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興能夠來到這個別樣的講臺,跟這麼多年輕人一起來探討一些有趣的話題。作為一個老師,我生活中有無數的時間站在講臺上,但那些都是正式的場合,比如上課,比如開會發言,比如頒獎領獎什麼的。但在那些正式的場合裡,我通常都表現得很不正經。現在突然來到這麼一個貌似不那麼嚴肅的場合,卻感覺特別莊嚴,讓我不知道怎麼開玩笑。因為我對於年輕,對於自由,有一種莫名的崇拜。希望我今天夾在年輕人中的發言不會給大家帶來老態龍鐘的感覺吧。
希望歸希望,但是畢竟已近不惑之年,時光磨滅了我很多的銳氣,讓我沒辦法聚焦到某一件事兒上。所以我只能借這次的主題「無形」給大家講講我的一些感悟。在我的生命中,在我不同角色的體驗中,的確有太多有形與無形的故事,接下來,請允許我毫無邏輯和條理地跟大家聊聊。
首先,我是一個英語教師。這個角色我扮演了十三年了。對於英語教學這個領域,有太多有形的要求。比如做課,各種公開課,學校的,西城區的,北京市的,國家級的。在那樣的一個舞臺,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形狀。比如每一節公開課,都要有lead-in,輸入,產出,小組活動,非要把一些可能需要一天乃至一生去感悟的東西塞到40分鐘裡,然後如果你塞得好,就會有鮮花,掌聲,誇你設計得精妙,誇你基本素質過硬,等等。其實或許每個人都知道,這樣的課堂,學生的收穫不敢說是零,起碼是很有限的。多年以後,等這些學生長大成人,在茶餘飯後聊起某位老師,想起來的絕對不是這老師某節公開課上得有多牛逼,而是一些貌似無形,貌似與教學無關的細節,比如某個老師的口頭禪,比如某個小插曲之類的。我倒是能夠想起我高中時候某個老師的公開課,但是那節課上的什麼我忘了。唯一記起來的就是,那節課那老師褲子拉鏈沒拉好,我們所有人憋了一節課沒敢笑出聲,一下課,所有聽課的老師啊領導啊一出門馬上全場爆笑,那感覺記憶猶新。扯遠了。本來該說有形無形的。我其實想說的是,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往往不體現在那些有形的教學步驟裡,而是在一些或有意或無意的無形的細節裡。
說完教師再說說英語學習本身。這件事也有很多有形的東西,比如對於託福而言,有TPO,有機經,對於SAT而言,有OG,有真題。當然,在這個領域裡,還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獨家秘方」:模板啊,內部資料啊,考試寶典啊,單詞n天突破之類的東西。但是其實我很清楚這些有形的東西有多大價值。每年我都看到不少人把這些有形的資料和技巧用了個遍,結果還是差強人意。其實學語言這件事很簡單,多接觸多感悟是王道。至於怎麼接觸,怎麼感悟,完全沒有一定之規,是無形的。有一個以前的班長,也是學生會主席,英語一開始沒那麼好,但是趕上奧運會去做志願者,每天接觸英文資料,翻譯什麼的,結果奧運會結束之後,她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還有一個最近的學生,他英語基礎一開始不是很好,結果高一一年讀了整整一年的英文雜誌,逮著什麼讀什麼,結果最後去了常青藤。另外還有一個男生,英語怎麼都學不好,後來他問我該怎麼辦,我半開玩笑地說,你找個英語好的女朋友就解決了。後來他還真找了個英語特好的女朋友,當然這事兒是不是因為聽了我的建議我不清楚,反正他英語是突飛猛進了。所以真正有效的語言學習,也不體現在有形的東西裡,都是在無形的體驗和感悟中實現的。
除了英語教師,我還是一個樂手。這個角色我斷斷續續也扮演了有十幾年了吧。大學的時候,樂隊剛成立那會兒,我在北師大到處找鍵盤手。我找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我拿著我寫的歌給鋼琴專業的人聽,讓她們試著彈。結果是,我一開始找了n個人都沒成功,因為她們第一句話就是:我來彈鍵盤?好啊好啊!給我譜子。我說我不太懂鋼琴,沒譜子。然後她們都用詫異的眼神看著我說:沒譜我彈什麼啊!當然最後也找到了,當我們的鍵盤手閉上眼睛隨手彈了一些伴奏時,我覺得那才是音樂,比任何世界名曲都動聽。說到這裡我又想到一個好玩的事兒。就是十年前,我當班主任,然後合唱節的時候寫了一首班歌,然後排練的時候找金老師合過幾次,合的時候是有個很潦草的譜子的,但是決賽那天我忘了帶譜子了。金老師當時眼睛瞪老大,問我,兄弟,沒譜我彈什麼啊!我當時無話可說,回去拿也來不及了,金老師眼睛也瞪累了,就說,行吧,那我可胡彈了啊。然後就真的坐到鋼琴邊隨手彈了,但我覺得比任何一次排練的時候彈得都好聽。所以,我覺得沒譜的音樂才是真正的音樂,沒譜才能彈出心底的聲音,音樂就該是無形的。
