的是鼓勵。
在A向領導發送簡訊不久,科長前去領導辦公室領罪。結果出乎意料,領導沒有一句批評的話語,而是說A敢認錯、有擔當,還讓科長好好安慰A,讓其不要有心理負擔。
這件事情之後,A很努力工作,所有任務都出色地完成。
之前一把手對A都沒什麼印象,經過這件事情之後時不時向科長詢問A的工作情況。因為A確實工作幹得出色,科長也就順手推舟,撿好的說。
之後,領導開會、調研等經常帶著A。2015年(入職第四年),A被提拔為副科長。2018年,被提拔為科長。這種速度在一個市直部門已經相當可以。
格木與A分析晉升原因,均認為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當初處理那次工作出錯很得當,不但沒有造成惡劣影響,甚至走進了領導的視野、引起了領導的重視。再加上,之後工作很出色,於是被納入重點培養對象。
通過朋友事例發現,工作出錯並非就是災難、就是不可收拾,只要處理得當,甚至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結合朋友的經歷,加上格木多年體制經驗,扭轉工作出錯可以採取「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