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刪掉了微信裡的100多個好友,再也不用應付那些令人尷尬的社交了,現在真的好爽。」不知從何時開始,一個小小的微信承載了我們全部的生活,朋友圈這個小小的窗口代表了我們全部的喜怒哀樂。
通訊錄好友動輒幾百上千,後來才發現真正能說上話的人寥寥無幾。「在嗎,幫我砍一刀,我就能9.9元買個加溼器了」;
「在不在,幫我分享一下,我就能免費領一箱水果了」;
微信上幾乎從沒有交集,甚至是你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你的人,經常會給你發來購物網站連結,請你「順手點一下 」。
這些每天都會跳出來請你「順手」的對話框,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為你篩選出了「無用社交」。這些「無用社交」,小到微信中每天無休止的分享連結,大到節假日無意義的頻繁聚餐。它們不斷消耗著你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且沒有你想要的正向回饋。前段時間《王牌對王牌》中引發巨大爭議的「06級超女重聚」,當年的冠軍尚雯婕因為總是不回復私信、不參加聚會,被其他嘉賓當場詰問。許多人說尚雯婕「冷血、虛偽、無情」,其實轉念一想:她從一個純粹的歌手,不斷成長,如今早已變成了經紀公司的老闆,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手下的藝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時間愈發寶貴。而其他人,有人因為打武警被封殺,有人早早嫁了人被邊緣化,有人一直沒激起什麼水花。時過境遷,當初從同一個入口進場的人,如今已經分散各處。有人一直沿著既定道路往上走,已經快到了頂峰;有人早早就收起了鋒刃回到了山腳下的觀眾席中。
這樣的兩類人,註定無法再從餐桌上得到和當年一樣的滿足感。總也不聯繫的朋友,或者早就不在一個世界的朋友,刪了就刪了吧。
低調處理那些「過期友誼」,是成年人最大的體面。
把參加無用社交的時間,用來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家人享受假日的閒暇,一個人靜靜地讀書、看電影充電,都好過在日復一日地無效社交中虛耗自己的生命。李誕曾經發微博說,錄完節目想和彭磊在微信上說幾句話,結果發現自己被拉黑了。
後來發現,原來自己不是被他拉黑的第一個人,圈內很多知名的製作人和導演都被他拉黑或刪除了。但彭磊作為新褲子主唱,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社交方式並沒有隨著人氣升高而改變。他依然奉行簡單、真實的生活,推掉了很多自己眼中的「無用邀約」。
只有這樣,才能把時間都有效利用,才能保持初心地寫出好作品。「我們生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有海量的信息從耳邊掠過,但最後記住的其實寥寥無幾」。
生活在這樣一個速燃又速朽的時代,我們最應該學會的是在人際關係中的「斷舍離」。換句話說,越聰明的人,其實越懂得規避無效社交,不斷精簡自己的朋友圈。
拒絕了無效社交,才能把精力留給重要的人,留給真正高質量的社交。
在那些艱難時刻,能夠毫不猶豫向你伸出雙手的人,才是最值得留下的人。人生很短,日日與真心之人交談也尚不足夠,何必把那麼多無關的人請進生命中來?有人和你在兒時言笑晏晏,有人和你在少年時把酒言歡,也有人和你在老年時攙扶相伴。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遇到與之匹配的朋友,而這些朋友的質量,取決於你自己的位置。
等就是——你是什麼人,就會遇見什麼人;你想遇見什麼人,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那些來到你身邊陪伴你的,看起來是命運的「隨機分配」,實則是由你當下的位置決定的。想添加世界五百強企業優秀人才的微信,你得先進入世界五百強。
想要得到某樣東西,最好的方法是先讓自己配得上它,至少讓自己有機會接觸它。人生前期越懶得學,就越容易錯過後期讓你心動的人和事。
你的生活質量,你的微信好友質量,從來都不取決於別人,而掌握在你自己手裡。
親愛的書友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