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港大畢業,月薪七萬,怎麼還這麼窮?

2021-02-15 簡職HK

心理學上有一個臨界點效應,比如水和水蒸汽的臨界點是100度,達到臨界點之後,往往就會產生新的物質,臨界點在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是。

 

不管是爬山,還是跑步,在你咬緊牙關的那一刻,就是你做一件事情的臨界點,如果你堅忍不拔地堅持下去,就會挺過臨界點,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以我為例,一開始學習畫畫時,連形都找不好,堅持畫著畫著,突然有一天發現畫出來的人物不僅形準而且神態都有了。

 

其實這就是臨界點到了。某些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在低谷無望的時候,是因為我們可能感受不到成長,但是你只要堅持久了,達到質變的時候你就進入飛速發展的軌道。

 

但是研究實際上發現,絕大多數人都挺不過,就選擇直接放棄了,這就是為何高手總是稀少的原因。因為越往上走,能堅持下的人越少。

 

我希望你是留下來的那個人,畢竟我們都曾經那麼努力。

「我一看到大數據就焦慮」

 

這是來自油尖旺的王女士說的話,她每天瀏覽新聞時,總能看見各種各樣的大數據對比,像90後賺多少才正常,多大年齡該結婚.數不勝數,感覺每天自己生活在excel表格裡,非得達到一個平均值才安心,達不到就感覺自己落後了,被時代淘汰了,這種焦慮一直陪伴著她。

 

為什麼會焦慮,因為你越努力,越接近讓你焦慮的東西。

 

你說高考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OK,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你成功了,上了理想的大學,上了大學以後發現現在找工作這麼難,我得增加實習經驗,刷GPA,OK,畢業以後如願找到一份還不錯的工作,工作以後想升職加薪,就努力工作,天天加班,OK,你成功當上了負責人,然後.

 

你發現沒有,這種循環是無休止的,你永遠有想要得到的東西,也一直處於那種焦慮的環境中,雖然,這種焦慮帶給了我們正面影響,不斷提升的目標就是焦慮帶給我的好處,但是,事情總得有個度,放平心態,也許又是另一片天了呢。

 

而那些數據也不能絕對的代表所有人,我們沒必要完全按照數據而活,按照平均值而活,剛畢業就必須月入過萬?可以但沒必要,一切拋開具體條件談標準行為都是耍流氓,無論什麼行業,只要你堅持下去,一切都會變得更好

 

90後也不例外,他們當初窮的也是響叮噹,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沉澱,創造了現在屬於他們的成績。

而95後也沒必要時刻讓自己處於焦慮之中,我們還年輕,還有的是可能,是機會。現在要做到就是抓住這個時間去提升自己。

現在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利用現在的時間精力,去投資完善自己,讓以後的你更加熠熠生輝。

