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我此生讀過的最好的、也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沒有之一。
可以說,我工作中的一切成績,都源於我讀完並養成了這7個習慣。他說了不客氣的話是事實,你的妻子不夠耐心也許也是事實。
但是,這些事實讓你沒有了選擇,所以不得不這麼做,卻未必是事實。這些話,其實都是在推卸責任:我沒有責任,責任在他,責任在我妻子,是命運、基因、環境決定了現狀,讓我沒得選擇。消極,就是把苦難的責任,推卸給命運、基因、環境,然後怨天尤人,尋找心理宣洩,但對現實沒有任何幫助。它就像一塊巨石一樣,把你,和你周圍的人一直往下拉,一直往下拉,直到沉入海底。所以,在消極的時候,你必須要一把奪回自己的選擇權,就算看上去再不可能,也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出積極的改變。別人提了一個大膽的提案,你脫口而出「不可能」。他的提案是個刺激,「不可能」是你的回應。這個時候,先別著急下定論,在刺激和回應之間,至少給自己30秒時間想一想。真的不可能嗎?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他的提案中,有沒有一點點合理之處?如果增加別的資源,還是不可能嗎?……別小看這短短30秒,它能幫你從情緒手中,一把奪回「選擇權」,然後交給理性和價值觀。你說:他把我氣瘋了。你心裡其實是在想:是他的責任,他控制了我的情緒。你把生氣的責任推卸給別人。消極的語言,就是在一遍一遍地推卸責任。你會一遍一遍被自己洗腦,變得更加自怨自艾。而如果你選擇用積極的語言去代替消極的語言,你會發現,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沒有你想像得那麼無可救藥。但關注圈中有些事,是你無法影響的。比如新冠疫情爆發,比如公司被迫倒閉,比如老闆給我降薪。關注圈中,那些你可以影響和控制的小圈,叫做「影響圈」。比如,我不能阻止新冠疫情的傳播,但是我可以儘量與外界減少接觸。我不能阻止老闆給我降薪,但是我可以增強自己的專業能力。
接受你不能改變的,然後去改變你能改變的,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那些你能夠改變的事情上。跟你的工人們說:兄弟們,跟我上!幹起來再說!這顯然是不行的。蓋大樓,一定要先設計:主體設計、外牆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出建築施工圖、結構施工圖、設備施工圖。一切設計都完成之後,再開幹。你心中一定要有那個「終」,你才知道應該怎麼「始」。對於個人,我的人生使命是什麼?對於企業,我的公司願景是什麼?對於項目,我的成功標準是什麼?王石是很有原則的一個人。在攀登珠峰時,他常常一個人坐在帳篷裡,積蓄體力。
你應該先給事情排優先級,再按優先級把事情放進日程表。比如,我現在最重要的事是寫論文,因為不寫完我就沒法畢業。把所有的事情按優先級列成清單之後,再把它們放入日程表。比如,寫論文是最重要的,所以每天早上的9點到12點,雷打不動,我必須在這個時間寫論文,不能被任何事情幹擾。健身是第二重要的,每周一三五13點-14點,去健身房鍛鍊。你可以把「緊急、不緊急」作為橫軸,「重要、不重要」作為豎軸,畫一個二維四象限圖。然後把你所有的事情按照輕重、緩急的程度放進這四個象限裡。
拒絕大部分「緊急,但不重要」的事,直到讓它們少於15%。這樣你就可以把65%-80%的時間花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上。並因此,把焦慮之源,「重要,並且緊急」的事情,減少到20%~25%。馬雲順便去看了下。他發現,培訓老師居然在講,如何用各種各樣的手段,把梳子賣給和尚。他聽了5分鐘後,非常生氣,立刻把這個培訓老師給開除了。馬雲說:把產品賣給那些不需要這個產品的客戶,我認為這就是騙術,而不是銷售之術。
雙贏思維就是:兩個人之間合作,一定要雙方都獲得價值。如果我賺錢,是建立在你損失的基礎之上,那我就不幹。所以,任何一次合作之前,先問問自己,通過這次合作,我們能夠雙贏嗎?假如你的眼睛不太舒服,去看醫生。可是你剛說幾句話,醫生就說「我知道了」,然後把自己的眼鏡摘下來給你,說:戴上吧。醫生說:不用檢查了。這副眼鏡我戴了十幾年了,被證明很有用,你試試。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犯這樣的錯誤:在聆聽之前,就迫不及待地表達。
