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就被教育:一定要做一個好人,善待他人。
因為只有這樣,別人才會同樣善待自己,受到大家的歡迎,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讓這個社會更和諧美好。
然而,我們也常常聽到「好人難做」這句話,可見好人「好得」不得當,不僅不會讓你受歡迎,可能讓別人疏遠你,更重要的是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心裡會更加疲累。
怎樣的好人當起來「吃力且不討好」呢?下面這3個類型,你需要注意了:
a. 過度積極正能量
我們可能見過這類人:他們臉上常常掛著笑容,看起來很積極正面,似乎他們的人生中沒有任何不開心,他們總是這樣開導身邊不開心的朋友:這有什麼,看開一點。
你可能會疑惑,這樣的人怎麼會惹人討厭呢?
心理治療師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上的優缺點和喜怒哀樂,正是這些構成了一個真實的人。
如果你始終以同樣的態度回應每一個人的問題,在別人眼裡,這是顯得極不真實,甚至是虛偽的。
誠然,我們需要幸福,但也需要允許自己有一些「不開心」,才來以此鞭策我們變得更好。
試想一下,你今天和伴侶鬧矛盾吵架後心情很差,但「好人」朋友卻這樣安慰你:這有什麼,看開一點啦。
你會是怎樣的感受呢?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這個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b. 總是避免衝突
有這樣一類人,看起來脾氣很好,從來不吵架,遇到衝突時雖然心裡不情願,卻還是選擇沉默或退讓,從而避免衝突。
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資深人際顧問格雷琴·魯賓認為:「如果你在別人面前連坦誠自己真實感受都做不到,就不可能和別人建立起真實、有溫度的關係」。
和從吵架的「好人」相處實際上並非你所想像的那麼愉快,特別是當你遇到一個極力避免和你起任何爭執的伴侶。
你會發現你們之間遇到的問題根本沒有被解決,他只是用逃避的方法拒絕和你正面交談。
這類人看起來脾氣很好,實際上缺少了表達意見以及與人溝通的能力 。
c. 總想討好所有人
這類人害怕被別人討厭,也不想得罪人,所以總是想迎合其他人的需求,不管自己能不能做到,別人提出的請求一概接受。
有時我們很難與這樣的「好人」走的很近。因為跟那些沒有底線、沒有個性的人相比,這樣的「好人」讓我們覺得不太舒服卻又說不上來哪裡有問題,倒顯得我們「不好」。
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能當「好人」,只是在人際相處上,好壞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單純。
每個人都自己的價值觀和標準,不妨多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同時拿出自己的原則,別一味想要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卻當了讓人敬而遠之的「好人」。
為什麼總是避免衝突,一昧的沉默忍讓,拒絕交流?作者簡介:小樓老師,擅長兒童發展心理學、婚姻家庭治療領域。個人公眾號:小樓聊心理(ID:xiaolouxinli), 分享心理學知識在婚姻家庭、兒童發展中的運用,著有《自我覺醒,給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