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ap【阿姆卡普】:為何說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認知?從貧到富需要哪些步驟?

2021-02-21 Amcap阿姆卡普新資訊

01

很多人可能覺得沒有原始資金,沒有背景,不能拼爹是窮人最大的發展障礙。我並不反對這是障礙,但它們還算不上是最大的障礙。

對窮人來說,最大的障礙在於沒有見識。窮人之所以是窮人,從本質上講,就是窮在認知上。

一位記者在山上看見一個放牛娃。於是就問那個放牛的小孩:「你那麼辛苦的放牛是為了什麼呀?」

「我放牛是為了牛長大了能賣錢」,放牛童笑嘻嘻的說。

「那你掙錢是為了什麼呀?」

「為了娶媳婦唄。」

「娶完媳婦呢?」

「生娃」

「然後呢?」

「嘻嘻.... 讓娃放牛呀」

記者一驚,連忙問道:「為什麼啊?」

「我爸就是這麼做的」……

也許你看完這個故事,會說「真沒出息!」

他的人生經歷、教育經歷和周圍環境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認知受限了,他還怎麼突破自己的生活方式?

思維決定行為,認知決定財富。人是永遠不可能獲得認知以外的財富的。

所以,有句話說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力,其實不準確。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見識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所以,要想變富,首先不要問自己有多少資本,而是要問自己有多少關於「變富」的見識。

02

有句老話說得好,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所有的事物都是有邏輯的,一個普通人如果努力得當,終究還是會一步步的走向富有。那麼,從窮到富總共分幾步?

富人生活節儉,花的比賺的少。他們不會把賺來的錢花光,他們過簡單的生活。

簡單的幾個問題:

你的父母生活節儉嗎?

你的生活節儉嗎?

你的配偶生活節儉嗎?

看出規律來了沒有?富人的一家都是節儉的,仿佛祖傳的一樣。當然,只是節儉是不會讓你變有錢的。

富人愛學習。

他們花很多時間閱讀、向別人學習,並且提升自己的技能。富人平均每月花8.4小時打理自己的資產和投資,普通人每月只花4.6小時,甚至沒花過一分鐘去理財。

富人把至少15%的收入用來投資。他們花錢的時候更注重消費給他們帶來的價值。他們知道他們的錢花在哪裡,並且會做記錄。比如買車,富人明白買了新車後,最開始的三年,車的價值會貶值。

簡單的幾個問題:

你會花很多之間為未來的經濟狀況做計劃?

你有足夠的時間來管理自己的投資?

當你分配時間做事的時候,管理資產總是優於其它活動?

富人大多數覺得上面三句話很好的描述了自己,而普通人一般不這麼覺得。

第三步 注重經濟上的自由

大部分富人不會把錢存到銀行,而是把錢拿去投資和讓財富倍增,這令他們更加富有。當他們賺到錢的時候,他們不是把錢拿去花在奢侈品上,而是再投資,積累更多的財富。

而且這些富人們熱愛他們的生活。他們愛自己的工作和生意。很多富人都不是為了錢而工作,而普通人則是靠工作來支持自己的消費習慣,這些普通人可能有很高的收入,但是他們把這些錢用來維持自己富有的表象——他們買奢侈品,買豪車,戴名表,住豪宅。你身邊有沒有這種「富有」的人?

那麼,你是想有錢,還是想看起來有錢?

富二代們過著所有人都羨慕的奢侈生活,然而,他們的孩子很難在金錢上獨立,反而會在金錢上依賴父母, 並且把父母的財富當做自己的財富——成年後從父母那裡獲得的越多,自己積攢的就越少;成年後從父母那裡獲得的越少,自己積攢的就越多。

你可以指望天上掉餡餅來賺一百萬,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賺一百萬,你更希望哪一種情況?富人更加希望第二種。靠自己努力致富,並且經歷創造財富的過程,這樣才能讓他們更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並且用心去理財。

真正的富人會培養他們的孩子成為經濟獨立的人,他們不會孩子想要什麼就買什麼,他們會從小教育孩子節儉。

富人總是在不停的尋找機會——做生意的機會,投資的機會等等。他們投資的時候會話時間與經歷來研究,從而選擇正確的投資方向,持續的增長自己的財富。

你可以想想自己有沒有這樣的思維?

