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階段的成長
在剛開始立項的時候,DP的方向並非如此,前面也有提到,我們6人聚在一起開會的時候,時常在原來的方向上犯錯,真正需要的技術設備,啟動資金,在前期都是很大的阻礙。加上信息渠道窄和要命的拖延症等,心照不宣的,漸漸洩氣。決定從「稍簡單」路子走的時候,開會討論都會是問題,好在遇到一位創行大四學長:熱情、真誠、「路子野」。
從一次開會的理清思路,輔助架構,到而後的次次,稱呼advisor是不準確的,他以自己強烈熱情的character帶動著DP,周五晚的數次,能一起走出PB,微風下是我們,星辰下也是我們,漫步而回。
起初定試點在菜鳥驛站門口,大家輪班回收快遞盒,以主動出擊,悅色說動的方式,均次80個左右,返贈與驛站老闆以給大家寄件提供方便。而後購買了帳篷,回收桌,回收箱等,設計列印了條幅(起初的是你們看到的醜版、紅色,活像推銷)而後變好變漂亮,測試過不同引流機制,貨架標,迎賓器,音響,出口地標等,截止期末複習,每天有60~90個回收件。
在概念構想裡,是希望眾人能做到摺疊,拆除膠帶,然後DP聯繫後端,進行紙漿再加工,二次製作紙箱的,在實操的時候也確實遇到一些困難,在於本身優化服務流程、宣傳等不到位,加上用戶從快從簡的使用心裡,成員延誤收拾整理,導致複習季的時候效果並不好。可欣慰的是,項目開始到棚內自主回收階段,很多校內朋友都實實在在參與了,給了鼓勵與建議,這些是力量。
在一年的過程中,從螺絲起子出來,能聽到更有經驗的朋友的指導,能學著主動看一些有關的書籍,參加個年會,迎新小會,朋友聚餐看電影,互相催一些工作進度,一起又拖了一些事情,走走停停一年已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