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

2021-03-01 國學魅力

老話說得好: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子孫。

意思是說,如果一輩子都特別精明,那麼下一輩就有可能出現傻子或敗家的子孫。

這句話是用來警醒後人。人生有尺,過則為災。做人可以精明,但不要太陰險。

精明,是為了免受小人算計,你可以,也需要為了捍衛自己的利益長出「牙齒」,但前提是不要傷害別人,不要踩踏別人,不要為了目的不擇手段。

既精明又陰險的人,最後往往都活成了一座孤島。

有一位身價過百億建築商,有一天來到一所大學演講,有人問他從一萬元變成一百億元到底有何秘訣。

他笑著回答,因為我一直堅持少拿兩分。

學生們聽得如墜雲裡霧裡。

他解釋道:過於精明,總是千方百計地從對方身上多賺錢,以為賺得越多,就越成功,結果是,多賺了眼前,輸掉了未來。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厚積薄發,氣勢如虹。只懂追逐利潤,是常人所為;懂分享利潤,是有大德之人所作。

《左傳》裡講:「禍福無門,唯人所召。」世間萬物都有因果循環,你的福氣,說到底都是你積攢的德行。

與其挖空心思取不義之財,不如正視自身,改正缺點,讓自己成為才德兼備之人。

一個人想要長久在世上立足,想要走得長遠,一定得有過硬的人品。投機取巧贏一時,誠實守信贏一生!

世界很大,魚龍混雜,我們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有人心底純樸,善良又真誠;有人奸佞狡詐,虛偽又做作。

真正成熟的人明白,精明與厚道從來都不是相對立的。

處處精明的人,反撈不到半點好處,只知厚道的人,也容易淪為被欺負的「老好人」、「軟柿子」。

厚道是最高的精明。

捧出七分厚道待人,換來人心之溫暖,可修一顆歡喜心;留出三分精明處事,辨出人心之真假,可修一顆平常心。

希望你永遠秉持三分精明,七分厚道。

三分精明,擦亮雙眼,不輕易遭人設計,辨別真偽,避免跟爛人爛事糾纏;

三分精明,察言觀色、審時度勢,學會對什麼人說什麼話,別讓自己吃虧;