相關焦點

  • 我這麼窮,你亂扣我的手機費,我怎麼可能同意?
    有一個答主的回答,我覺得很貼切:當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沒有自己出來工作的時候,過的相當瀟灑,一看到那些省錢的攻略就會覺得,哎呀,這些我都懂,然後,就隨手就打開一包自己並不是很喜歡吃的零食。後來,工作了,就發現,在錢面前,我不但瀟灑不起來了,還越來越慫。
  • 我隻身赴港吃喝玩樂,卻拿到港大教授推薦信
    隨意外當選PM而至的責任、組員行前倦怠消極、夥伴意外滯留深圳、投資遊戲一度陷入混亂、深夜差點錯過末班車、放棄晚飯請教領隊Celine姐、比賽失利……當時可真是不堪一擊,我竟在凌晨躲在被窩苦惱地向好友哭訴。 可是,我還是太naive了。
  • 一年前我月薪七萬,他們叫我幣圈王老師!現在我是送外賣的王師傅
    從王老師到王師傅,我的職場感悟首先我先強調一下,從前都是我給別人打分,現在請您給我打個五星好評,再給我點個讚
  • 2019年應屆生平均起薪5610元:上學時是隱形貧困,畢業後是真的窮啊...
    據報告顯示,2019 年應屆生平均起薪 5610 元,你「被平均」了嗎?在文章開始之前,讓我們先來做個小小的投票調查,看看你的起薪和大多數人是不是一樣吧!      (圖片來源於Boss直聘微信公眾號) 每次發布關於平均薪酬的報告 網友們就坐不住了:「月薪 3000 的我,又被平均了」
  • 畢業一年,還沒找到工作!我呵呵
    我是 95 年的。畢業 1 年,面試了N多家工作,不是崗位工作內容不喜歡,就是入職幾天後被辭退了。甚至於還有家公司讓我發展爸媽做代理商,這TM的和傳銷沒啥區別!我真的很苦惱,難道大專生找工作就這麼難嗎?從他的言語中透著深深的失望,還夾雜些無奈。我幫助過很多同學做個職業輔導和規劃,深知目前畢業生就業的難度。
  • 我還年輕,再睡會怎麼了
    夜裡不做一點自己的事,,怎麼能對得起自己呢。"每次想要早睡,卻因為喜歡看的劇太好看,忍不住一集一集追下去。"「剛剛躺到床上,有被朋友叫去打了兩盤遊戲。」「這把贏了就睡。」也可能是刷著各樣的八卦消息,又可能是聊著科學理想,男女關係,興奮到整夜睡不著。
  • 怎樣寫窮
    中國新聞周刊》看到一個問題:如何一句話說明自己窮,但不要提窮這個字?還有一個笑話似乎也適合這個主題:不上班的時候,我都會去大商場逛一下。商場的經理都和我很熟了,每次我去時他都非常熱情地和我打招呼:「又來蹭空調呀?」後半段用反轉來製造幽默,顛覆讀者的預想。回到寫「窮」這個話題,它是有時代感的。《史記·秦始皇本紀》寫到陳勝家境貧寒時用了這樣的句子:「陳涉,甕牖繩樞之子。」這是一種細節刻畫,回答了一個問題:秦朝時家裡窮是怎樣一種景象呢?
  • 「畢業的第三個年頭,我發現我一無是處」
    高中吃學習的苦,大學吃戀愛的苦,卻怎麼也沒想到,打工人的苦,比斑砂涼茶還要苦,十倍,甚至百倍。才開始逐漸明白,打工真的好「南」:對大多公司來說,畢業季是他們最期待的時候。但總免不了別有用心的存在:期待招些專業人才?不是,而是又有新一批廉價勞動力來了。劃關鍵詞,廉價勞動力。
  • 《窮爸爸富爸爸》隨感
    這是我第二次讀《窮爸爸和富爸爸》,第一次讀完了《窮爸爸和富爸爸》。
  • 其實我也不知道畢業之後要做什麼
    @菠蘿油王子楊狗蛋今天問我們,畢業了以後想幹什麼,要做什麼,想了想,一時問得我詞窮。
  • 大學畢業怎麼去發展副業?我的經歷告訴你
    這是一篇關於「大學畢業怎麼去發展副業?
  • 《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破產了!這本書是垃圾還是寶藏?
    清崎是第一代知識網紅,靠寫富爸爸的書紅得發紫,世界各地去演講,開財商教育公司,開理財顧問公司,還找了一家網絡平臺幫忙營銷推廣。課程結束後,他決定不給平臺付一分錢,後來法院判定平臺可以從他的」富裕全球公司「裡分帳,總額2300萬美元。結果,清崎直接宣布富裕全球公司破產。要錢,公司沒有,要名譽,他不在乎。
  • 窮,玷汙了我的整個人生
    我說是我一無所有的時候,沒有什麼再能成為我的羈絆,咽著一口氣把自己往死裡逼。面試我的人說,也許你眼裡的一無所有並不是一無所有。我笑著回答說,對。每個人對情緒的感知能力都不同,我沒法告訴你,因為這世上根本不存在感同身受這件事。
  • 人怎麼待我,我就怎麼待人(火了)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這叫人品!人幫我一回,我十倍返回,這叫情義!做人就要頂天立地,處世就要有情有義,你若敢在我身上賭,我拼死不會讓你輸!甭管是誰,咱啥關係,你若把我看重,我必還你真心;你若瞧我不起,我必冷言冷語!
  • 換行窮三年,過了三十歲就體現出來了
    都說換行窮三年,最開始我個人感覺這種說法比較誇張。一項新的業務從接觸到熟練也就需要半年的時間,一年以後基本算得上是老手了。所以在三十歲之前,我對這個是沒什麼概念的,也陸陸續續換了好幾個行業。前段時間同學聚會,我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也讓我深刻的感覺到「換行窮三年」這種說法,還是十分有道理的。我們是13屆的畢業生,如今已經有近六年的工作經驗了,同學們也都是近三十歲的人了,每個人的變化都挺大。褪去了上學時的青澀,取而代之的是久經社會的沉穩與老練。
  • 「窮生奸計富長良心」和「為富不仁」哪個才對?
    這兩個觀點相互矛盾,按照邏輯來看應該是前者才對,管仲也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但實際經歷告訴我並非如此,想問問您的看法。這兩個觀點,您更傾向於哪一個?  奶老師答: 我說下我的個人經驗。 大家混社會,最常見的誤區並不是習慣性把人想的太壞,而是把人想的太好。
  • 我還年輕,讓我再窮一會兒吧!
    「沒關係,我還年輕,讓我再放縱一下。」;「你不要再這樣頹廢下去啦。」「沒關係,我還年輕,有機會放縱自己」。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年輕成了放縱的理由,似乎不趁年輕時候放縱一把,人生就不圓滿。然而,我只想對所有的年輕人說,千萬不要拿年輕當藉口,放縱自己,尤其是在人生的選擇上。
  • 他曾經又胖又窮,但看他怎麼逆轉變成現在「坐擁美女名車豪宅的誇張大富豪」?
    事實上,Bastian並不是一直都是人生的勝利組:「幾年前,我很窮、很胖、也很不開心,我的人生就像是我的敵人。有一天,我下了個決定就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還有創造出一個新的自己,我決定無論如何我都要成功。那真的不容易,我也會怕失敗,不過我一直前進,逼自己相信自己是行的。」
  • 為什麼打工越打越窮?說得真好!
    很多人都抱怨我窮,我沒錢,想做生意又找不到資金。多麼的可笑!其實在你身上就有著一座金山(無形資產),只是你不敢承認。寧可埋沒也不敢利用。寧可委委屈屈地幫人打工,把你的資產雙手拱讓給了你的老闆。我們試想一下,有誰生下來上天就會送給他一大堆金錢的?我曾經問過我的一個朋友為什麼不去打工?他的回答很驚人:「說句得罪點的話,出去打工簡直就是愚蠢浪費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