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女孩兒鍾瑄,因父母工作關係,從小就輾轉不同城市。與臺灣相比,她更願意在上海發展,因為這裡充滿更多機遇,也給予每個人更快的成長。「陰差陽錯」進入金融科技領域,讓文藝範兒的她,發現了自己更多面的可能。滿懷求知慾,她置身開放包容的復旦,期待在這裡收穫朋友,打開思路,以紮實的金融知識開拓新的發展方向。
學習金融,迫在眉睫
鍾瑄來自中國臺灣,因父母經商,她在很多城市生活過。不同的城市賦予這個年輕女孩兒不同的氣質,臺灣的文藝,香港的幹練,北京的大氣……但自小在上海長大,她更流連於這個城市的摩登。
「和臺灣相比,上海更加國際化,每個行業的節奏都很快,身處其中的我們隨時可以吸收到最新的東西。而且上海金融市場廣闊,金融科技可以說居於全球領先。」
鍾瑄從事的行業即為金融科技。管理學專業畢業,卻「陰差陽錯」成為金融科技領域的一名產品經理。金融尚且可以說了解,IT卻要從頭學起。但是喜歡挑戰的她,欣然接受這份工作。作為一門新興產業,金融科技蘊含無限可能,鍾瑄也有心去探索金融科技更廣闊的應用領域和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父母經營傳統企業,讓鍾瑄自小就自覺肩負一份責任。隨著行業競爭日益飽和及環保意識的抬頭,很多傳統行業臺商開始思考企業轉型。將來如何能更好地管理公司並具備更專業的金融知識,成了她迫在眉睫的需求。
選擇復旦,開放包容
也許是自小在上海耳濡目染,鍾瑄坦言自己和家人也有「復旦情節」。
「我哥哥曾經在復旦就讀MBA,我跟他旁聽過幾次課程,特別喜歡復旦開放包容的風格。」其實,一直打算畢業後繼續深造的鐘瑄就期待有一天進入復旦。
工作後,隨著對深化金融知識的需求日益迫切,鍾瑄決定報考MBA。適逢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推出FMBA項目,鍾瑄專門去聽了一次招生講座,剛好遇到張純信院長講授「金融科技」。講座結束後,她意猶未盡,繼續與張純信院長交流了區塊鏈在投資領域的應用等話題。這次講座讓鍾瑄感到醍醐灌頂,在很多層面刷新了其對專業領域的認知,也讓她深感每位老師的用心。
這份感受一直持續。「開學以來,可以看到每一位老師都非常用心地準備課件,而且老師會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授課方式和進度。老師們的切入點很新穎,常常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可以幫助我們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非常符合復旦開放包容的風格。」
同學們的求知慾也讓鍾瑄深受鼓舞和感動。老師鼓勵同學們踴躍發言。每個同學從各自豐富的實務經驗出發,碰撞出的觀點和火花,常常讓鍾瑄感到獲益匪淺。「既然來了復旦,一定要帶走點東西。」抱著這種心態,置身其中,鍾瑄很享受這種熱絡的求學氛圍。
加入「泛米粒」,愛在FISF
從小就讀國際學校,鍾瑄的交友圈相對局限,選擇FMBA也是希望在上海結識更多人。「和在臺北相比,在上海遇到的人往往更加有衝勁有想法,對未來也更有規劃。在復旦泛海國金,和老師與同學們的交流,啟發了我很多新的想法。很慶幸在這裡遇到這麼多優秀的人。」
因為港澳臺招生在大陸招生之後,鍾瑄比其他同學入班晚,但頗具親和力的她還是很快融入班級,並被推選為文藝委員。
作為一枚文藝青年,鍾瑄堪勝此任。因為從小學習古典音樂,她對德國古典文學和思潮異常感興趣,大學時雙主修了德國語文學專業。近來,她又開始學習日語,期待能夠用日語閱讀,真正觸摸日本文學的意蘊。
日常,鍾瑄對繪畫、攝影等等也都保持著熱切的關注。無論是修習語言,亦或關注其他文藝形式,都是她打開世界的另一個視角,讓她始終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
作為文藝委員,鍾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組織有意義的活動,不斷增進「泛米粒」之間的感情,也讓更多人知道復旦泛海國金FMBA項目。最近,她參與組織了復旦泛海國金首屆#MyShanghai「愛在上海」公益攝影大賽,期待以公益拍賣的形式,實踐學院及其每一個人的社會責任與使命。
「近來,逐漸感到初心不易,更加容易迷失自我。我始終告訴自己心有定念,則少有動搖。」熱心公益,心系責任,或許就是鍾瑄的一份初心。
對未來,她希望在復旦泛海國金收穫朋友,打開思路,以紮實的金融知識開拓新的發展方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每天進步一點,讓自己離人生目標更近一步。」
來源:市臺辦交流處、@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