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有用則取之,無用則棄之,臉皮薄,不喜勿噴。
每逢周五,是我們一周一度的周報匯總日,今天就來聊一聊關於周報的事。本人在團隊中,匯總周報、月報、匯報材料的次數不算少,也有一些經驗,分享給大家。
為什麼寫周報
我不妨大膽推測一下,可能不少同學會把周報當做一個任務,覺得這是一個強制性的工作,所以不得不完成,但伴隨著這種想法的同時,往往就會覺得「只要完成了就算勝利」。
但是作為一個PM,寫周報的過程,恰恰是自己反思自己工作的好機會,有的時候,PM的工作看起來會比較「虛」,除了少數實實在在寫文檔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溝通、做一些判斷、協調資源、推動解決問題,甚至是單純的思考產品的走向,但如何體現PM的工作價值呢?我認為就是要實實在在的推動了產品的發展或問題的解決。
當你在寫周報的時候,發現沒什麼可寫的,那麼不代表你這周沒有努力,而是代表你幾周前或是一兩周前,做了一些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工作,PM的價值體現往往有一個滯後性,需要在功能上線或是問題解決後才能展現出來,現在不努力,很可能幾周後你就沒的寫。所以,每周在寫周報的時候,不僅僅要思考,本周在業務上有沒有關鍵的進展,還要想這周做的事對未來有多大的幫助。
從老闆的角度來看,他們沒有時間每天盯著你在做什麼(除非是純執行的PM,否則都是要有能力自己找事做的),周報是他們獲取信息的有效手段,那麼你的周報,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你的業務的判斷,所以,周報的質量非常關鍵。
如何寫好一篇周報
1. 內容優先
個人覺得,周報的篇幅不宜過長,核心是如何用最短的句子把話說清楚,讓看周報的人能抓住重點,這裡有幾個點需要把握。
要突出重點
避免流水帳式的周報,周報不是要事無巨細的把自己本周做的所有事情都一一列舉出來,而是要把關鍵的信息提煉出來,比如項目上線了、分析了某份數據的重要結論、某件重要事情的delay風險等等,總之就是不要寫不痛不癢的事情,比如我這周例行上線了多少數據,除非數量巨大,對產品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否則就是廢話。
表意要完整
舉例:XX項目上線了。
解讀:XX項目上線了,僅僅是一個動作,那麼這個動作帶來的結果是什麼?
修改後:XX項目上線了,預計對XX指標提升XX%,或是從無到有具備了某種能力。
舉例:XX指標上漲了/下降了,XX指標本周數值是XX。
解讀:XX指標上漲或下降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本周的數值相比上周增幅是多少?
修改後:XX指標上漲了,是因為本周我們上線了XX活動,活躍用戶變多了。
舉例:本周和XX溝通了XX問題的解決方案。
解讀:溝通了方案,然後呢?大致方法是什麼,什麼時候解決?
修改後:本周和XX溝通了XX問題的解決方案,將採用XXX方法,預計下周上線。
要有觀點
這一條比較適用於更大範圍的匯報,比如月報或是專門的匯報材料。什麼叫要有觀點呢?就是說,這件事是好是壞,有多好或有多壞,你要直接表達出來,而不是讓讀者自己去分析。
舉例:XX指標提升了XX%
修改後:得益於我們做的XX項目,XX指標大幅提升,從XX%提升至XX%。
舉例:經評估,XX指標是XX。
修改後:經評估,XX指標是XX,競品是XX,目前處於大幅領先/膠著狀態/存在一定差距,我們接下來會XXX。
2. 格式輔助
即便是純文字的材料,也有辦法通過合理的格式調整,來使我們的表達更好,這裡有一些技巧。
換字體顏色/加粗
字體顏色或加粗,可以有效突出重點,讓讀者一眼抓住關鍵信息,再比如上漲的數據用紅色,下降的數字用綠色等等。
適當的輔助說明
括號是我很喜歡用的方式(比如可以在這裡做一些輔助說明,但又不影響主次關係),如果擔心括號內的容易太引人注意(可以這樣變小或變灰)。
儘量縮減篇幅
能用一行說完的,就儘量不要折行,改變改變對齊方式,適當刪減一些連接詞,甚至是把中文括號換成英文括號都能起到作用,比如但是換成但,調整一下語序,就可以讓某個詞組省略掉等等。
項目符號
3. 不要有硬傷
什麼是硬傷?
錯別字就是硬傷,會讓別人覺得你就是不認真。
字體大小不一就是硬傷,就是不認真。
總之,就是不要給人留下這周報你根本沒好好寫的印象。
一點心得
寫周報這種事,看起來很小,很簡單,但往往體現了一個人的思維是否清晰,是否有條理,是否有思考,是否是一個認真的人。
把小小的周報,能寫的特別牛逼,我覺得做別的事,也不會差到哪去,PM的基本功之一不就是要有好的表達能力嘛,不然如何讓眾多RD同學、運營同學理解你的意圖,並跟著你的方向走呢?
這篇文章,不是什麼高深的秘籍,但如果能對讀者有一點點幫助,我就很開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