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與他人會有各式各樣的對話,而其中多多少少也會摻雜一些謊言。
這時,煉就一雙分辨謊言的「火眼金睛」,就十分重要。
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這篇清單,就從三個角度入手,教給你識破的方法。
一、為什麼我們愛說謊?
1. 說謊是人的本能。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為了生存人類不得不學會欺騙。比如,利用環境隱藏自己,給獵物沒有危險的假象;偽裝自己的真實意圖,以獲得同伴的支持……說謊,其實本質上是為了獲得更多資源,提高生存概率。
2. 說謊造就了人的共同想像,讓人類能夠大規模協作。比如神話中的神仙、妖怪,其實都是謊言,但是古代的人們都深信不疑,而且還會為了討好神明組織大型的祭祀活動,為了抵禦妖怪安排系統化的安保。
3. 人們習慣用謊言來避免認知失調。當事實與想法矛盾時,我們就會產生認知失調,導致心理上不舒服、糾結。為了避免這種難受的感覺,人們就會用謊言安慰自己。比如,抽菸者明知道吸菸有害,還是會欺騙自己,「抽菸危害沒那麼大」「抽菸能激發靈感」……
4. 謊言還能維持我們良好的自我感覺。研究發現,大部分人都會高估自己的外貌、能力,並且深信自己與眾不同。適度的正向謊言能給自己心理暗示,激發潛能。
更多人們說謊的動機,歡迎收聽「每天聽本書」解讀的《說謊心理學》。
二、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在說謊?
1. 主動給對方一些意想不到的刺激。我們常常認為,人在說謊時會有一些異樣的動作或者表情,但心理素質好的人在說謊時的表現可能和平時沒有不一樣。所以關鍵是你要主動去給他刺激,比如說一些他料想不到的話、做些他想不到的行為,如果他有說謊,這時候因為有壓力,所以會流露出負面的情緒,反映在表情或者動作上,是你能捕捉到的。
2. 對方如果有了焦慮情緒,他的目光會尋求安慰,比如看向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或者做出咬鉛筆、喝水、吸菸、舔嘴唇這種小動作去安慰口唇部,緩解焦慮。你還可以觀察他的手,有沒有出現不自然地交錯手指、撫摸手背等動作。
3. 如果對方感到吃驚,他的眉毛會挑高,眼睛會睜大,嘴巴微張。心理素質好的人,嘴巴和眉毛可能不會動,但你依然可以觀察他的眼睛,一定會比平時睜得更大。
4. 當謊言被戳穿,對方還可能惱羞成怒。你可以觀察他是否出現了具有攻擊傾向的小動作,比如鼻孔微張,咬牙切齒,雙手握拳,或者手指用力指向一個方向。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回應醜聞時,就用右手食指多次用力指向前下方,這其實是攻擊動作的變形。
更多表情動作的含義,歡迎收聽「每天聽本書」解讀的《微表情》。
三、如何讓人對你講真話?
1. 想讓對方坦白,你的核心是把他帶入「瞬時思維模式」,讓他把注意力聚焦在當下,不去想可能產生後果,這樣他才會願意告訴你真相。
2. 在對話時要放慢語速,讓對方卸下心理防禦。在謊言即將或已經被識破時,對方的腎上腺素往往會增加,如果你能有意識地控制語速,就能傳達給他「我沒有威脅」的安全印象,同時還能創造更放鬆的對話氛圍。
3. 適當降低音量。研究表明,低音量比高音量更有說服力。如果你對一個人大吼大叫,對方往往只有兩種反應:第一是他也對你大吼大叫,第二是他不會對你說心裡話。所以當你感覺對話處於關鍵時刻時,適當降低音量,反而能有正面作用。
4. 如果對方總是躲躲閃閃,這時候你要迅速打斷對方,控制局面。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叫他的名字,當聽到別人叫自己名字時,人天然就會從說話模式轉變為傾聽模式。
5. 還有一點不要忘了,一個人願意說真話,其實是感性佔據了上風。所以當人對你有所隱瞞時,你不要試圖去講道理,而是用情感力量把對方帶入瞬時思維,讓他不過多考慮後果,對你袒露真心。
更多讓他人坦白的方法,歡迎你查看《掌控力》全版電子書。
你還可以在得到App首頁輸入「說謊」,閱讀更多與識別謊言有關的作品,課程和電子書均可免費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