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伯學習圈

2021-02-19 老雷記
這是學習劉潤5分鐘商學院的第一百五十七課,《學習能力》第二節課

「學習學習再學習」

當看到李笑來老師這句話的時候,我是一頭霧水的,只有聽了他的解釋才恍然大悟:
我們要學會「學習」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學習;「學習學習再學習」,第一個「學習」是動詞,第二個「學習」是名詞,第三個「學習」又是動詞。

我們天天嚷著要「學習」,但是我們真的會「學習」嗎?學會「如何學習」本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我們不斷的更新自己「學習技能」的同時,我們又在不停的學習,這又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正所謂終生學習便是如此。

對於每一個終生學習者而言,在完善自己學習技能的同時再學習並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群同頻人一起做的事,因為同頻的人,可以跨越時間、空間互通有無,我經常說:

你有一個經驗,我有一個經驗,我把我的經驗給你,我的經驗並不會消失,而同樣的你把你的經驗給我,你的經驗也不會消失,如果我們互換彼此的經驗,我們就各有兩個不同的經驗

試想一下,不僅僅是兩個人彼此共享各自的經驗,而是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甚至是不同時代的人互相交換各自成功的或者失敗的經驗。

大衛·庫伯(David kolb)在總結了約翰·杜威(John.Dewey)、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和皮亞傑經驗學習模式的基礎之上提出自己的經驗學習模式亦即經驗學習圈理論。

庫伯認為,
學習的第一步是獲取經驗或者信息,無論是自己失敗或成功的經驗還是從他人那裡獲取的經驗,這就是所謂的「輸入」
第二步是對已經獲得的經驗進行反思,將我們獲得的各種經驗碎片進行回憶、清理、整合甚至遺忘,這就是所謂的「整理」
第三步是對我們已經整理之後的經驗,進行理論化精煉,形成客觀規律,這才能產生我們需要的知識,這個環節就是所謂的「輸出」
第四步是對我們大腦輸出的規律進行實踐驗證,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需要不斷的實踐來驗證自己通過輸入——整理——輸出得出的知識;這就是所謂的「踐行」。

以上四部是一個完整的學習方法,即

「輸入——整理——輸出——踐行」

學習這個方法,並且不斷循環,通過「輸入」獲取信息和經驗,經過「整理」篩選歸納有用的的信息和經驗,再「輸出」理論化的規律產生知識,將知識運用在「踐行」之中進行驗證,從而產生新的信息和經驗;再通過「輸入」獲取信息和經驗……

正確的學習方法,缺一不可,因為學習的方法本就是一個用主觀獲取客觀再作用在主觀形成新的客觀的過程,在《事實和觀點》中掌握事實與觀點的區別,本就是一個在主觀和客觀中來回切換自我的過程。

遵循正確的學習方法,讓我們不會出現「光說不練」「不切實際」的經驗主義或者是「蒙頭苦幹」「拼命撞牆」的行動派錯誤。

PS:點擊文中各篇文章名直接跳轉閱讀

【聯繫方式】

如果您對李笑來建立的數字資產BOX定投踐行感興趣

可隨時聯繫我,或者後臺給我留言都可以,加我好友免費送電子書哦~

微信:harrypotter

Mixin ID:37346294

送你永久邀請碼:WEN28F9P80,什麼時間加入BOX定投踐行群,都可以!

期待你的加入,我們一起讀書、投資、健身、幫朋友,陪家人一起慢慢變富!

