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stave Caillebotte | Man at the Window
我有一家小小的公司,將來也有可能做大。做不大也沒關係,小日子過得好就行。
在向幾個同事闡述價值觀,我認為只要堅持兩點,就會越來越好:
1、做一件交易,自己的狀況要有改善,絕大多數情況,這等同於我們有錢賺。不符合這點的,空頭支票開得再漂亮,理想情懷滿天飛,我們都不要參與。
2、同時,要讓我們的交易對手有錢賺,即使我們處於優勢地位,也不要斤斤計較,不必好處吃盡,讓人有錢賺,合作夥伴才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優質。
不虧待自己,也不虧待別人,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世界,一定美好。
自己賺錢就開心,別人賺錢就不開心,這種心態很普遍,這是本能的零和心態,一定要克服,在低級的思維中,別人之所得,就是我之所失,對方不舒服,自己才爽,這讓交易變得非常艱難,也是堵自己的路。
不讓中間商賺差價。這是一句很流行的廣告語,也是迎合討好這種低級思維。
人類社會的大飛躍,就是出現了中間商,從直接交易走向了間接交易。直接交易簡陋、低效、交易品種少、成功率低,你是種稻子的,需要一張椅子,只能直接交易,你就得找到一位做椅子的木匠,而且他還恰好需要稻穀,交易才能完成,難度太大。
間接交易就容易了,你把稻穀賣給糧販子,拿到錢,再去買椅子,一點不難。當然,在所有的環節中,人人有錢賺,才能流暢運轉,不讓人賺錢,別人就不做你生意,你畫地為牢。
一定要讓中間商賺差價,這才是正常的商業思維,這才是基本的商業素養。
因為房價高,房租漲,最近中介背了一通黑鍋,很多人也願意把一切不滿歸結於中介——尤其是「嗜血資本」控制的中介。
中介是個龐大的行業,低素質的,不稱職的,黑的,必然佔一定比例,我幾乎每天都要拉黑幾個打騷擾電話的中介。
但是,只要我想交易,碰到的中介,都讓我滿意。成熟的中介業反而透明,你該付的佣金,都是明碼標價,有什麼可怕的?我要做的,就是走進一家中介,看中自己喜歡的房源,把底牌全給他:我會買,真實的心理價位是多少,意思是大家不要來回拉鋸,對方同意,直接籤約就行。
交易一般都很快籤字。
確實,多磨幾天,或許可以講一點價。不過,我的時間更值錢,我願意付出這個代價。
更讓我不可思議的是這種心態:迅速交易不是讓中介賺錢太容易了嗎?
我的目標不就是為了達成交易嗎?越快完成越符合我的利益,怎麼見了中介有錢賺,還是一筆不小的錢,就忘了初心?變成了不甘願,甚至有多拖幾天的心思?這不是為難自己嗎?
更重要的是,中介大量的工作屬於白忙,並不是每一天都能籤單,一單中介費分攤平均,也高不到哪裡去。
有人可能會問,那憑什麼這些白忙的錢要我買單?
這事,一定要換個角度來想,正因為是我買單,所有好感不也都歸我嗎?這等於其他人為我鋪墊,我只是付了該付的,並沒有多出一分中介費,中介看到交易迅速達成的快樂,是大贈品,為什麼不收?他越開心,我不是越重要嗎?
交易沒那麼多坑的,自己想清楚要什麼,協助你完成目標的人,都讓他們賺到錢,服務越好,讓他們賺越多。用這辦法處事,沒什麼人會黑你。
推薦:確實有窮病,在北京房租事件中大傳染
上文:程維柳青道歉後,你會原諒滴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