再說說我的另外一個角色吧。我當爹也快十年了,對我女兒的學校教育還是有很多想法的。大家也從小學經歷過,可能還有一點點記憶吧。我的感覺是,小學裡規矩太多了。如果一個小學生完全循規蹈矩的話,結果我覺得會很悲催。教育裡不該有那麼多有形的條條框框。這裡我給大家講個好玩的事兒。我女兒的小學規矩之一就是,不能在課間在學校裡亂轉,也就是說,學校裡,居然有很多學生不能去的地方,甚至連花園都不讓隨便去。但是我女兒有個要好的朋友,他就喜歡課間到處去探索學校的「禁區」。他經常跟我說,叔叔,你知道麼,這學校對地形最熟悉的就是我了,因為沒有我沒去過的地方。當然,為了這事兒,他也沒少挨批評。後來有一次,學校組織活動,好多家長都去參加了。然後這孩子就自告奮勇當嚮導,帶著好多家長在學校參觀,得到無數的稱讚。大家都說:這孩子真厲害!對學校太熟悉了!真是好孩子!不知道經常批評他不聽話到處亂轉的老師們聽了作何感想。後來有一次我女兒也課間去探索禁區被老師抓住了,老師給我打電話,我一個勁兒地跟老師道歉。我說老師您放心,以後我保證她不會到處亂跑了。我憋著一肚子火兒,一見我女兒我就罵她,我說你這個小笨蛋,怎麼這麼不小心?下次到處探索的時候提防著點兒老師行不?!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學校玩命呼籲學生不做「觸屏族」,不要用電腦手機iPad,可是後來做研究性學習的時候,有兩組拿著Pad做了PPT的同學匯報得異彩紛呈,被評為最佳小組。也不知道他們這些聽話的好學生是怎麼學會用這麼多違禁品的。這事兒很諷刺,在有形的教育規則下,最後脫穎而出的卻是那些最不遵守規矩,最「無形」的學生。
其實這事兒往深了想更有意思。那就是,關於有形與無形的道理誰都懂。其實老師們也明白,那些完全按照設定的形狀走的孩子,那些所謂的「好學生」,是不如那些調皮搗蛋的無形的學生的。規則的制定者自己其實也是挺沒樣的。比如我們禁止學生用手機是吧,哪天開教師會同學們可以參觀一下,有幾個老師是不在底下自己玩手機的。不允許學生外出吃飯點外賣是吧,老師們經常中午出去high。當然我說這話沒有半點批評老師的意思,我覺得會開得無聊聽會的人是有權玩手機的,然後出去吃飯也無可厚非。問題是,我們把這個問題上升點兒高度,為什麼明知道世界是無形的,還非要給別人畫出一個又一個的形狀,讓別人不能出圈兒?道理很簡單,第一懶。畫個圈兒不容易出亂子,無過即是功,這並不是中國特色,到處都這樣。第二怕,怕各種失控,更怕有人跳出圈了牛逼了超過自己。當然還有貪,有形才能愚弄大眾嘛。比如你說你有個獨門減肥秘方,別人就會掏錢。你要說減肥其實就靠毅力,靠運動靠節食,那一分錢都掙不到。同理,你說有個牛逼的考試規劃,一個月能提多少分,別人會心甘情願地掏錢。你要說學習這事兒要用心,要日積月累,完蛋了,沒人理你。其實人們也都知道無形的東西才是根本,但是人們不願意承認。就像胖子總覺得花錢可以減肥一樣。其實他們絕大多數都知道怎麼減肥,但是就是願意相信有形的東西。花錢,吃某些特定的東西,等等。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都為形所困。其實無形的東西,往往更有價值,而所謂有形,只不過是一種欺騙和自我欺騙而已。在虛幻的有形世界裡的巨人,往往是現實的無形世界中的侏儒。最有形的國家和民族,卻往往犯下最無形最難以想像的罪行。我愛實驗中學,因為在這個貌似有形的世界裡,在這個充滿了各種形狀的教育系統裡,只有它還有那麼一絲變幻莫測的樣子,雖然它也在悄無聲息地固定它的形狀。
我們每天都面對著各種有形的蒙蔽,但我們可以選擇無形。我們要做的是,知道哪些形狀是不可改變的,比如安全,比如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和做人的尊嚴。其它的形狀滾得越遠越好。苟且有形,詩和遠方無形。這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但如果我們只沿著路走,也只能走到被人踩得寸草不生的地方,永遠也找不到理想的茂盛和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