知彼解己,就是先去理解別人,然後再尋求被別人理解。就是隨便一個話頭接過來,都能談自己半小時,或者用自己的價值觀、對事情的有限認知,輕易地給出建議。自傳式回應,把自己放在溝通的中心,是阻礙自己理解別人的病。得戒。把心放到對方身上,先感受到他的快樂、憤怒、痛苦、激動,然後聆聽。
統合綜效,就是通過創造性合作,實現1+1>2的結果。最差的「合作」是「報仇」。我寧願重傷,也要讓你死;或者我寧願死,也要讓你重傷。報仇,是1+1=0.5。妥協,就是「好吧好吧,我們各讓一步」,總比沒有好。妥協,是1+1=1.5。合作,就是我幫你,你也幫我。我是做冰箱的,你是賣冰箱的,我們一起賺錢吧。合作,是1+1=2。統合綜效,就是創造性合作,我們一起合作,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統合綜效,是1+1>2。瞎子看不見路,瘸子走不了路,兩人都寸步難行。大家的目標不是彼此嘲笑,而是走路。以走路為共享的目標,瞎子把瘸子背起來,用瘸子的眼睛,指揮瞎子的腿,就可以走路,甚至去到很多地方了。線上和線下,一定要你死我活嗎?他們共享的目標是「更多流量」,於是,線上最成功的淘品牌之一茵曼,開始在線下開展千城萬店計劃了。網際網路和傳統,一定要你死我活嗎?他們共享的目標是「更高效率」,於是,最傳統的烤紅薯,開始可以用網際網路支付了。你需要養成的第七個習慣,是從「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四個方面,對自己不斷更新。最底層的工作者靠體力,中高級管理者靠智力,但最頂級的企業家,又回過頭來靠體力。吃營養的食物,充分休息,定期運動,有規律的作息,都是保持好身體的必要條件。2009年,我參加了「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在荒無人煙的鹽鹼地裡,用4天,徒步了120公裡。單調的景色,疼痛的雙腿,理想、行動、堅持,衝過終點那一刻,我不是豪情萬丈,而是平靜如水。2015年,我和10位朋友一起,遠赴非洲,用7天時間,攀登非洲第一高峰,海拔5895米的吉力馬札羅。在大雨、極寒、高原反應等等惡劣環境下,最後我們登頂的那一刻,所有人抱頭痛哭。快樂是獎賞,痛苦是成長。經過這樣的精神訓練,你幾乎可以面對任何商業世界的挑戰。多讀書。試著至少每季度讀一本書,然後每月讀一本,然後每周讀一本。聽書是快速獲取書籍精華的方式。如果你對某本書深有感觸,應該再把全本找來,仔細閱讀。多寫作。試著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你會發現,你以為自己想清楚的很多事情,其實並沒有想清楚。還有一項必須不斷訓練,持續積累的,是社會關係,情感連接。常有人問我:你認識那麼多人,這個人脈是怎麼建立的?我說:給予價值。你能給予什麼樣的價值,就會認識什麼樣的人。人脈,不是那些能幫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幫到的人。
不斷更新,就是通過身體、智力、精神、和社會/情感四個方面的不斷訓練,磨礪前面六個習慣,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己解彼、統合綜效、不斷更新。本文已獲授權
來源:劉潤 ID:runliu-pub,一個洞察身邊事物本質的公眾號。
▲ 長按關注劉潤,洞察商業本質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30周年紀念版)(全新增訂版)
職場精英和學生必讀書,教育家和父母必修課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本公眾號轉載此圖文僅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或違規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立刻予以刪除。我們邀請您參與推薦文章,奇文共賞,
請先關注我們即可評論。您可以在後臺推薦文章,也可以在留言評論中推薦,一經採用即有禮物,
一年中有七篇推薦被採用,您將有機會參加精品閱讀公號年會。
精品閱讀文章,只為探尋真理,您的一次傳播可能會照亮無數人的生命。