富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他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職業的選擇可能是最重要的人生選擇——普通人從一個發薪日活到下一個發薪日,富人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並且熱愛自己的工作。

錢來自人的內心,是一種思想狀態。一切財富的根源都來自人的潛意識,心態決定了人窮與人富。(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人的認知和行為完成度的矛盾
    人總是會有各種痛苦,佛說萬物都是內心的返照,對世界的認知源於心。
  • 窮忙,是人最大的悲哀!
    窮忙,是人最大的悲哀。
  • 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見識與格局
    「人的一生正如他天天中所想的那樣,你怎麼想,怎麼期待,就有怎樣的人生。」琢磨這句話,發現現實生活還真是如此。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寫過一篇《相信奮鬥的力量》。文中講了他一段經歷:高中時,他的老師對全班同學說:「你們在座的,沒有一個能考上大學,以後一定都是農民。」很多同學就這樣相信了。不是中途退學,就是考一次就放棄了。
  • 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學習認知
    「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 當我們一旦形成一定的思維認知,就容易被束縛禁錮在其中,除非不斷打破,不斷學習更新認知,思維世界才會不斷前進更新,不被原有的認知局限所限制自己的發展。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地對抗自己認知局限,一直學習新的事物發展,更新認知,打破固有經驗和思維牢籠的過程。
  • DIALER元認知體系,一個認知升級的秘密...
    那麼一個有100萬的人,和一個10萬的人相比。100萬的人,需要用26年,達到一個億。10萬的人,需要用38年,達到一個億。多了12年,對於人的一生來講,12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了。我們再來看看i,收益率對財富的影響。我們先假定都是100萬,目標還是一個億。那麼一個收益率為20%的人,和一個收益率為10%的人相比。
  • 年少就明白要慢慢變富,聽懂卻已是不惑年~
    時常聽身邊的人講如今基金是風口,廣告是風口,短視頻是風口…但很有意思的是,這些看似滿腔熱血、千思萬想的人,仍然總是在觀望、猶豫、徘徊
  • 99%的人一輩子都不知道的認知偏誤.
    面對同樣的情況,人們會形成不同的認知,做出不同的選擇。這些認知和選擇,往往決定了這些人的不同命運。舉例來說,1980年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剛剛進入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分水嶺。絕大多數人的面對同樣的歷史機遇時,認知和選擇完全不同。 多數人選擇在國有企業和工廠裡面,貢獻自己的青春,換回來的是一份不操心的穩定收入,也就是所謂的「鐵飯碗」。
  • 人到中年參加聚會,儘量別帶這3樣東西,容易被人瞧不起
    人到中年參加聚會,儘量別帶這3樣東西,容易被人瞧不起人到中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相信很多朋友應該都清楚吧?各種各樣的壓力撲面而來,承受力稍微弱一點的人,還真有可能被壓垮,難以適應這樣的生活。其實,在我看來的確如此,中年人沒有本事,到最後不僅自己活得累,就連家人也特別悲催。在當今社會,想要成功,想要賺錢,那就得有關係。
  •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從下班後的8個小時開始
    如果說睡覺時間和上班時間我們無法掌控,不上班的時間我們自由了,不用工作了,選擇幹什麼是最好的時間安排?要知道決定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正是下班後的的8小時。下面我們圍繞三個問題展開今天的內容:01新的一開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傳統的觀點認為,新的一天是從早上起床後開始,大家都是這麼認為的,所以我們是普通的大眾。
