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406期】
羊群效應
有人曾做過一個實驗:
在一群羊面前設置了一個柵欄,領頭的羊縱身一躍跳過柵欄,後面的羊也跟著跳過去。
接下來的一幕就有趣了,工作人員將柵欄移走,後面的羊走到這裡時,仍像前面的羊一樣跳了一下,就好像柵欄還存在一樣。
這就是「羊群效應」。
所以,有經驗的牧民在放牧時,往往只要控制好領頭的羊,這樣羊群就不會走丟了。
其實,羊群效應就是一種從眾心理:跟風、隨大流,別人幹什麼,我也幹什麼,錯不了。
似乎這是在批評一些人沒有主見,沒有判斷力,盲目跟風。
但我認為,這其實是人的一種天性,每個人都有羊群效應。
比如,我們去餐廳吃飯,如果一家店到了飯點還依然沒什麼客人,那麼很多人是不會選擇這家店的。反過來,如果某家店裡的人很多,甚至出現取號等候就餐的情況,那麼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很多人寧願等上一會,也要在這家店吃——這其實就是從眾心理在起作用。
當我們看到一家店裡沒什麼客人光顧,潛意識裡就會認為這家店不行,不然怎麼會沒有客人。反之,我們看到某家店裡的客人爆滿,大家都來這裡吃飯,那麼潛意識裡就會有一個聲音:這家肯定不錯,要相信大多數人的選擇。
事實到底如何呢?
我們的這種跟風,很大概率是對的。
沒人光顧的那家店確實不怎麼樣,而大家都爭相湧進去的那家店確實不錯。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商家新店開業時,會安排一些人進店吃飯的原因,人多就是一種說服力。也是餐廳開門營業時,會把客人先安排坐在當街靠門靠窗的座席的原因。
這只是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但依然可以看到「從眾」的威力和價值。
很多時候,跟著別人的腳印走,確實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的彎路。
跟著別人的選擇,確實讓我們受益匪淺,高效且有效。
所以,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會深受從眾心理的驅使,習慣服從大多數,妥協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