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人問我:你的職業規劃是怎樣的?
於是,我把我的方法論,整理了一下:
問題1:什麼是問題(issue)?
無論生活也好,工作也好,我們都需要不停地解決問題,那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問題就是差異(Gap),你的目標(Goal,標準值或理想值)與實際值或標準值(actual)之間的差異。
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每個人所遇的實際場景都不一樣,即便是相同的場景,大家的標準不一樣,我覺得是問題的,你未必覺得是問題。當發現差異,你就要去行動(action)。
這就是GAGA方法論:goal-actual-gap-action。
所以,作為IT來講,你職業規劃上的問題就是,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你目前的狀況是這樣的?你如何抹平理想與現實的差異?
問題2:目標在哪裡(Goal)?
你要說服別人,要說服自己,先要了解價值觀。
以工作為例,工作有4種境界:job(工作),career(職業),enterprise(事業),mission(使命)。
同樣是付出勞動,獲取報酬,但是價值觀不一樣,目標(Goal)就不一樣:
· 認為工作就是工作的人,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 職業經理人會重視職場的規則,長袖善舞;
· 有事業心的人,會十分專注,會達到行業的精英級;
· 當一個人是使命感感驅動的,他就不太會在意錢,而且隨時會幫助別人,甘心做擺渡人。
所以,作為IT來講,職業規劃的核心就是你的價值觀是什麼:
· job(工作): 如果你單純為了工作而工作,你看重的就是錢,在擇業的時候,哪裡錢多你就去哪裡。你往往會通過面試的談判技巧去贏得好的入職底薪,然後不斷通過跳槽來獲取工資的上漲。
· career(職業): 如果你想獲得很好的職業晉升,你可以從大公司跳到小公司,從而獲得職位的提升,獲得權力的提升,成為職業經理人。
· enterprise(事業): 如果想專心做一項事業,那麼就要在一個行業沉澱,既懂技術,又懂業務,持續在一個業務領域付出,達到這一行業的佼佼者。
· mission(使命): 如果你想以人類的福祉為IT工作的動力,就要去創新型的企業,不斷地創造新的東西,不斷地輸出。
問題3:如何去管理這些改變?
當你發現理想和現實有差異時,而你又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時,要做出改變的時候,你要具備一些東西,這些東西是有順序的:願景、技術、激勵、資源、計劃。
· 缺乏願景(vision),帶來的是混亂(confusion),因為你不知道方向在哪;
· 缺乏技術(skills),帶來的是焦慮(anxiety),因為你不知道該怎麼做;
· 缺乏激勵(incentives),將面對更多阻力(resistance),帶來的是抗拒感;
· 缺乏資源(resources),你會很沮喪(frustration),因為你沒有獲得足夠的支持;
· 缺乏計劃(actionplan),改變無法達成,因為無法開始(false starts)。
所以,當你要做決定的時候,你要問清楚你自己:你決定好做什麼沒有?你的技術儲備充足嗎?做這個事情你最大的驅動是什麼?你有足夠的資源嗎?你獲得支持沒有?你有做好計劃了嗎?
如果你都具備了,你就Go吧!!!
當然,你的目標或標準(goal)是隨時會變的,實際的狀況(actual)也是隨時會變的,當這些自變量在變化的時候,這是一個不斷迭代的過程。
你要根據這套方法論去做相應改變,就能很快得出你要做的下一步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