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性是如何煉成的
在現代人眼裡,對強權無原則地順從,甚至獻媚、跪拜;面對不公不敢出聲,逆來順受;面對欺凌默默忍受,不敢抗爭。這些特性被稱為奴性。
奴性,是奴隸性格、奴隸特性的簡稱。
按照社會學定義,奴性的含義是:基於生存的欲望,根據個人認知力在現實中的有限理性選擇,完全服從於強權;它是暴力及暴力恐嚇,利益誘惑和思想禁錮的人類社會產物。
奴性起源於奴隸社會。
奴隸,通常指失去人身自由並被他人(奴隸主)任意驅使的,無償為奴隸主做事,被奴隸主當作物件一樣可以隨意買賣的人。
奴隸雖然誕生在奴隸社會,但因其特有的鮮明符號被後來社會所銘記,並用於稱謂有相似特徵的後來人。
奴隸社會,是大奴隸主集權統治的社會。
統治者首先通過武力等手段,構建出一個唯我獨大的極權體系,讓每個人都順從並依附於它。然後再泡製出一個唯我獨尊的思想體系和自我吹噓的高大形象,讓每個人都變成自覺或不自覺地膜拜其思想和圖騰的低級動物。
在奴隸社會中,國家政權是統治者的私器,臣民淪為會說話的勞動工具。人們長時間苟且存活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文化與生態環境中,奴性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奴性的主要特徵是:缺乏獨立思想,沒有平等意識,對權力頂禮膜拜,把忠誠奴隸主作為最高行為準則;認為自己被奴隸主奴役是應該的,甚至還會卑賤地自我反省「是不是有對奴隸主不夠忠誠的地方了?」自願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要捍衛奴隸主的統治及其利益。
一個人懦弱,可能只是性格使然。而一個群體都表現出奴性,就是社會問題了。
推薦閱讀:
人類乘上「契約快車」從野蠻邁向文明
對全人類貢獻最大的三個國家
「馬格尼茨基法案」將啟動全球「新趨勢」
薩達姆風光時無人「說不」
「光州事件」改變了韓國
「羅伯特規則」在社會文明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老奸商」李嘉誠又「押對寶」了
英倫三島何以崛起引領全球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