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夢想
並且要勇于堅持自己的夢想
一旦決定創業就要勇往直前
用鋼鐵般的意志
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肖志剛,1970出生,武漢宇利和機電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曾多在家大型鋼鐵公司擔任售後服務主管。為了自己的理想,他在鋼鐵行業耕耘十年,讓冰冷的鋼鐵有了「生命的溫度」,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他為何放棄高薪工作「下海」創業?
肖志剛說,他在工作中,發現有很多客戶需要定製化的機械設備,為何不自己拼搏一把,去開發這一市場?
2007年,已經37歲的肖志剛,頂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辭去工作,和朋友一起創業, 成立武漢宇利和機電技術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工業自動化設備工程設計,安裝與生產;全自動立體倉儲系統設計,安裝與生產;計算機硬體開發製作;儀器儀表集成;銷售金屬材料;非標準設備配件的設計。創業之初,公司只有3個人,經常加班加點。
肖志剛回憶道,接到的第一個大項目是新冶鋼質檢部實驗室溫控項目。當時,實驗室的熱處理效果一直不過關,不能實現對鋼樣進行溫度曲線控制,為了把這個項目做好,他的團隊反覆試驗了上十次,終於做成了一套系統的高精度冗餘設備,客戶至今對其嘖嘖稱讚。
「如今這套設備和實驗室運營得都非常穩定。」肖志剛笑言,可能因為自己是「上了年紀」才創業的,做事非常嚴謹,才能做出這麼好的項目。然而,創業當年的年銷售額並不多,除去成本,剛夠團隊成員餬口。
好在肖志剛已在鋼鐵、鐵路行業摸爬滾打1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機械設計經驗及人脈資源,深知創業非一日之功,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鋼鐵」般的意志去經營。
當時,黃石一家鋼鐵公司的鋼鐵夾具都是進口的,為給該公司提供同等質量,但價格更便宜的夾具,肖志剛及其團隊,參考了很多資料,併到專業機構「充電」。「製作夾具極需要耐心,一個工序稍有錯誤,就不能達到要求。」在公司團隊不懈的努力下,最終實現夾具國產化,在工藝、外形、品質全部達到進口要求的前提下,還使成本減少了三分之一。
正是因為肖志剛以專業的態度用心做好每個項目,他們公司很快在業內有了很好的口碑,業務也隨之增多,在鋼鐵行業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2016年,肖志剛為中車集團設計了一套客輪跑合設備,該設備重約2噸,用於檢驗火車的軸承是否有故障,並提供程序安裝、調試等售後服務業。緊接著,上海鐵路局等客戶均找到肖志剛的團隊,讓其設計、製作非標機械化設備。
目前,該公司擁有3項實用新型專利,已打造了百餘套大型非標定製化機械設備,並成功打造了多個鋼鐵行業的實驗室項目,另外該公司已通過國家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誰也不是天生幹這行的,但是既然選擇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的深入學習,實現自己的理想」。肖志剛說。
憑藉著為人誠懇,做事嚴謹的作風,武漢宇利和機電公司快速發展。談及未來,肖志剛說道,該公司將繼續深耕鋼鐵和鐵路行業的定製化智能設備領域,致力於打造高端的機械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