  • 豐田解決問題的八大步驟
    :①傾向於激發人員的問題意識,主動發掘問題,而不是等問題來了再去解決;②強化了「明確問題與問題分解」這兩個要點,避免了「一開始問題不清」或者「大而籠統」的問題;③每一個步驟有相對嚴謹的要點說明,從而形成一種可參照使用的套路。
  • 有哪些含義為何會出現
    有哪些含義為何會出現­  前些日子和一位從事青少年研究的學者交談,他說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一類很有特點的年輕人,和老一代通常一輩子只從事一個職業不同,他們經常擁有多個職業身份,或者多次跳槽,願意進入更多類型的行業。他們通常用「/」來介紹自己,比如:作家/插畫師/攝影師。這位學者說,如今人們把這類年輕人稱為「斜槓青年」。­  在中國,斜槓青年如今受到很多年輕人追捧。
  • 7種認知錯誤,你有沒有?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一定意義上說,一個人的思考力反映了他的生命狀態。為什麼猶太民族會產生那麼多世界級傑出人物?答案是智慧。而智慧的背後,是猶太人精神成長曆程中嗜書如命,進而擁有了出類拔萃的思考力。
  • 穿白皮鞋的為何被我PASS了?又有哪些人是我特別待見的?!
    我會告訴你們,當年我到底幫哪些大公司做了哪些秘密的事嗎?3、 男的穿白皮鞋的問這條的最多,我本來想從心理學和色彩學的角度分析一下,同事攔著說:「你吖就是不喜歡,還需要個毛理由啊!」說得對,哥都是CEO了,哥就是不喜歡穿白皮鞋的,怎麼著吧!
  • 學會正確自我認知,發現你的優勢與潛力
    年度008秋海在三天前的語音諮詢中反饋說:「墨墨,通過第二階段5個月的學習,我終於學會正確自我認知了。因為我發現在寫復盤的時候,今天能發現一個自己的優點,明天能找到一個自己的優勢,再也不會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了。」 她的成長,讓我進一步堅信:每一個人都是OK的。
  • 別說你讀懂了《富爸爸窮爸爸》,揭露富爸爸背後真正的秘密(三)
    他利用休息時間幫富爸爸幹活,然後花幾個小時接受富爸爸的教育,參加富爸爸公司的會議,學習一些在學校裡根本學不到的財務知識。他在書中寫道:其實,我也經常收到不少會員的抱怨,他們說自從開始學習理財以後,離自己原來的朋友圈子就越來越遠了。過去下班以後,一班朋友會約到一起喝酒、打牌、唱K;而現在卻更喜歡一個人閱讀和看理財視頻。
  • 老祖宗用20句話說清什麼人會窮?什麼人會富?
    * 富人喜歡與人合作,為了把「蛋糕」做大;窮人害怕合作,生怕別人分吃了自己的「蛋糕」。* 富人知道財富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窮人卻渴望一夜暴富。* 富人越富越吝嗇,窮人越窮越大方。* 富人喜歡奔波,工作並快樂著;窮人喜歡安逸,工作並痛苦著。* 富人總是精神抖擻,窮人總是萎靡不振。
  • 慢慢變富 VS 快速致富
    一、貝索斯問巴菲特,既然賺錢真像你說的那麼簡單,長期價值投資永遠排在第一位,那麼請問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賺不到錢。
  • 那些自律到極致的人,才是最可怕!
    比如:每天騎自行車上班,每天步行10000步,每天拍一張照片,寫一本5萬字的小說;不看電視,不吃糖,不玩推特,拒絕咖啡因可以說這份計劃充滿了挑戰性,做不到自律的人勢必無法完成。但馬特堅持了下來。30天後,昔日那個肥膩的宅男工程師不見了,他開始發自內心地喜歡上騎自行車去工作,甚至完成了在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的遠足。
  • 每個金健康人都需要懂的6個「推廣思維」
    對金健康人來說,情緒波動是一個相比體溫和血壓毫不遜色的健康指標,它能夠非常準確地提示我們身體和思維中的問題。  情緒管理, 就等同於壓抑或者發洩那麼簡單嗎?不是的,由情緒而留意到背後的認知才是有效的開始。比如晚上家人回來遲了,你非常擔心,可在家人進門的剎那,由擔心變成生氣的有沒有?
  • 閩商學習會導師 | 陳春花:理性決策的7個關鍵步驟
    第二,專家最大的局限性是,專家並不需要對決策承擔最後的責任。 第三,專家所依據的數據都是整理過的,專家會保證獲得數據的工具是正確的,但是無法確保數據是正確和全面的。 所以識別問題的時候,還是要真實地考慮自己的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差距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