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 | 學律留學顧問中心
根據業內人士的分析,在2019年的中國法律市場中,無論是本土律所還是國際律所都面臨著一些業務上的挑戰和不確定性。但是從樂觀積極的一面來說,律所仍然在不斷的僱傭新的法律人才以加強自己的競爭力。
法律獵頭SSQ收集並分析了2019年中國本土律所和國際律所的中國分所在法律人才市場中僱傭的合伙人和律師的數據。那麼今天我們就隨這份報告一起來看一下哪些律所在人才市場中的表現最為活躍,哪個執業領域的律師最為緊俏以及律師們的收入情況究竟如何。
註:以下內容整理自SSQ所作報告:An Overview of International Law Firm’s Lateral Hires in China(2019)
根據SSQ的調查結果,在過去的4年間(2016-2019),總部位於英國或美國的37家大型國際律所為他們的北京和上海分所共招募了89位合伙人。
以上數據來自SSQ
在2019年,國際律所招聘的合伙人數量比2018年減少了40%。這種下滑趨勢始自2018年,但是下滑速度在2019年有所加快。該趨勢表明國際律所在投資中國市場時態度變得更為謹慎,也表明了國際律所在中國市場目前面臨的業務上的挑戰。
以下是過去四年間在中國市場僱傭2位或以上合伙人的國際律所:
以上數據來自SSQ
在2019年,只有10家國際律所僱傭了共14名合伙人,其中有6人來自四家聯營律所,分別是Baker & McKenzie Fen Xun,Linklaters Zhao Sheng,Herbert Smith Freehills Ke Wei以及Allen & Overy Lang Yue,這似乎也表明在目前的市場中,對國際律所來說,聯營是最好的發展策略。
在過去的2016,2017和2018年,曾僱傭過合伙人的國際律所分別為14,15和19家。這一增長趨勢在2019年的終結可能意味著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國際律所有在中國市場擴張的計劃。
2016-2019這四年間在中國市場僱傭合伙人最多的是Morgan Lewis,該所在2016和2017年於北京,上海和香港設立分所之後總共僱傭了9位合伙人。但是在2019年,Morgan Lewis和大多數在中國的外所一樣,並沒有僱傭新的合伙人。
哪些領域的合伙人最受歡迎?
以上數據來自SSQ
公司法/併購仍然是合伙人跳槽最活躍的領域,不過涉及私募股權的併購領域專業人士正在吸引越來越多律所的注意。SSQ認為這在很多程度上是由國際大所追求高收費的高端交易這一全球策略所驅動的。
中國進一步開放金融服務使得合規業務在近幾年獲得了快速的增長,這將會使更多的律所投入到這個領域中。
國際爭議解決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國際律所和中國律所競爭的時候仍然佔有優勢的業務領域之一。
2019年的智慧財產權領域並沒有什麼重量級的合伙人跳槽,但是IP領域的業務量依然很大,而且對國際律所非常有吸引力,特別是專利以及生命科學領域。
律師(Experienced Associates)
作為一家法律行業獵頭,SSQ在2019年幫助了42位有工作經驗的律師進入了新的律所。在這42人中:有22人進入了3家國際律所在中國的聯營律所;有13人進入了12家國際律所的中國分所;有7人進入了「四大」會計事務所下屬律所以及頂級中國律所。
通過SSQ進入到律所的42名律師的執業領域以及各領域人數如下:
以上數據來自SSQ
根據SSQ的估計,2019年約有100名有經驗的律師進入了國際律所的中國分所。
律師在2019年有多少收入?
以上數據來自SSQ
在上述的42名律師中,有6人在2019年拿到了百萬以上的年薪,佔到總人數的14%;有10人的年收入在50至100萬人民幣之間,剩下的26人在50萬以下。
根據SSQ的分析,考慮到2019年的整體市場環境,律所在2019年向初級和中級律師提供薪資offer時變得比之前更為謹慎。100萬或以上年薪的主要來自兩類律師:美國律所中拿「Biglaw」薪資的律師以及國際律所在中國的聯營律所中的資深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