相關焦點

  • 經驗學習圈——大衛·庫伯
    1984年, 大衛·庫伯曾在他的著作《體驗學習:讓體驗成為學習發展的源泉》一書中提出了頗具影響的體驗學習概念。
  • 庫伯的「經驗學習圈」理論
    DavidKolb是美國心理學家,他在總結杜威經驗主義和皮亞傑認知心理等理論的基礎上,提出體驗式學習的概念。在此基礎上,Kolb還提出四種學習類型:發散型(Diverging)、同化型(Assimilating)、收斂型(Converging)、適應型(Accommodating)。Kolb指出,每一種學習類型都是不同學習階段的強化與組合,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比較擅長的學習類型。
  • 何為歷奇| 體驗式工作的入門:經驗學習圈
    如果你心裏面牢牢記得這些概念,很可能你就反應夠快,抓住這個學習的關鍵時刻,立刻「打蛇隨棍上」,順勢和參加者討論「對啊,我們希望我們的團隊能成功,我們來盤點一下,我們完成了什麼,得到了哪些成功?」這就把大家的思維從那一根棍子上拉回到大家討論出來的觀念和結論上。
  • IMC心理圈
    如果您感覺和IMC有共鳴,和IMC群體是一類人,確實想提升內在實力,武裝自我,解決一系列問題,而且,有為學習成長付出一點成本的自我擔當,那麼,可以關注以下兩個渠道。一個渠道是千聊的「石勇心理直播間」。講了很多,性格,心法什麼都有。進去聽就OK。
  • 字母圈dom和sub
    點點關注,找到灰姐不迷路字母圈dom
  • 我被圈粉了
    《皖維簡史》早已下發,但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完全深入通讀,雖然部門內部集中組織學習了部分篇目,但總覺得學得過於淺顯,未能全面深入了解皖維50年的風雨歷程
  • 能力圈與客制化
    能力圈Ability circle 是一個人可以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和學習,真正建立起來的自己的能力範圍。什麼能力呢?是能夠對某些公司、某些行業獲得超出幾乎所有人更深的理解,能夠對未來長期的表現,做出更準確的判斷。這是防範風險的唯一辦法。這是一種徹底誠懇的態度,一定要在知識上做百分之百誠實的人,不斷追求知識、追求真理、追求智慧。
  • 99%的人都不懂Excel帶圈數字填充,學嗎?
    在實際工作上,有的時候需要帶圈或者帶括號的數字,你會填充嗎?不學習限制了你的想像力,實際上可以藉助函數輕易實現。現在以帶圈數字為例,UNICODE函數返回對應於文本的第一個字符的數字(代碼點)。獲取了數字再通過UNICHAR函數進行轉換,就可以返回帶圈數字。
  • 甜蜜點和能力圈
    巴菲特曾說過一個概念叫作「能力圈」,和這個是一樣的意思,這是一個對他而言很重要的投資理念。巴菲特說:「若干年後你會開發出一種過濾器,我明白我所謂的能力圈,所以我就待在那個圈子裡面,我不擔心那個圈子以外的東西。明確你玩的是什麼、你在哪裡有優勢非常重要。」這個圈子就是他的過濾器,他不會管這個圈子之外的事情,他自己定義自己的遊戲,自己定義自己的優勢。
  • 進字母圈一天和一年的區別,非常真實了!
    入圈一個月:我要找一個合得來又聽話的M!入圈半年:我要找個M,是M就行。入圈一年:其實我自己也可以給自己當個M… M入圈第一天:我要找個帥氣多金疼我技術又好的大S!入圈一個月:我要找個帥氣多金疼我又技術好的S。入圈半年:我要找個對我好的S。入圈一年:別管是誰了,能揍我就行!
  • EXCEL輸入①-100帶圈數字秘籍
    在Excel中輸入1-20帶圈數字非常簡單,這個是unicode編碼,輸入對應編碼自動生成帶圈數字。
  • 同情、同理心和同理圈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教授黃亞生在FT中文網發表了一篇文章,分析了同情、同理心和同理圈的概念 ,理解了這幾個概念,就能更好地回答這些問題。首先是同情(Sympathy)和同理(Empathy)的差異。黃亞生引用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的觀點說,同理不僅僅是對他人的不幸產生憐憫、感到悲哀,而是把自己和他人換位,用他人的視角去理解他人的處境。
  • 圈裡圈外現金流線上遊戲感觸
    像我工作是比較自由的,但是我是一個很自律的人,基本上很多時間不是在聊客戶,就是在寫公眾號,就是在看書,看直播學習。從來不看電視劇,手機電腦。裡也從來不下載遊戲。這幾天破天荒的花了很多時間玩現金流遊戲,當然是覺得這個遊戲會有一些收穫。沒幾天就升級到了初級銀行家。另外有時候要玩遊戲的時候也要工作,那麼找到方法了,用電腦玩遊戲,不卡。。
  • 還記得你如何入圈嗎
    很多人大概至今都記得自己如何發現自己的屬性以及何時入圈,記得自己收過的M,記得自己認過的S。那麼,你是否還記得,你當初入圈的初心?@無道猶記得,那是2011年的下半年,由於工作的壓力,我的煙越抽越多,每天晚上總是要叫上幾個朋友一起喝的爛醉。偶然的一天,一個朋友在網上和我說,你最近怎麼了,每次都喝醉。我說,沒事,就是工作壓力太大了,過段時間沒準就好了。
  • 如何在Word中輸入三個數字的帶圈字符
    ,但是三個數字帶圈號你會嗎?操作步驟:首先我們打開Word2010,假如我們需要給數字128進行帶圈,那麼我們先輸入數字12,輸入後選中數字,然後單擊「開始」選項卡,在「字體」區域選擇「帶圈字符」選項;
  • 圈友解答 | 忽然很害怕去上班,怎麼辦?
    網友後臺提問:                                                    圈哥
  • 敢公開交友圈的人,到底有多大膽?
    當代年輕人交友,可能圈子不怎麼大,但秘密一定不少,一旦被公布於眾就會引起一場風波,但是一個高段位的交友塘主是不畏懼公開自己的交友圈的!
  • 雙圈理論在工作中的運用
    以前我非得把老闆的思路扭過來,比如老闆說收入減A,再減B,我非得說財務上是先減B,再減A,扭到最後雖然按我說的,但雙方都不快。其實結果都一樣。我做帳還按法規來就行,老闆想咋說就咋說唄。但之前死心眼的我,就扭不過來這個彎,非得說老闆不對,甚至多次都想拍老闆的桌子:「你想咋就咋吧!」「這樣算我弄不了,你愛找誰找誰!」我跟老闆先愉快地溝通完,(其實都是老闆在說,我在聽)。
  • 《舒適圈--因「適」而「舒」》——雅禮中學 1803班 張可碩
    我們在教育體制的層層篩選之後,匯聚在這間教室裡,便開始在舒適圈裡肆意打滾嗎?這是不是太自私了?上半年的疫情就給了我們巨大的教訓,它告訴了我們一個一味追求享受的「舒適圈」是如何脆弱得不堪一擊, 也告訴我們世界上還有太多事情是我們要去完善的。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現代社會所流行的,因果顛倒的「舒適圈」已難以維繫。
  • 關於某圈diss海波吃工資一事
    > Bp蹦迪圈首先本文小編已經了解到實質性內容關於賀海波吃某某某工資一事乃無稽之談關於某圈出稿賀海波赫工資一事毫無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