三分精明,嚴於律己,給自己留有餘地,更多是讓別人感受到善良。

最後,做人還是厚道一點。大道至簡,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

相關焦點

  • 精明與厚道(786)
    做生意,有的人精明——多少錢進的貨,多少錢要賣出,算的非常清楚,對待客戶時,說的天花亂墜,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貨物賣出去;有的人厚道——在買賣過程中
  • 一個人是否厚道,關鍵看這四點(非常經典)
    經常聽說做人要厚道,可怎樣才算厚道呢?一方面是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一方面是報答妻子的盡孝之義。一個人只有懷有一個感恩之心,別人才敢放心與之交往,在相處的過程中才敢放心付出,不必擔心有一天這個朋友會頭也不回的棄人而去。
  • 【小編煲雞湯】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
    有一位建築商,年輕時就以精明著稱於業內。
  •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厚道,不欺負人,懂得讓利。他教育其兒子李澤楷說:「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厚道,才是人生最大的精明。厚道的人最大的好處是做事實在,做人踏實,活得不累,每天都能睡個好覺,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過好生活的每一天。相反,那種習慣於整天算計別人的人表面看也不錯,其實內心很脆弱,他們時刻擔心別人會識破其真實的本意而惶惶不安,活得沒有自我。厚道是一種素質,一種修養,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能力。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有道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 人怎麼待我,我就怎麼待人(火了)
    錢財萬貫,不及有人相伴,名利地位,不如朋友兩三。你怎麼待人,人就怎樣待你,你不揭人短處,別人就不會笑你弱點,你不議論人過,別人就可以包容你錯。人心是互換的,想要得到真心實意,就不能對人心存利用;想要別人掏心給你,就不能套路索取好處。你對我好,我自然就會對你更好。
  • 人不要太精明
    人人都希望自己精明,人人都不希望別人過於精明。這是一個悖論。一個精於算計,挖空心思想沾別人光的精明人,是沒有朋友的。
  • 和明白人說話,和踏實人做事,和厚道人談感情
    誰都想真心被珍惜,真情換深情,可是總有不厚道之人,把感情當作利益。 比起超額付出,我們更害怕一腔熱情,掏心掏肺,最後換來冷漠以對;最怕付出一切,換來虛情假意。厚道的人單純、善良,寧願自己吃虧,也不讓身邊人受累。厚道的人老實本分,但不笨。他們心知肚明,明白錢財不如人品重要,懂得利益沒有情誼值錢。
  • 「不厚道」的人常有五個表現,發現一個,敬而遠之
    厚道作為一種人生品質,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之中,最讓人喜歡的了。厚道的人在幹事的時候,不會講究那麼多,而是會照顧彼此之間的感受,讓人覺得如沐春風。而在做事方面,他們也不會說話不算話,答應你的事忽然就出爾反爾不幹了。關於一個人是否厚道,老祖宗常有五個判斷標準,一個不厚道的人,常常也會做出一些沒有辦法讓人接受的事,比如說見利忘義,或者各種推卸責任的事。
  • 【生活對話錄】:為什麼有人做不到厚道?
    生活對話錄:為什麼有人做不到厚道?
  • 同事三分親——人與人相處之道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友好、愉快、輕鬆的氛圍中,都希望自己的周圍充滿善良、寬容和溫馨……這就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以友善的態度與同學相處、與老師相處、與家人相處,用您誠摯的內心
  • 群狼之道
    我必須保持高昂的激情,忍辱負重,當我置身於群山之巔面對天高地闊,誰能看見我猙獰的微笑?這就是對於狼道最精彩和客觀的描述。狼道,其實就是個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道理。其中,比的是力量和實力。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鬥爭、戰鬥、競爭,就是個主旋律。生存規律決定了厲害和弱小的關係。當然其中有個體和集體力量之分的,個體相比起來,就是個王道。集體,那就是個群體生存問題。
  • 聰明的人要這樣待人處事......
    明白此理後,廣結善緣在人生成長過程中就顯得極為重要,而待人處事的心態,則足以影響廣結善緣的深度與廣度。 若一個人待人處事只考慮自身的利益,這種人多數是不會替別人著想,對於別人的困難無法引發自身的惻隱之心而袖手旁觀,即使幫忙也不會盡心盡力,他會覺得是勞而無益之事!
  • 圓滑,是一種很Low的處世之道
    所以,他們認為別人也一定會有那樣的局限性。因此,一旦發現別人"見解超群",那一定是"故事豐富"、經歷骯髒。按這些人的邏輯,一個作者筆下如果出現過情色描寫,那他一定當過A片演員? 與那些一方面「志存高遠」,另一方面卻因為才華配不上野心而被各種煩惱和焦慮折磨的人相比,我更喜歡和敬重那些胸無大志、沒有追求的人。
  •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是孟子在《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的論述,講的是行軍取勝之道,強調了「人和」的作用,這在現代社會同樣適用
  • 一言半話「絜矩之道」
    說「絜矩之道」,可能會稍顯陌生,但提到與之意思相近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你便瞭然於心了。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所以今天想起寫「絜矩之道」,而不是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是「絜矩」蒙塵許久不為大眾所知,二是今天在工作中遇到一件小事讓我想到了與職場更契合的上下前後左右之「絜矩之道」。
  • 管理|誘之以利不如誘之以夢
    透過阿里巴巴的例子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挖人不如誘人,誘人莫若誘夢。人因為夢想而偉大,當然也會因夢想而入魔。並不是所有的夢都是美好的,比如希特勒那樣的人就是專門誘人做噩夢的。所以,還要補一句:誘夢要誘得光明,誘得坦直,誘得堅定,誘得強烈。要不,跟你做夢的人不會那麼多,他們的夢也不會那麼美。
  • 待人、處事
    獨樂不如眾樂,儒家如此,禪者也如此。若有大功德的長者給予意見,萬不可輕蔑對之,應充分汲取其好的經驗方法,必可解當前之惑。若自傲不羈,惑執迷不悟,必久困不得其解。畫虎畫皮難畫骨,畫人畫面難畫心。最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以鼓勵代替責備,以關懷代替處罰,更容易收到教育的效果。坦率真誠才是做人的真諦,然而謙讓並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