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讀書|人生的成就取決於有沒有利用好每天的兩個黃金時間,一個是《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另一個是......

2021-02-23 GIVERS

讀書不可以獲得世俗上的成功,但可以給到一個人思考。堅持讀書和堅持運動是同一個道理,時間久了,你就能看到效果。

今天給大家分享這本書,《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其實是一本關於64位成功人士的採訪記錄,這本書講的是什麼呢?簡單點說就是,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就過什麼樣的早晨!

每個人每天都有兩個黃金時間,一個是早晨的7:00AM -9:00AM,另一個是晚上的8:00PM -10:00AM,這兩個時間在做的事情,直接決定了一輩子可以走多遠。今天藉由《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和大家聊聊早上的這個黃金時間。

在我的團隊,這個時間是我們到公司進行學習的時間,我們會在這個時間一起討論解決大家遇到的問題、分享自己服務客戶的經歷以及最近自己的進步,這給每個參與這項早晨學習的同事帶來了非常實用的幫助,有助於幫他們開啟充滿能量的一天。

但是在這個時間之前,我們每個人在家中還有一個起床後的1小時,那一個鐘的時間裡面,我們在做些什麼呢?我是進行晨間運動,有些同事是進行晨間冥想或晨間讀書,這個私密的黃金1小時,經過日積月累,就堆疊出我們的生活模式,拼湊出我們最真實的樣子。

今天本來是要談論這本書,但是為什麼會很少提及書中的內容?因為我讀完這本書之後,發現其實這本書不是想要教給大家什麼實用的方法,而是掌握一條原則:審視自己的人生,用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做最重要的事,開啟自己充滿能量的一天。

書中有提到一個幫助大家建立晨間習慣的步驟,可以讓暫時還沒有養成晨間習慣的人有方法可以學習:

看完上面五個方法,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在前面的我推薦分享給大家的《掌控習慣》中,其實有更系統的介紹。其實最難的不是有沒有方法,而是有沒有建立晨間習慣的意識,以及為此付出行動。如果你來到Givers,相信你很快就會被影響到,並且養成良好的晨間習慣的!

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大家與我分享、交流你讀過有用的書籍!

