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起來一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我最近是過的有點「太舒服」了,心中沒了什麼大目標,上班居然還挺開心的?有人喜歡,有人想念,有閒錢吃外賣,日子過得安逸起來,連健身房都懶得去了。
小時候,一直覺得人不應該活的「太舒服」,一旦墜入了所謂「幸福的愛河」,接下來等待的肯定就是毫無鬥志的混日子。所以才會有了那句:失戀使人變得更加優秀
之所以會突然有這種鬱郁不得志的焦慮感,大概是因為太多的「成功例子」讓我又開始懷疑人生了。
最近越來越多的文章都在傳達一種理念:國人從小被教育的「要謙虛」最後被我們這一代發揮的有點過頭了,甚至到了妄自菲薄的地步。戰役還沒打響就開始長別人威風滅自己士氣,接觸新事物的能力越來越低,常把「我不行」掛在嘴邊。
而那些成功學的例子也被我們自動屏蔽為「毒雞湯洗腦文」,視而不見。
直到有一天,我真的發現身邊的人,活生生的人,從一個無學歷無經歷的全職麻麻靠著自媒體月入20K+的時候。我就突然焦慮了:我踏馬這些年都幹了神馬?
我踏馬這些年都幹了神馬?
這是最讓人感到焦慮的事,特別是你本來預想畢業後就是入個公職,做五休二,朝九晚五,寫點酸文兒,混吃等死,一輩子望到頭,坐等養老。
誰知道老天爺不曾給你這個機會,公職入不進,也不是做五休二,更不是朝九晚五,混倒也混不太起來,每天跟各種比你還弱比的人在一起,你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你跟她們說伯努利定理她們聽都沒聽過,你跟她們扯自媒體平臺她們也覺得真是高大上,甚至你說視頻可以截成gif圖片,她們都覺得臥槽真是太牛逼了!
說真的,這讓我特別焦慮。
當接觸越來越多半道輟學,靠著寫點情情愛愛的雞湯就能獨身北漂給自己買包包的女人,我就越來越焦慮;當聽說有人就靠著顏值刷刷直播軟體就能月入200K+的,我就覺得焦慮;更別說連當初被群嘲的熱愛知音和故事會的鳳姐,現在的文筆都比我強的不知道哪裡去了。
那些女人,美的,醜的,年輕的,年老的,單身的,結婚的,看起來都比我強不知道哪裡去了。一想到這些,我就焦慮。
然後這時候就會有人勸我,哎呀,你別這樣啊,你已經很好了啊,她們都是運氣好,你只是還不走運嘛。
倘若十年前,這話我還是信的。
我一直覺得自己鬱郁不得志都歸咎於運氣不太行。
然而如今,我也已經不是小女孩了。成敗歸因還把運氣做主要原因的話,那就真的有點傻逼了。
其實內心一直都懂:自己真的還不夠努力啊。
還沒有努力到深夜痛哭的時候。只是因為覺得反正努力也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會很輕鬆啊,就這樣放縱自己去混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身邊那些「不混」的人真的「成功」了,而自己卻孑然一身,依然窮潦倒,新一輪的焦慮又來了。
這種間歇性的躊躇滿志不知道會持續到什麼時候,但是我是真的不想再過這樣的人生了。
這樣廢柴一樣的人生,真的有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