本周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檢察微文】樂陵檢察劉巖: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
    在經歷了2019年年末和2020年年初一段時間的混沌生活之後我想要改變一下,恰好這天晚上兩個寶寶早早睡下,給了我自在的空間,我翻開了《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通過訪問形式,揭秘了64位成功人士培養高效率命運的時光,他們從創意的生活中,建立了自己的高生產力和高抗壓力的生活習慣。作者發現這些成功人士,他們的早起時間都是在6點鐘,有的甚至更早。
  • 起床後,不要查看郵件和微信
    2、「研究表明,集中注意力、高效工作,每天最多4小時。」一個人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一般來說,高效工作只能持續四個小時,其餘時間就都是低效工作了。一個有用的技巧是,將所有任務按照"重要性"和"緊急性"兩個維度,分成四個象限。第一象限優先級最高,第四象限最低。
  • 上班族如何培養早起,讀書,跑步等好習慣?
    例如,如果你過去一直習慣晚上12點睡覺,早上7點起床,突然改成晚上10點睡覺,早上5點起床,即使你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能做到,也是極度消耗毅力,起來後狀態非常差,接下來一天整個人都不好了。因此,1、2步驟是為了充分了解自己的時間使用,再去一步步的做調整習慣。核心想法:儘量降低執行的難度,有可操作性。
  •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從下班後的8個小時開始
    要知道決定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正是下班後的的8小時。下面我們圍繞三個問題展開今天的內容:01新的一開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傳統的觀點認為,新的一天是從早上起床後開始,大家都是這麼認為的,所以我們是普通的大眾。但有一種新的觀點認為,新的一天,是從沒有上班的8個小時開始。沒有上班的8個小時包括早起後還沒有去上班的時間,晚上下班的時間。
  • 為每天設置一個「天賦閃光時刻」
    近期很強烈的一個察覺是,天賦是一種需求(這個理念來自於《現在,發現你的優勢》這本書)。而人在需求沒有被滿足的時候,很難有愉悅的情緒。
  • 讀書 每天只要工作4個小時的5個理由
    美國作家比爾·布萊森在《那年夏天》一書中說,美國第30任總統柯立芝每天只工作4小時,其餘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打盹兒了,他下午打盹2到4個小時,晚上還會再睡上11個小時。白宮接待員回憶說:「在我的印象中,沒有哪位總統像他那麼能睡。」不打盹的時候,他常常把腳擱在敞開的辦公桌抽屜裡,數著賓夕法尼亞大道上經過了多少輛車。他的「無所作為」卻為美國帶來了經濟的蓬勃發展,華爾街的市值增長了2.5倍。
  • 底蘊的厚度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這兩種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裡,因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程度取決於他們的語言能力。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愛」、「溢滿」、「世界」這三個詞的意思,那他永遠也理解不了什麼是「溢滿愛的世界」,哪怕他就身處在這樣的世界裡。」這一段話撥雲見日般,詞彙只是表現,我們可以舉一反三的去理解。
  • 負債人生
    曾幾何時我們是有多少錢就辦多少錢的事情,但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了負債人生呢?以前聽的最多的是一分錢當兩分錢來花,這是節流!
  • 思想的自由度,決定著你人生的最終成就
    思維的自由度,對於人生成就而言確實很重要。熊培雲先生在《自由在高處》這本書裡,給大家出了一道難題:數學公式「101-102=1」中,只挪動0、1、2其中的一個數字,使得等式成立。大家可以慢慢思考這道題,因為他提供了一種角度,說明了思想的自由度有多麼重要,這也是為什麼他給這本書取名為《自由在高處》的原因。
  • 習慣的小改變,人生的大成就.
    這句話在書籍中會反覆提到, 因為在文章展開的過程中, 你會發現改變習慣不難, 它可以順其自然, 有時候只是兩分鐘的改變或者擺放位置的調整, 就能強烈地改變一個行為習慣。為什麼叫原子習慣? 因為原子是分子的組成部分, 一個好的習慣就像生命的原子一樣, 細小卻很重要,是人生偉大成就的基石。
  • 我希望每天都能準時下班
    之前在微博看過這部劇的截圖,下班後的東山在常去的中餐館跟兩個傳統做派的大叔對話:「像你這樣每天準時下班的人,升職也一定輪不到你吧。」「你覺得我看上去像是想要升職的人嗎?有職場就有競爭,自然也會有攀比,另一個項目負責人三谷,跟東山完全不同。
  • 沒有勵志的感人故事,只有不停地努力.
    昨天和一個很久沒見的朋友吃飯,朋友的朋友說「為什麼可以這麼神奇,出來工作了還可以回去讀書?」因為心中有信念,因為我想繼續讀書,因為我想考研。都說今年的分數線低,的確是很低,低到沒有什麼參考價值。甚至有人調侃說「選擇大於努力」。我想說,選擇很重要,但請不要埋汰了努力的人。
  • 自律,人生成長的關鍵
    為明代學者胡居仁所作,上述對聯繫毛澤東在長沙上學讀書時所改。成功需要努力,但更需要自律。那種「東一榔頭西一棒」的,看起來貌似也很忙,但最終效果往往不好。知識的積累就像營養的吸收一樣,不可能因為你多吃幾頓好飯就突然會變「胖」了,總是要有一個過程的。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華。世上也有一些人好像也不是特別的忙。
  • 我觀察了 14 年才發現,那些很努力卻沒有成就的人都有一個特點
    從這個角度看,天賦是沒有問題的,但在採訪中她卻說:「我這個人沒多麼遠大的目標、多麼長遠的打算。我的特點在於,一步一個腳印,只要有機會,一定能抓住。不管幹什麼,有踏實和堅持,鐵定能幹好。」這其實代表了一類人,個人沒有明確目標和方向,不是非要做什麼才算數,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興趣。但只要告訴她做什麼,她願意下大工夫並持之以恆,做不好不罷休。
  • 做一個晨型人
    維京航空的創始人Richard Branson凌晨5:45就醒了,即便是在他自己的私人島嶼上。開始一天的工作之前,他充分利用早上的時間鍛鍊身體和吃早飯。美國第一夫人 Michelle Obama 每天凌晨4:30就起床開始鍛鍊了,這時候她的孩子們還在酣睡。蘋果的CEO Tim Cook 每天凌晨3:45就起床了,處理郵件,到健身房鍛鍊,並且在去辦公室前還會小跑到星巴克。
  • 人生選擇題,我選C.改變
    自律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的?村上春樹可以告訴你:「晚上十點按時睡覺,清晨五點起床,不上網,堅持寫作五六個小時,每天寫十頁,大概四千字。每天堅持跑步,每次十公裡。」不貪睡、不放縱、不浪費時間。在這種高度自律的生活中,他不僅養成了強健的體魄、可抵抗誘惑的自控力,而且完成了數十部文學作品的創作,多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
  • 我最有用的能力是——我讀書
    我讀書很雜,書架上塞滿各種各樣的書:漫畫、繪本、莎士比亞全集、哈利波特系列、以及其他一些 和賈伯斯、華爾街、沃爾瑪相關的書,另外還有商業書籍和大屠殺的歷史。每天早晨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我會在 iphone 上看書。還記得第一次嘗試邊跑步邊看書的時候,每分鐘都是一種永恆。以前跑步的時候有試過看綜藝、聽音樂或者聽播客,結果沒有一次能幫我持續完成一次訓練。但是讀書帶來的體驗卻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